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仲裁庭在处理当事国领土争端时,坚持当事方提交证据自由原则,但在实践中也形成了若干排除规则。在证明力规则方面,已经形成了初具雏形的证据分量大小比较规则,并将有效条约的分量置于决定性地位。但是,仲裁庭的判案证据规则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反复性,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国与菲律宾尚存在南海主权争议,基于证据分析视角比较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相关条约、"历史证据/南海诸岛位置图"和有效管辖证据等三个层级的证据环,构成了中国拥有南海诸岛的证据链。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较为庞杂,而这会为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以及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所有权带来一定阻碍。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能够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并有利于呈现南海争端证据的关系网络。在中国南海历史性所有权证据链中,需要明晰《更路簿》在证明“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持续行使权利”“法律确信”这三条证明路径中的价值。在中国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链中,应具体考量《更路簿》在条约证据链、有效控制证据链以及地图证据链中的价值。在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作为一项证据,需要突出其证明作用,找寻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并明确其证明力,更好地服务于证明“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3.
通常,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的过程中,仅将地图和其他图表资料作为补强证据,并不视为一国取得领土主权的权原.但是,如果地图成为解决领土边界条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对另一方产生承认、默认或禁止反言之效果,充分体现当事国之间确定的意图,那么对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的判定则具有不可反驳的推定作用,等同于法律权利.而且,与私人绘制的地图相比,一般来源于官方、相反利益方、第三方以及中立机构的地图证明价值较大.根据国际法院适用的证据分量大小比较规则,通过对中国、日本和第三方绘制的早期地图证明价值的分析,我国对钓鱼岛列岛享有无可辩驳的历史主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效控制理论成为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之一。我国南海部分岛礁被邻国占领虽是事实,但这些国家无法依据有效控制理论取得其非法占领岛礁的领土主权。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历史的、无可争辩的主权,且从未放弃或停止行使对南海诸岛的有效管辖。争端国家的占领行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针对争议岛屿的所谓"主权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应当在强化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利的同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加强对南海诸岛的有效控制,明确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5.
有效统治作为一国对争议区域行使主权活动的行为,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但是,有效统治并非一种法律权利,当有效统治行为与体现权原的权利发生冲突时,后者处于优先的地位;而且,有效的国际条约具有决定性分量.同样,中日钓鱼岛列岛争端中所涉及的相关条约应具有优先性.但是,不应忽视历史证据,尤其是有效统治证据的分量.为了巩固我国对钓鱼岛列岛享有的历史主权,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统治措施,进一步彰显主权.  相似文献   

6.
韩日两国的独岛主权之争,涉及两国的历史纠纷,牵动两国国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对此,韩日两国分别从历史文献、先占原则、条约文书等三个方面寻找自己拥有独岛主权的依据。总体看,韩国拥有独岛主权的依据比较充分和有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独岛争端的结束。独岛之争的背后有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意义,因而韩日两国都无妥协之意。在独岛之争升温时,两国政府应采取克制态度,尽量避免纠纷升级。但这个问题却不易解决。  相似文献   

7.
王胜  华涛 《太平洋学报》2014,(12):23-35
菲律宾条约界限是现代菲律宾国家领土形成的重要法理与历史依据,划定了菲律宾领土的基本范围。其前身是1898年美西《巴黎和约》提出的"巴黎和约线",后经三次局部变动,最终演变成菲律宾条约界限并固化,而不能再外扩至其他岛礁。条约界限正式构建了美属菲律宾的疆界,这一领土范围为独立后的菲律宾所继承。菲律宾宣称对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黄岩岛享有主权,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领空关闭是国际关系中一个突出的事件,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更加引人注目。领空关闭不仅破坏了国际航空秩序,而且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领空关闭也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之一,它与国际关系的恶化互为因果,反映着国际关系的走向与发展。领空主权是地缘政治在天空的延伸。领空主权确立于欧洲各国的国内法,后被国际条约所确认,成为国际法或国际习惯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基于领空主权原则,国家有权管理其领空。领空关闭从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威慑力的制裁武器,有被滥用的可能。《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为领空关闭所引起的争议提供了司法解决渠道,即“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国际法院”的“两审终身制”,但外交谈判是争议解决的前置程序。领空主权是国家主权的应有之义,维护领空主权原则,反对滥用领空主权,重视国际民航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强化争议的政治解决,是我们应对航空争议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主张群岛的领土主权与主张群岛的海洋权利均涉及群岛认定,但两者所适用的法律分属于国际法的不同法律范畴,造成了群岛认定规则的碎片化。比较陆海两个视域中群岛的认定理论与实践可知,国家对群岛确立起主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国家将地理上构成一个整体的岛礁地物与水域作为整体进行管控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使一系列岛礁地物与水域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历史的整体,陆海视域中的群岛认定规则实质性趋同。主张南沙群岛的群岛地位,应当明确树立起共用于主张领土主权与海洋权利的群岛认定标准,并从新的角度认识南沙群岛地理上的整体性,重视南沙地块构成与南沙海槽在确定南沙群岛地位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联合国宪章》之所以将国际法院纳入联合国的体制 ,是考虑到国际法院并不单纯只是一个国家间解决争端的司法机构 ,而应成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体制及整个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 ,有助于增加各国对国际法院接受的普遍性 ,并有利于在执行法院判决方面获得联合国的支持。可见 ,当时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对国际法院所寄予的厚望。  一、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自国际法院成立以来 ,通过其司法活动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对国际法的演变与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 50多年来 ,它所受…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杨齐福 《唐都学刊》2004,20(1):159-160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四届县知事考试。尽管县知事考试的实效不大 ,且依然不能摆脱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 ,但它已初步具备现代文官考试的雏形 ,这体现在它有现代性的考试内容以及一整套考试、录取、考核、管理等章程。  相似文献   

17.
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积蓄后劲的紧迫要求,也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必然选择。要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遵循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我国自身经济发展规律。具体为: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规律;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的规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把握引进、消化、吸收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规律;梯度推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高目的的规律。这些规律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内容更全面,更广泛,更加注重结构的变革和"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因此,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从七个方面"转轨变型"、总体推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高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从线性型向循环型转变;从守业型向创新型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关四平 《求是学刊》2005,32(6):90-94
作为君臣关系理想模式与良性状态的对立面,唐人小说又有相当的篇幅表现了君忌而臣危这种君臣关系的异化形态.这是道德层面的恶与人性劣根性的丑交叉作用的扭曲表现.唐代士人以小说的艺术形式,从前朝旧事、本朝新事和写实笔法、艺术虚构等多种角度表现之,寄寓了企盼"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再现于当代的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内涵和超时空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侯德仁 《求是学刊》2002,29(5):111-117
清代道咸年间的边疆史地学研究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特别是在内忧外患与时势的激荡下 ,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趋势和新特征。在这一时期 ,中俄边疆史地研究兴起 ;西北边疆史地学空前兴盛 ,并且与蒙元史研究相并发展 ;边疆史地研究中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目的 ,方法上注重文献考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并且 ,此一时期边疆史地研究呈现出的空前的忧患意识和世界性意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