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认知及左形右声合体字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字形是汉字认知心理过程和形声合体字研究的起点 汉字与拼音/字母——音素文字(以下简称音素文字)截然不同,汉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而音素文字则代表声音,形不写意而写音,是线性文字。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重形(象)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无论是古体的“文”,还是现代的字,都以形为基础,就是占汉字90%以上的形声合体字也是在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实形声字中形旁(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汉字已高度抽象化、符号化,但因为汉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起来的,它至今仍保留象形象意…  相似文献   

2.
渤海靺鞨考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一开头便道:“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有些学者根据这一记载,认为:“大祚荣是高丽人。”然而,这一记载中,有“渤海靺鞨”一词。特别是,“渤海靺鞨”一词中有“靺鞨”二字,这二字足以使我们怀疑“大祚荣是高丽人”这一看法的正确性。由于“渤海靺鞨”一词涉及大祚荣的族属问题。所以,渤海史的研究者在论及渤海族属时,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解释一下“渤海靺鞨”,自觉不自觉地表明了自己对“渤海靺鞨”的看法。如中国学者王成国认为:“渤海靺鞨即粟末靺鞨”。又如,朝鲜学者朴时亨在论及这一问题时,认为:“渤海不只是由高句丽人组成的,它还包括在数量上仅占多数的靺鞨之众,而且其国都也位于粟末靺鞨住地。但在这里掌握主导权的是高句丽”。  相似文献   

3.
混已成了人们的日常话题和用字。种种对混的描述和论述充盈社会,我们很有必要对其作一综述。“混”字的出现这里的出现是指混字在今天的广泛使用。象“倒爷”一类具有时代感的词一样,“混”字的出现也绝非没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且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语言本身的需要。历史学家把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社会开始的标志,这充分体现了文字在文明社会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外国语言学家曾对“汉语是智慧语言”有过论 述。今年年初巴黎世界语言比较交流会上,许多语 言学家对汉语言文字的智慧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中华民族在使用汉语的漫长实践中,更是早已体 味到自己母语的智慧性。那么,汉语方块字是否也 是智慧的文字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汉语方块宇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长、始终生 机勃勃的活的文字。所以如此者,是与汉字造字人 的智慧与包含在方块字中的意蕴密不可分 的。原始汉字,从图画表意到符号表意,再到 “形、意、音三元有序统一的表意文字”的历史发 展过程,完全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性。根据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中国汉字,也被运用到标志设计的图形中是极为有效、丰富的设计元素,这种图形化的符号在表意上具有概括、提炼意念及形式美的优势,传统的汉字经过图形化处理后,富有清新、典雅、简洁的特征,具有文化性、时尚感的效果,因此以汉字作为母体设计的标志在商品标志的众多形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既使一个字也会有 3千年的历史背景与积淀。书中列举了从汉字起源的传说起 ,到“龙”的传说、“风”的传说 ,“仁”的传说 ,“楷”的传说等可称之为汉字文化史上主导词汇的汉语 ,从汉字与文化、社会、人类生活等的关系出发 ,做了深刻阐述。全书共 2 74页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汉字文化源流探索@水上静夫 @凉水  相似文献   

7.
正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已知汉语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商周时期社  相似文献   

8.
王汉生 《社科纵横》2010,25(1):96-99
中国早期一个音节一般表示一个概念,也即表示一个词,后用一个字加以记录,于是形成了一字一词的格局。声韵调高度融合的汉语音节对记录自己的文字具有特殊的要求:一个汉字最好纪录一个完整的音节,汉字满足了这样的特殊要求。形声造字解决了象形字等难以尽相尽意的问题以及书面语中同音词难以区分的问题,并使汉字发展成一个严谨而庞大的系统,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古代汉语一字一词、现代汉语一字一素,这是汉语与汉字和谐共振、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汉字一直是记录汉语有声语言的最优秀、最精干的助手。汉字与汉语一起,只应渐变不能突变。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书同文字”是被研究者多年来所充分肯定的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的一件事。对此,我提出一些粗浅的不同意见,以求教于专家。为了突出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论者往往采取抑彼扬此的手法,将春秋战国时代文字发展状况说得几乎一无是处,如说“字体结构没有统一规定,汉字形体非常紊乱”(《文物》1973年12期10页),“只有了解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的严重情况,才能充分认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文物》73年11期2页)等等。这种论断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0.
释“读”     
《辞海》上对“读”的解释是:读,照文字念诵;阅看,默读。古籍上对“读”字也有一种解释:“读,抽也”(《毛传》)。“抽,犹出也”(《郑笺》)。古人认为“读”有抽绎之意,这个解释我觉得非常之好,道出了读书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据《满洲源流考》记载:“肃慎之世纺律结绳,夫余礼教渐兴,会同俎豆之仪,同于三代,百济、新罗文采蔚焉。与隋唐使命往来,兼擅词章之美……。至字书则百济、新罗、渤海沿用汉字。金初尚用契丹字,至金太祖始制女真字,颁行天下。熙宗又制女真小字,用以译经史、试科举。至蒙古字行,而女真字遂中辍。明秘阁书目尚载有女真字母一书,今已失传。……我太祖高皇帝创制国书,精详简括,虽语言与旧俗不殊,而文字实不相沿袭云。”《金史》:“完颜希尹本名古绅,太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文字的起源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 ,日本有无固有文字——“神代文字”?自 1 3— 1 4世纪以来 ,学界对此颇有争论。最早见于《释日本纪》载 :存在神代文字 ,其后演变为《伊吕波》。一说神代文字起源于龟卜文。江户时期 ,新井白石称神代文字共五种 ,肯定卜部所传文字。在 1 8世纪前期 ,又有“神代十二支文字说”,1及圣德太子时始以汉字取代神代文字 ,后由弘法大师空海 ( 774— 835)定为47音《伊吕波》2 的见解。平田笃胤则主张 ,神代文字中 ,只有“ひふみ”可以凭信。3按日本“上古之世 ,未有文字 ,贵贱老少 ,口口相传 ,前言后行 ,存而不忘”,4神代文字…  相似文献   

