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和普通话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们的基本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如“天、地、山、水、花、草、生、死”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不同.本文着重从闽东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作些探讨,帮助方言区人克服方言影响,学好普通话词汇.词形指词语的汉字书写形式,词义指词语所包含的意义.闽东方言词语大部分都有相应的词形来记录它,也有一部分词语找不出本字,只能用同音字去记录.还有少部分词语连同音字也找不出来,只能用方框表示,旁用音标记下它的语音形式,没有具体词形.如,表示“把一整个蛋(含壳的)放入水中煮熟”的“口”(sa),“把线面放入烧开的水里煮熟后捞起”的“口”(1(?)),“把菜、肉等放入烧开的水里搅拌一下捞起”的“口”(1au)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山阴方言口语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元明时期的词语,有的古今词义、词形基本相同;有的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形式上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异,形成了同义变体;有的词义有所扩大。文章择释一些有特色的词语,并举例说明用法,以期为晋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4.
“恨嫁”作为一个粤方言词语如今在社会上频繁出现并广泛使用。它从一个方言词语渗入普通话后词义逐渐发 生了变化,适用对象得以扩大,词义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我们认为这与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类型有关,“恨嫁”与普通话中“盼 嫁”一词的相似性,使“恨嫁”一词必须变化发展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词性的确定是一个长期让人困扰而未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词语的运用、语句的结构分析,以及病句的检查和修改。本文提出了在确定词性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语法功能”、“同一标准”、“一词一类”的三条原则;并归纳、整理出“词义认定”、“词形参照”、“环境关联”、“逐一排除”、“同类替代”、“多种综合”六种方法;同时指出使用每种方法所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有一批趣难词。即把词的真实用字有意隐蔽,而以谐音的虚假字形代替,使词义的表达变得困难而又有奇趣。这实际上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这类词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和语言的生动活泼,却未曾有人研究。这类词来源于各地方言,近代现当代文学作品多有探用,并有作家的仿造。其中有不少的已通行于全国,显示了这类词语基于艺术性的生命力。本文以哈尔滨方言为例作基础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在文水方言里存在着丰富的以“圪”字为起头的词,本文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分释“圪”字词及其作用。文中“圪”字词条目用字,有的与词义有关,有的只是当地的同音字;例句用当地的方言句式。一、以“圪”起头的名词  相似文献   

8.
“主题”最早起语于德国,它的德文词形是“Thema”,它的英文词形是“Theme”。在德语中,它是一个多义词:“1.主题、题目、课题;2.乐曲主题、主旋律”。①我国的“主题”一词,转引自日本“主题”。在日语中“主题”的词义是:“1.主要的题目;2.文章、作品的根本问题或者中心思想”。②“主题”转引到我国后,在乐曲中主旋律的词义以及作品的根本问题或中心思想的词义还保留着,但题目、课题的词义消失了。应该承认“主题”在构制我国传统写作理论、繁荣写作事业的过程中曾  相似文献   

9.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方言有一批奇特词语,是把真实用字隐蔽,以谐音的虚假字代替,形成理解的趣难。这是汉语独有的造词方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它们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和语言生动活泼风格。文章以宁波方言做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