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独生子女学习成绩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中国具有的特殊环境优势,有助于他们智力优势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独生子女环境优势的存在表明全社会对人口控制中出现的这一人群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自70年代初中国大力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甚至已进入成熟的青春期并开始走向社会,而且独生子女人口群体正日趋庞大。伴随“独生子女新生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金洪 《西北人口》2006,(5):17-20,24
在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空巢现象,即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提前进入空巢期,并使空巢期延长,增加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和心理健康风险。本文对独生子女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特征及其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化解独生子女家庭空巢风险及其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种独生子女数量间接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在讨论独生子女特定含义的基础上,以事实独生子女母亲为研究对象,从孩次性别递进基本思想和方法出发,给出了一种从生育率和生育间隔计算一孩独生概率的方法。作为独生子女数量间接估计方法应用的实例,文章对中国2000年末和2007年末的独生子女数量进行间接估计。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父母将渐次跨入老龄行列,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正在迫近第一代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和家庭,中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时代。其中,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更大的养老问题,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残缺家庭。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所集中论述的问题做出评述,并就所关心的有关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原新 《人口研究》2004,28(5):48-54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递增,其家庭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过分地夸大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供养的严重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生子女是可以胜任老年人照顾的;独生子女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至的高风险家庭结构,要对"空巢"家庭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赡养应该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是个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举世瞩目。自从1979年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以来,生育率急剧下降,独生子女率迅速上升。引起了世界人口学界的兴趣,纷纷研究中国的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问题。其中赞扬者不少,斥责者有之。究竟中国的独生子女率水平如何?与其它国家相比是高还是低?1985年第5期《人口与经济》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达德利·波斯顿的《中国与其它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生子女率的分析》一文,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夫妇响应“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号召,自愿终生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数量急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在上升。这几年来,有关独生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许多人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十分担心,认为独子难养。再加上报纸和电视的夸张性宣传,似乎独生子女真成了中国的一代“小皇帝”。这种认识,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深入开展对独生子女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87年5月进行了一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宋健 《人口研究》2005,29(2):16-24
近几十年来 ,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成为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一代特殊人口与一类特别家庭。对二者界定的不同标准造成了对其规模估计的分歧和深入研究的困难。根据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估算出我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约为 90 0 0万 ,其中城市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独生子女之间彼此婚配 ,有可能会形成广受关注的“四二一”家庭。研究显示 ,大城市中独生子女间的婚配概率似乎更高一些 ,但对于全国并不具有普遍意义。由于严格意义的“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大规模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对“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户”的关注 ,主要来源于对“独生子女”养老能力的质疑和对“独生子女户”养老需求获取满足的前景的担忧。国家目前正在通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帮助“独生子女户”逐步消除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和红 《人口学刊》2011,(4):89-97
比较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正确的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使用自编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四个城市年龄介于20~35岁间的3 282名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要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中未婚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中有男/女朋友及同居的比例均低于非独生子女;未婚的独生子女理想的结婚年龄及已婚的独生子女初婚年龄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独生子女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实际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25~29岁年龄段、在婚者,以及北京地区的研究对象更倾向于赞同婚前性行为(P<0.05),而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于父母的研究对象更倾向于不赞同婚前性行为(P<0.05),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关(P>0.05)。虽然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但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关,而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是特定时期青年人的共性。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城市青年(包括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他们同样需要关爱和帮助,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对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研究,但是其往往过分关注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却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内部的差异缺乏敏感。遗憾的是,这使得已有的很多研究获得的结论并不那么可靠。本文以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水平为例,使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2008年)"数据的研究表明,城市来源和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月消费差异上的表现是不同的。城市来源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没有差异;但是农村来源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占据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超过4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意愿,拥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半数以上预期会入住养老院,远高于拥有2孩及以上的多子女老年人。日常得到子女情感支持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家庭中实际养老照料人越多的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可能性越低。居住社区差异对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居住在街坊型社区与商品房社区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高;居住在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会促使多子女老年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上升,同时会促使中部、西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降低。城镇户籍会增强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子女老年人中更为突出。少子老龄化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做出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老年人口过亿的同时,我国的独生子女也已过亿。中国首批独生子女已步入中青年,出现了目前中国社会中典型的"4-2-1"结构家庭,面临赡养老人和养家育儿的双重压力,照护老人力不从心,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以及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微观数据估计了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为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实现了“优生优育”的政策目标提供实证证据。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政策显著提高了独生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促使他们获得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概率平均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本文还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在城乡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城市的影响效应大于农村,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独生子女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力资本水平的城乡差距,然而对缩小性别间的人力资本差距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的性别间差距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城市内部,城市女性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最后,本文通过缩小样本的出生时间范围、与少数民族样本的对比、控制父母亲的个人特征以及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本衡量指标等方法对估计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相当稳健。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组织的“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训示范区”项目教材编审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国家人口计生委相关司、厅领导及编审专家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此套教材围绕“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训示范区”项目需求,紧紧抓住0~3岁出生人口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先进的理论、最新实践经验以及儿童发展的年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与二孩家庭生育模式百年模拟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人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忧心忡忡。通过独生子女家庭和“二孩加间隔”家庭未来百年发展变化模拟评价后认为:如果生育模式选择得当,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二” 负担结构有可能基本避免,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负担,也不会比历史上经历过的较重的负担更重。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生二个孩子,并不能保证比生一个孩子负担轻。从百年人口对资源环境和杜会经济发展的压力看,“二孩加间隔” 的政策无论如何组合和选择,所形成的人口压力都要显著大于独生子女政策,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生育模式如果选择得当,它的家庭负担不见得比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的二孩家庭重多少。因此,政府应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坚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同时应按最优生育模式,对生育年龄和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0.95‰原始数据,以“乡村人口”和“农业人口”口径、“活产子女”和“存活子女”口径对中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分布进行了估算,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按照“农业人口”口径计算的农村独生子女数量,比按照“乡村人口”口径计算的结果多近900万人。农村独生子女在各省的分布并不均匀,省际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现行生育政策与未来家庭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从探讨“四二一”家庭数量研究的操作性困难入手,提出了“X二”家庭的研究命题,提高了分析的操作性,并使该研究具有一般意义。本文抓住独生子女属性这一关键,以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对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条件下子女一代队列的终身独生子女比例进行了估计,进而计算了不同时期成年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在此基础上估计出时期城乡成年人口按独生子女属性划分的不同类型婚姻组合的期望概率,借以描述现行生育政策对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和未来家庭结构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据统计,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突破了1亿。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有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突然死亡而成为失独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