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精神"这一重要概念。他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指引了方向。"中国精神"两大核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它们是我国人民在创造历史和长期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并形成的。能够使得人民在创造历史和建设国家中被激发出优秀的品德和核心价值。在高校思政课堂中融入"中国精神"教学的意义十分突出,本文将对课堂实践进行探索。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新时期铁人王为民同志就是一位永远活着的人,他的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为民同志继承和发扬了铁人精神,他是胜利人的骄傲。研究和学习王为民精神,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百年胜利、百年创新工程、做好油田发展大文章的需要,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育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意义的引导,这是因为教育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关心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生活、如何生活;他如何塑造自己的未来;他如何与他人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同志是河南省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的光辉楷模。前不久,习近平副主席在兰考考察时强调学习焦裕禄精神要大兴“五种”作风,徐光春书记在讲话中概括焦裕禄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我们要围绕“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和创造精神、结合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实际,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推动引智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这一时代特点结合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出了与杜甫诗歌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民族的尊严和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是我们当前教育尤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7.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社会组织,应当对其理念进行内化、升华与不断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以展现自身的品味与神韵,形成与时代呼应的大学精神。一、大学精神的含义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推动大学实现其任务和职能的"核动力"。大学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一般的大学精神。狭义即个别的  相似文献   

9.
张锐 《人才瞭望》2006,(2):29-30
我们的企业并不缺乏激励,但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在今日的中国一种普遍的思想,同时,也是企业界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这一点,从西方管理学百余年的经验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0.
金莹 《人才开发》2005,(9):50-51
主人翁精神这个概念对很多人都不陌生。从诞生至今,它激发了几代人的工作热情,推动了无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涌现,主人翁精神逐渐远离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似乎成为了一个历史概念。难道,现代企业就真的不需要主人翁精神了吗?一、传统主人翁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主人翁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广义上就是培养一种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共同创造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具体到企业中,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干革命、搞建设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这是当代伟人的至理名言。《人才开发》的创刊和发展,也蕴含着这种精神。我想,值此纪念本刊创刊二十周年之际,我们该好好总结和汲取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民族酒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酒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在古老的东亚大陆,我们的祖先就将清泉的甘醇、丰收的喜悦、火热的激情,以及对上天的诚敬,糅合酿造在一起,捧出一种甘美的玉液,这就是酒.从酒问世的那一天起,它就与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紧密相连,逐渐积淀升华成一种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理论概念,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又再次提到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以此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在多达3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中“伟大建党精神”一词就提到了3次,这足以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接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学习、理解并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蕴含、典型特征并且做到接续弘扬传承,必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畏牺牲、勇于斗争”锤炼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必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凝结而成的高尚精神,天然地具有改造社会、激活个体价值的属性。精神动力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号具有能动作用,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从精神动力的角度,阐述红色基因作为一种高尚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的定力、爱国主义情怀、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与作风等精神动力,进而探析红色基因蕴含的精神动力在驱动大学生个体内在发展、激发个体活力、开发个体精神潜能等方面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祖籍在苏州、成长在上海、成功于纽约的当代建筑大师,他的艺术修养横贯中西两个世界.他从不循规蹈矩,他的建筑能够冲破蕃蓠和整个时代,独具光彩.他的内心好像长着翅膀一般,在东方与西方、黑与白、新与旧、过去与未来之间穿梭飞翔,寻找最和谐,最自然的那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科协主席周光召指出:教育要从学习知识向创造知识过渡。这是一个最佳的境界,也是时代的呼唤。创新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钻研,通过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掌握已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旧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果。这种新的结果可以是学生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想像,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学生创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人才。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意义、关联性、途径和方法。首先,分析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关联性。其次,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提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探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挑战和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高职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谈到某个人的个性时,我们说他热情、富有创新精神、活泼或是保守;当说起某企业的个性时,我们讲,这便是这家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企业文化为我们提供正确的途径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并对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分析和解决。企业文化是一种知觉。一种直接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  相似文献   

19.
高职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课题组针对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如高职校园理念识别的提炼方式,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行为识别的形成方法,视觉识别的设计手段等。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提升学生文化品味,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独特的、富有感召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廖秋苑 《人才瞭望》2017,(16):127-129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使命.笔者从“工匠精神”内涵及重要意义谈起,结合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分析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状,探讨语文课程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