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陈子昂冤死狱中的原因,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得很详细:“钟文林府君忧,……子昂性互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未已,数舆曳就吏,子昂数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力气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新旧《唐书》本传所载与此大致相同。岑仲勉先生曾提出疑问,认为子昂虽退居林下,犹是朝官,一个小小县令如何能加害于他,而一向刚果强毅的子昂又何至自馁若此。王运熙先生对此表示赞同,又举出沈亚之的一段话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2.
3.
李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唐王朝建立后,唐帝国的开国君主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延续了’g朝开科取土的文官统治制度,使一大批知识分子有机会步入仕途,参预朝政,也由此培养出了一大批“文章之土”。进入高、武时期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王朝统治更趋巩固的同时,社会阶级矛盾却日益激化和尖锐,武则天为维护手中的政权,对庞族地主开放政权,谷直言、纳谏净,提拔新进,另一方面又网罗亲信,任用酷吏,清除异己势力。在这样既动荡而又上扬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政治上的变革亦或文化上的变革都有了一定的力量和活动天地。在全新的社会格局面前,旧有的… 相似文献
4.
5.
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四川省社联、省社科院文学所、巴蜀书社、遂宁市、射洪县主办的首次陈子昂学术讨论会于今年6月15日至20日在陈子昂的家乡四川省射洪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陈子昂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下旬,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出版社发起,由四川省社科联、遂宁市人民政府、射洪县人民政府、射洪县沱牌曲酒厂主办,在四川省射洪县召开了陈子昂国际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20余人,除来自北京、上海、四川等20个省、市的国内学者外,还有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美国,瑞典、缅甸、马来西亚等外国学者和我国台湾学者应邀参加。大会收到论文70篇,分别探讨了陈子昂与唐代文化、陈子昂的思想和诗歌革新理论,重新评价了陈子昂的文学作品,并对《陈子昂集》的版本及陈子昂生平事迹作了新的考证。俄罗斯驻华使馆参赞伍努科夫介绍了俄罗斯对陈子昂作品的翻译与评价。日本山口大学教授入谷仙介从日本语言中保存“陈子昂”的读音说明日本学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生于初唐,殁于初唐,那是一个盛唐气象尚在蛰伏、盛唐诗歌审美要素尚在酝酿的时期,斯人身上过早地肩负了盛唐诗歌的审美追求,成为时代的先觉者,尽管在当时影响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价值,并被广泛接受.这种接受不仅限于文学,还因文及人,强化对其人格力量的尊崇.唐人对陈子昂的接受,包括对陈子昂创作成就的认可、才识人品的敬仰以及模仿其创作三个方面,唐人对陈子昂的接受主要出于社会心理需求和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等7个单位发起,四川省社科联、遂宁市政府、射洪县政府、沱牌曲酒厂等4个单位联合主办的“陈子昂国际学术交流会”,于8月26日至29日在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家乡四川射洪举行。来自国内以及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缅甸、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0多篇。会议就陈子昂与唐代文化,陈子昂的政治思想、文学主张、诗歌创作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 一、陈子昂与唐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10.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时代意义杨伟蓉,赖文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行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章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透迤颓靡,雅不作,以耿耿也。”寥寥数句,振聋发愦。它横...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六○年出版的徐鹏校点本《陈子昂集》,“补遗”中收入一首《杨柳枝》:“万里长江一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去不回。”此诗系采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而其它诸本及《全唐诗》子昂诗均不见收录。蜀本称补自《遗录》,向读陈子昂集颇觉此诗不类子昂所作,只似中晚唐人口气,然无确凿证据辨其伪,近读彭庆生注子昂诗集,亦疑此诗伪托,收录以备考。并云:“此诗仅见于杨本,其他各本均无,《乐府诗集》录杨柳枝七十九首,亦无此篇。按杨柳枝原是民歌,经 相似文献
12.
13.
对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的研究,论者代涌、评述蔚然.却很少有人关注陈诗的使事用典问题,这不仅涉及对陈子昂创作精神和作品风格的全面理解,也影响到对唐诗用典问题的全面考察.因而有必要予以探索.在陈子昂的诗歌中使事用典的现象极为普遍,仅现存的128首作品看,共计用了约300个典故.其中不少作品如《卧疾家园》、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与屈原有相同的文化思想品格,但缺少屈原的怀疑精神;接受"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却没有屈骚"忿怼之极"的强烈之情;托香草美人以抒情言志,本于诗人悲剧命运的相似性,人格心理的认同感.故陈子昂对屈骚既有接受,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而其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言筒意丰,见解深刻。如:抨击齐梁绮艳遗风,纠“四杰”矫枉过正之偏,坚持以复古为革新,崇尚“魏晋风骨”传统,倡导“风雅”“兴寄”,追求诗歌刚健的风格等,多为诗人的真知灼见,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故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在仕宦期间所写的内容充实、朴实畅达的散文,使他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躯者之一。论及陈子昂,人们往往只推崇他的诗歌,对他的散文却重视不够。惟王运熙先生《陈子昂和他的作品》和孙昌武同志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对陈子昂的散文稍多涉及。其实陈子昂的散文也写得很好,虽不如诗歌成就大,但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不但蜚声当时,而且影响后世”(王运熙语)。本文仅就陈子昂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略述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感遇》诗既是分析陈子昂思想、艺术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唐诗由寂寞的荒园变成群芳竞艳的诗苑的必读之篇。因此,自唐迄今,论涉《感遇》诗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的主张,而且以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理论是诗人匠心的概括,诗歌是诗人艺术的珍品,他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且不说唐诗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深受其影响,就是一般名家,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乃至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也受过他的沾溉。那么,陈子昂的美学思想有 相似文献
19.
幽居观大运(一作“天运”,现据《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3月第1版校),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既昧,昏虐世方行。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孤人胡叹哉!(《感遇》) 清代一些学者为封建正统思想所囿,认为这诗的主旨是影射讽刺武则天,同情李唐宗室讨逆,表现了诗人的忠君品质。如:姚範在《援鹑堂笔记》中说:“此以慨武后也”;陈沆在《诗比兴笺》卷三中说:“此指诸王举兵兴复,悉就败灭之事也。一女后临御称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文学史上,陈子昂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推为唐诗之祖,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在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时间上来说,陈子昂不是唐诗革新的开风气者,但他的理论倡导和创作示范却起到了他人不能起到的作用,这是确定其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而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又与其诤官身份和谏诤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陈子昂的文学成就的取得和文学地位确立,是一个谏官的价值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