13.
一、白话文运动的震荡和民族语言心理的迷惘二、三十年代,在“五四”反封建运动中新生的整个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充满了革命战斗的气氛。五四运动的时代要求冲破了我国语文研究几千年以汉字为枢纽,在文字、音韵、训诂上释经阐义的传统格局。晚清语文改革中以“白话文为维新之本”,要求言文一致,提倡新文体、切音字,推广民族共同语“官话”的思潮在“五四”时因反帝反封建的急需而激宕成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运动的逻辑是把文言文同孔教、礼法紧紧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多维构成词”的特点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维构成词”的特点及文化意义丛长福引言现在地球上常用的文字有几十种.但是能经受沧桑史变的考验,从原始文明开始,至今仍古今一统记载历史。使现代人仍能读得懂并且仍在传承文明与传递信息的文字,非汉字莫属。深究其中的奥秒,是由于汉字是符合人类认识世界规...  相似文献   

15.
新年游艺宫     
一、巧填符号迎新年。 读者朋友,请你在下面一组数字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之等于1996年。 96 969 996 9 96=1996 二、新年巧换数 下面竖式中“恭祝读者鼠年大发”八个汉字,请你算丫算,这八个汉字各代表一个什么数时,竖式才能成立? 恭祝读者鼠年大发X二大发发发发发发发发三、以谜破谜在元旦猜谜晚会上,主持人小李非常聪敏。台下有一客人想和他比个高低,抢先出了一个谜语给小李猜:“坐也坐,卧也坐,立也坐,行也坐。打一动物。”小李听后说:“我出个谜语给你,也才丁一动物:坐也卧,立也卧,卧也卧。”客人想了很久,猜不出来,羞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6.
网语:你的明天去何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  李香平 《社会》2001,(5):43-45
如果你对网络语言(简称“网语”)还不熟悉 ,那么在网络上尤其是聊天室和论坛里 ,那些由汉字、字母、数字以及符号夹杂在一起的网络语言一定够你“喝一壶”的了 ;倘若你是一个网坛“大虾” ,想必你对“网语”早已是乐此不疲了。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里“可”字约略出现1770余次。同早期和同时代的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比较,《红》里“可”字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就其来源看,较多的是属于当时通行的普通话,但也有历史汉语语言成分的残存,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在书中也有反映。这样,由于普通话和方言,共时与历时等问题都纠缠在一起,再加上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致的,这就给我们考察“可”字的用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图从词(词素与词素的组合)、词组(词与词的组合)、句子三个不同平面上来探讨“可”字的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字母文字与汉字具有相同的组构层次。汉字学经典《说文解字》中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理论,完全适用于解析所有字母文字。当然,字母文字与汉字也有不同,其不同点主要在于:汉字是以部首偏旁的象形为基础孳乳字义,而字母文字则是直接以字母的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字的起源、发展、体系、性质及形、音、义的关系,几千年来,历代文学巨匠们,都在挖掘、总结、研究和提炼,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结归纳为六种汉字规则,东汉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并分别下了定义,进行了举例说明,为后人所公认、学习和运用,如“日、月、山”等文字,属于象形宇,它是随着物体的形态特征演变而来的,“江、河”属于形声字,它是以物体的形和声为特征演变而来的,中国的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在六书规则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人”字属于哪一类?按照六…  相似文献   

20.
渤海王国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从此该政权“去靺鞨号,专称渤海”①。大祚荣死,子武艺继位,“大开宇境”,到宣王仁秀时进一步扩大地盘,成为雄踞东北地区的强大政权。渤海诸王一再“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②。因而在唐文明影响下,渤海政权成为当时祖国边疆地区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王国,史称“海东文化”。本文仅就渤海的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渤海的文字 要探讨渤海的文学艺术,首先必然要涉及到作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