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认识到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问题,并通过制定国际公约对此进行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全球性的《巴塞尔公约》和区域性的《巴马科公约》是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代表性公约。本文通过对这两者进行比较来说明国际社会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控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警戒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环境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保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环保对国际贸易的双重作用,分析了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兴起的原因,指出了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在环保时代我国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引起的国际损害责任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作为解决国际转基因生物引起的损害责任和赔偿问题的法律文书,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为此召开了三次缔约方会议,成立了损害和赔偿责任法律技术专家组。转基因生物损害的活动、范围、损害的范畴、责任者的确定、财务保证机制和法律文书是国际损害责任中最主要的问题。损害的活动包括转基因生物体的运输、越境、处理或使用,损害的范围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环境损害、传统损害和采取防止措施所需的费用。在财务保证方面,建立转基因生物国际损害赔偿基金。在法律文件方面,可以先制定一个无法律约束性的责任制度,然后再制定具有法律约束性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跨国界污染造成的严重环境损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应制订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作,进一步规范各自管辖或控制领域之内的活动,对管辖领域以外的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受害者应承担赔偿等责任。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跨国界污染问题,确定污染事件中的国家责任是解决跨国界污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污染工业的越境转移、公害的出口以及过度消费,这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环境掠夺,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发展的新趋势,采取资源贸易定价、利用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以及制定多样性的环保标准等策略可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已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恐与人权保护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一方面,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权;另一方面,反恐措施不当可能也会对人权造成损害。因此,协调和处理好反恐与人权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与各国政府肩负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7.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环境损害已成为社会失稳的重要“燃点”,然而,国内外学者研究大多集中在工程移民的社会因素上,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社会稳定风险根源上的重要地位,而对于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如何认识、如何评价、如何规避?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在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首先对环境损害的社会风险进行梳理和评述,其次结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谈论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损害程度、影响和机理研究,最后探讨重大水利工程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研究的现状,从而为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重大水利工程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人口迁移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特殊环境使这一时期的人口成为一个谜团,研究人口迁移有助于正确了解当时的人口问题。当时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流量大,流向是无效的往返流动。当时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经济建设移民、国防性质移民、逃荒和越境等。当时的人口迁移遗留下了不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空间碎片对空间环境的损害日趋严重,碎片总数不断增加造成的空间拥挤可能会使地球轨道的部分区域不再具有可利用性,可能导致对功能性空间物体和宇航员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地面安全也会受到威胁,由此也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法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对空间碎片的内涵界定仍有分歧,而且现行国际条约在空间碎片引发的外层空间环境问题方面的规制主要散见于有关的五个国际条约,既缺乏系统性,也不够全面深入,为此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努力,在国际法和国内法层面采取积极有效行动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环境损害责任法的编纂和发展因为国际环境责任的私法化而出现突破和转机。“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存在的困境在于造成跨境环境损害的主体通常为私法主体,却要由国家为其承担国际责任,故难以为各国接受。预防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国家对实施预防原则的国际义务,损失分担的安排借鉴了国际海上油污损害等领域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的成果,标志着国际环境损害责任正在向私法化发展。同时,国家在跨界环境损害中承担补充责任并应在安排损失分担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在国家作为造成跨界损害主体的某些特别领域,国家依然是承担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在法学范式下,将蕴藏于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统称为支撑利益。在社会国家的理念下,侵权法通过一个复杂的系统将支撑利益损害转由一个有负担能力的债务人来承担。在学理上,将这种责任的分担方式称之为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它是通过两个不可分离的过程完成的:责任构成的社会化和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舍弃违法性这一责任构成要件;二是推行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三是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四是完善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很多自然环境无法降解的物质的产生。人类不可持续的消耗型生产方式和消费型社会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大量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各国对“危险废物”的分类、鉴定与范围各执一词,非常不统一。这种不统一给危险废物的管理,尤其是国际间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法律控制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和困难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从船舶压载水管理这一新的环境保护领域入手,在阐释各国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环境损害的国内立法和相关国际公约的基础上,论述了WTO环境规则中与其相关的条款和协议,分析了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对贸易规则的适用与遵循,使其不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河流的水资源通过自然越境而打破流域各国领土的完整性与封闭性,国际河流的争端对于任何一个流域国都是不可避免而又复杂多样的,如何应对和解决既是一个各主权国家间博弈的过程,也是多种渠道并行不悖的合作过程。就中国国际河流利用和保护所面对的局势加以探讨,提出中国国际河流争端的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5.
香港回归不仅在1997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必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香港回归祖国,除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外,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都持欢迎态度,并愿意积极配合中国做好香港平稳回归的有关工作。事实上,香港回归不仅不会损害有关国家在香港的利益,还会一步促进各国与香港的经贸文化联系。现译载一些国外学者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正> 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它的副产品——公害,加速了对人类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都市化速度加快,世界人口膨胀,公害事件不断发生,环境问题成了当今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且鉴于传统的责任制度不足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各国大多采取了一种新的责任制度——无过错责任,以解决这一特殊而突出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环境侵害经由对个体的损害而必然扩展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已经不是个体依据权利处分原则可以决定是否请求救济的问题,而是要求任何社会个体必须为整体利益自觉进行维权的社会责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界定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含义,评价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功能优势,构想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实体制度,提出了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诉讼保障机制,进而得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在应对环境危机中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石油的国际贸易和运输业不断扩展,石油的大量供求的同时,各国的油轮也向大型化发展,而石油的海上运输往往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使油轮和原油遭受损害,除了船、货的损失外,还会造成油污损害,对海洋环境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严重摧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长。不仅如此,石油的污染还破坏人们的生活和休养环境,以致关闭海水浴场,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大规模的溢油事故,还可能造成交通停顿以及对其他船舶和沿岸油罐引起爆炸发生火灾等。因此,海上油污损害给保险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油污损害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具有国际性质,涉及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整个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引起世界各国的  相似文献   

19.
22年来,朱青生在不同时空中持续从事的“漆山计划”,是相对于约瑟夫-波伊斯“社会雕塑”的“自然雕塑”,思想与现实彼此的越境干预。  相似文献   

20.
环境的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行为进行约束和禁止,对各类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法律手段是对环境实施约束的最有效的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法律保护,需要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并使公民享有环境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