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河南水患严重,在数量上几乎占全国水患的一半,在危害程度上也大大高于其他省份.在地域分布上西汉水患主要集中在豫西、豫东,东汉主要集中在豫西,其中豫西水患主要由长时间降水引起,豫东水患主要由黄河决口、改道造成.在时间上水患大多发生在雨水集中的夏、秋两季.西汉时期,河南水患大灾多,东汉王景治河以后有所改善.水患分布集中的原因,除了气候、地理、农业开发、黄河淤积等因素外,还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河南水患危害严重,不仅冲毁房屋和农田,造成浮尸遍野,疾疫流行,还造成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汉代采取的堵塞、疏通、分洪、蓄洪等治水思想与实践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两汉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救灾措施对安抚受灾民众、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文化是动态演变的,其变迁存在整合模式、差异模式和模糊模式三种模式,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是这三种模式相互联系和共同变化的结果,并且在变迁中会遇到五个方面的困境,即与战略的不一致、组织场的影响、组织文化本身的特点及亚文化的影响、组织本身"逆淘汰"文化以及跨文化经营中的困境等。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商人分层之变迁及其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商人分层呈多样化,素商、政商、儒商、黑商均占有一定比例,且素商居多。西汉后期至东汉,政商比例逐渐增大,且分层趋向单一化。这个趋势说明在封建社会,商业的发展不能完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前行,统治阶层在政策上的抑制或放任会随时影响到商业发展,继而影响商人的构成类型。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会对统治阶层的决策产生影响,在这内外两种力量的交错影响下,商人分层也会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5.
区域和区域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学联系非常密切。上海的演变为研究区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论述了徐州市域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两汉文化”的演变,研究进行徐州市域“汉风建筑”设计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8.
地域民族文化是特定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体现了区域的自然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区域经济状况又影响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主流,文化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结合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经济滞后的现实,分析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两汉酷吏既具有酷、能、傲、廉的共同特征,又在吏道观、执政方式、法律意识以及人格追求上具有各自的时代特性,这与儒学在两汉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的不同密切相关。两汉酷吏对封建社会的执政理念、法律精神和史学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本文把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划分为汉武帝开拓以前、汉武帝开拓后至东汉初期和东汉三个不同时期,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南夷社会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郭玉生 《南都学坛》2008,28(4):81-84
两汉文学批评从文体形态上,出现了《诗大序》、《楚辞章句序》、《诗谱序》这样一批理论性强、观点鲜明的序文,还有像王充《论衡》的有关篇章及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等,都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理论的问题,理论的表述不再停留在片言只语,不再全然依附于诸子散文,较之先秦零散的片断式的议论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单独成文甚至成书的可喜现象,具有了专题性、经学性、史传性特征。可以说,到了汉代中国文学批评才开始走向独立,有了属于自己的批评文体或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域屯垦的兴盛与西域气候、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状况的周期性变化,西域气候、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汉唐时期西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屯垦的发展兴盛。但同时由于西域气候的阶段变化和屯垦的时兴时废,给西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莲 《南都学坛》2005,25(6):70-76
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的不断拓展、研究材料的不断开掘、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等方面。目前,还有很多踏实的工作要做,如加强词汇理论研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继续重视断代、专书研究;某些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加强语料库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匈奴和羌两个民族在今兰州地区活动频繁,羌汉、匈汉各民族势力互有消长。两汉民族政策有一定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以往的汉代园林史研究中,人们往往重视西汉皇家园林而忽略对东汉园林的研究,或将两汉、秦汉园林混为一谈。笔者从园林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审美思想,并将园林创作思想、技法、造园成就等要素进行对比,详细阐述了东汉较之西汉在造园思想和审美的不同之处以及造园技术的进步之处、东汉造园的发展与魏晋士人园林的兴起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探讨了东汉园林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摇钱树由树座、树干和枝叶组成,这三部分都有自己的格套,一株摇钱树有相同的格套,不同的摇钱树、甚至相距很远的异地出土的摇钱树也有相同的格套。摇钱树的格套化为它的商品化提供了条件。摇钱树作为私人作坊制作的独特的商品在西南地区流通,与这一地区的经商和崇尚财富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日本早在冰川时代就与中原王朝有着交往关系,但只是民间性质的交往,还没有官方的介入和参与。两汉时期,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原王朝朝贡,纳入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开辟了两国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秦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秦汉是我国传统政治文明发展的奠基时期,在批判地继承先秦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了灿烂的政治文明。首先,提出了“德法并用”的政治理念,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政治教化,选贤任能,执政为民,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不断创新政治体制,合理设置官僚机构,科学配置官吏,分权制衡,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官僚政治体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咨询、执行、监督的权力结构,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再次,建立和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各行政主体通过集议、谏诤、封驳、判署、察举、考试、考课、巡视、审计、举劾、“杂议”、“连带责任”等形式,对干部人事、司法、财政经济等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初步形成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体现了一定的公开、民主原则,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总结秦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