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回顾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兴起的必然性,剖析了文学人类学的几大理论流派及各 自观点,进一步对文学视野中的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2.
将中国文学引入西方世界的译介活动早在晚清时期就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海外汉学界的研究视野才开始从古典文学转向现代文学,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文学选集的编撰。一些文学选集被作为美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成为普及中国文学的有效途径;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研究,在方法论和历史观上为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应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海外汉学研究的面貌不能仅以代表性学者的论断来框定,将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套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需要对历史语境与现实状况差异导致的认识偏误进行反思,西方学者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义传统对五四以来作家创作心态的误读也需要正确认识。虽然英美主流媒体仍习惯沿用这种批评模式解读中国当代小说,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理论范式的转向,显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喻琴 《兰州学刊》2008,(2):195-198
诺思洛普·弗菜是20世纪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新时期以来,弗菜理论被翻译引入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在整体观照、把握弗莱理论渊源流变、思想内核、方法特质基础上予以发微,延伸出多维立体观照视野,表现在:①叶舒宪、方克强等将弗莱理论定位为“文学人类学”,展开论析;②文化视野中,程爱民等持“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王宁、蒋述卓等分别对之作了“文化研究”、“文化诗学”阐论;③哲学视野中,朱立元、杨秀伟等分别予此作了“美学的”、“宗教的”考察;④后现代视野中,王宁等质析了其“后殖民”特性,易晓明等则阐释了其“意识形态”特性,亦有不少学者从心理学、结构语言学等视野对弗莱理论作了观照。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数理批评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数理批评"是一种涉及古今中外文学的批评理论.这一批评实践自<易传>开其先河,战国、秦汉以至六朝间多在作者自序中有所涉及.而客观的研究评论,以至学术上的争议,至东汉后期已经发生,此后不绝如缕,至20世纪下半叶因"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真正独立的与附庸于人类学、神秘数字研究的文学批评得以勃兴和壮大.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理论被正式提出并首次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而研究的实践正在迅速扩大与深入中.这是一原创性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理论,亟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回顾古代和现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史和文论史,可发现审美批评与伦理批评此起彼伏,甚至互不相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哲学界、文学理论界发生了“伦理转向”,被称之为文学伦理学的复兴,在美国主要包括以布斯和努斯鲍姆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和以米勒为代表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复兴的文学伦理学克服以往审美批评和伦理批评的隔绝、对立,致力于将形式分析与伦理关怀、审美批评与伦理批评有机结合,为一种应然的诗学——审美/伦理诗学带来理论和批评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7.
原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弗莱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原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对应了古代神话中追寻和飞翔的原型模式,而作品中的飞翔也是黑人文学传统中飞翔意象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8.
张树政 《理论界》2015,(1):122-126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形式,它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型批评是通过对神话的分析和探根,凭借文学文本中的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和心理学,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型批评家弗莱借助人类学家弗雷泽和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文本的宏观分析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费德莱尔进一步发展了原型批评理论,从七个层面探讨了成长小说的范式,为文学文本的微观探索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夏秀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119-122
在20世纪最后20年涌入我国的众多西方文论中,原型批评理论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文论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还存在机械化、忽视对作家作品心理层面的关注等不足之处,需要研究者深入、充分挖掘原型理论的相关价值,促进文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生相伴、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但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却陷入了一种失调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批评对文学的疏离以及文学对批评的漠视.导致这一失调状态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界已论及的"跟西"情结、市场经济的影响、体制问题等因素之外,新时期初期文学批评构建策略的失误、学界对文学批评学理化倾向的片面强调也是其重要原因.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关系的和谐 构建应该遵循这样三种理念和策略:把文学批评理论建构在文学实践之上;把文学批评的终极价值建立在推动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尽快由理论呼吁进入实践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在历史上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指导文学创作实践,但是经过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后,中国古代文论丧失了这一功能,变成了学者们整理国故的一部分。造成中国古代文论不能滋润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原因有古今文学传统的演变、作家与批评家身份的剥离、文学教育主旨的转变、研究方法的单一等。因此,要实现中国古代文论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滋润作用,必须实现古与今的贯通、培养创作与批评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文学教育主旨的多向开拓、研究方法"二重历史化"等。  相似文献   

12.
文学伦理学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在20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并不完善,有的时候还引起很大争议。文学伦理学关于文学的产生、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之观念,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如何修正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让它更加符合中外文学史的实际?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对于开拓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作家的文学创作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只具有单向性,而不具有双向性,不可将相关理论用于对当代作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研究,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30年代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盛况空前,其后,它们依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然而,从总体上审视30年代文学,却有一股明显的弥漫于创作和批评中的偏离文学审美特性的倾向,在创作实践乃至批评理路上出现了不少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创作主张和文学作品;同时,文学批评和文学论争错综复杂,左翼文艺内部也纷争不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乏对古代希腊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但由于文化历史的隔膜,现代中国作家对古希腊文学保持着少有的冷静和距离。事实上,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希腊文学之间无论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存在着某些联系,这是一种文化影响和文学承传中的不自觉的通合,这种通合从译介与接受、理论批评与建构以及创作趋向诸方面显示着古代希腊"神话"与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之间潜在的对话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学术史来看,多元文化视角虽然直接源于20世纪迅速兴起的一个学科--文化人类学,但其推广应用的领域几乎遍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门类.当代中国文学理念和文学思想从一元论到多元论的重要变化,可用"人类学转向"来概括.本文审视文论界和比较文学界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潮流--文学人类学,梳理其学术理念和研究范式的发生.西方知识体系的普世合法性问题的提出,使现代性建构的文学学科的贵族化取向受到后殖民主义的反拨.各民族着眼"地方性知识论"的本土观点,给国际的文学研究带来多元文化视角的变革,体现于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及研究实践.分析文学人类学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评述其对人文研究方法论创新的贡献--"四重证据法",以"黄帝号有熊"为个案,可以展望四重证据法在人文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初,东南大学掌门人、哲学家刘伯明论述文学的美学要素、西方美学主潮和美育学说体系,起点高卓,视野宽广,立论精准,彰显了现代美学的学科意识,体现了20世纪早期中国学者的现代文化意识和美学思辨精神.过去,由于理论框架、观念、眼光的限制,学界未能发现和理解刘伯明的美学贡献.本文旨在揭示刘伯明在中国现代美学建构过程中的学术实绩.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缺乏感受性的文学评论,是指中国20世纪初以来的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某些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不是从文学感受出发而是从理论概念出发,明显缺乏文学感受性,其先验性实践便留下了不小的教训和缺憾。不可否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确有一定的建树,对外来文学理论的高度重视与借鉴运用成为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有所收获,而在中外文论结合中的创造冲动更是难能可贵。但我们仍然要承认,某些显赫的和流行的文学理论却较多地忽略了对切身文学感受的深思熟虑与抽象概括,经…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理论探讨与批评实践——“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暨《文学评论》组稿会综述李凤亮8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学创作的日益拓展与国外各种批评思潮的不断引入,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思想内涵与思维方法都有了显著的突破。西方文论界一个世纪以来的多重反复,都对...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文学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后"学这一崭新的理论流派也应运而生,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正顺应了这一后学理论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的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更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