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域名既是一种虚拟财产,具有财产价值,也是一种精神创造物,具有人身价值。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域名具有知识产品的特性,因而本质上域名权人对其域名所拥有的权利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域名权。域名权具有刑法保护的价值,可以成为刑法的保护法益。对于侵犯域名权的行为,无论是将其按照财产犯罪处理,还是按照计算机犯罪处理,均存在保护不周延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增设侵犯域名权罪这一新罪名。  相似文献   

2.
贺洪波 《创新》2015,(5):102-106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刑法》第37条具有酌定免刑功能,可以作为独立的免刑事由适用。通说观点得到了司法实践的长期认可和践行。然而,否定论者以刑法第37条立法术语的不明确性、条文位置的非情节性、适用程序的不协调性、适用后果的消极性等理由,对通说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是,经过一番论证表明,否定论者的理由并不能成立,通说观点应当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3.
盗窃罪的诸多问题已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既遂与未遂的区分也是研讨的重点之一。在划分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上,中外刑法理论界共形成了七种观点。每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按照法益侵害说的观点,在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时,可以这样认为:对财产法益造成实害结果为既遂,对财产法益造成危险结果为未遂。具体来说,盗窃有体动产的基本盗窃行为应适用失控说,盗窃无体财产的特殊盗窃行为应适用损失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拓展职业安全权的法益涵摄范围和强化保障力度,是劳动法学研究和劳动法制建设面临的双重任务.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是职业安全权的法益诉求.从发展趋势来看.健康安全法益不应仅局限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性法益层面,应合理拓展至心理健康之精神法益层面,但这种拓展应划定一个基本的界限以克减负面影响.强化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即准确判定劳动关系,突出保障机制的预防功能,合理解决责任竞合问题.在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中,刑法保障机制能够发挥预防和惩戒严重侵犯职业安全权犯罪行为的制度功能.中国的刑事立法为保障职业安全权作出了很多努力,先后确立、修改、增设了相关罪名,但现有立法仍有继续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益与权利、利益的转化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岩 《社科纵横》2008,23(3):73-75
法益、权利和利益是民事利益体系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之后,三者之间可以完成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版面费行为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列入单位受贿罪规制范畴。文章通过对单位受贿罪法益具体内容的分析,提出版面费行为并未侵害单位受贿罪的法益,不构成单位受贿罪,它仍是一个学术规范构建与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艳茹 《学术交流》2005,(10):35-37
由于《对外贸易法》第30条缺乏一个可涵盖所有需规制的滥用知识产权、危害对外贸易公平竞争秩序行为的概括性条款,而其措辞“等行为之一”中的“等”字在这种特殊语境下又可起到两种都说得通、但截然相反的作用。该条与TRIPS第40条之间的关系遂呈现两种可能:有限的和谐或冲突。有必要在该条中增设相应概括性条款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8.
敲诈勒索罪不应以数额较大为唯一的定罪标准,多次实施敲诈勒索行为也应构成犯罪。对于多次敲诈行为应当理解为一年以内三次敲诈勒索,且均未达到较大数额的情形。作为加重构成的其他严重情节应当如何理解,理论界存在诸多争议,应综合考虑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次数等因素进行认定,并避免重复评价。对于性质上属于敲诈勒索罪的累犯、共犯的情况,应严格按照刑法总则的规定处理,不宜作为本罪的加重情节。《刑法修正案(八)》对敲诈勒索罪增设罚金刑的规定,兼顾了刑罚衡平性要求与犯罪预防功能的发挥,具有合理性。本罪的最高法定刑仍需进一步加重,使之提高到与盗窃、抢劫等犯罪相当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蔡玥  王充 《国外社会科学》2023,(5):133-153+245
德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能否介入以及如何介入气候保护问题存在激烈争议。气候问题的跨国性、结果归责的困难性、气候破坏行为的“正负”双向性等成了刑法介入气候保护领域不能回避的主要问题。但“气候法益”的重要性决定了刑法应当有所作为。持谨慎论的学者认为刑法对气候的保护仅仅是行政法的补充,具有侧面性和附属性。持积极论的学者则重构了气候刑法的保护法益及构成要件与归责逻辑。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应坚持刑法应对气候保护的谦抑性质,适度调整刑法的规制范围,以保障法的形式确保环境行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司法界与国民之间充分且合理的交流,提高司法对国民的透明度,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于2001年提出了刑事审判方面构建裁判员制度的设想.也就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要导入能使广大国民国法官员共同分担责任,相互配合,真正以审判主体的法律地位来参与具体案件审判的新的国民参与制度.2004年5月28日,公布了<关于裁判员参加刑事审判的法律> (文中简称<裁判员法>).日本新的裁判员法具有重大意义,旨在便捷国民参与司法并提高对于司法的信任,但裁判员法的相关规定却侵犯了国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同时也有违该制度变革的初衷,需要进行重新检讨与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11.
姜燕  张桐赫 《学术交流》2007,2(6):61-63
犯罪构成理论是近代以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及政治现状,台湾与内地的刑法理论差异较大,尤其是犯罪构成理论,更是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内地和台湾两地刑法历史的沿革和特点不尽相同,台湾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属于大陆法系递进式的,是三元模式的;而内地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属于前苏联和我国刑法的平面整合式的,是属于耦合模式的,或者说是平面整合模式的。二者在构成要件的比较、与刑事诉讼机制的一体性、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的规定都有所不同,两者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张淼  徐辉 《日本研究》2006,(2):92-96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刑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外国刑法的影响。其中中国、法国和德国刑法都对当时日本刑法典的制订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刑法发展不仅要受到外米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内部因素的支配。这三者的不同作用方式,体现出日本刑法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Criminal laws that punish discriminatory "hate crime" offenses relating to race, religion, ethnicity,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and other status characteristics trace their roots back to the nation's founding. Unlike today, in early America, status distinctions in law, particularly racial ones, were intended to restrict the exercise of civil rights. Today's hate crime laws are the refined modern progeny of an important class of remedial post–Civil War laws and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lthough the Supreme Court has vigorously upheld enhanced punishment for hate crimes over the last decade, it has also established restrictions on the government's authority to punish bigoted conduct and express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historic cases, laws, and constitutional changes, the legal evolution that culminated in the passage of modern hate crime laws.  相似文献   

14.
对刑事禁止令是否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的争论,是因对刑事禁止令性质界定的混乱引起的。刑事禁止令就其性质而言是保安处分。一般而言,不涉及剥夺人身自由的保安处分,可以不受刑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限制。我国刑法上规定的刑事禁止令,可以具有溯及既往适用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骆定进 《社科纵横》2007,22(12):77-78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有效进行,不利于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试图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及内容两方面,提出一些见解,以期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刑法行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刑法行政化研究的是环境保护进程中刑事法与行政法的交叉和衔接问题。环境发展的经济性、环境保护的预防性以及刑法的稳定性和谦抑性品格共同构筑了环境刑法行政化的基础。环境行政犯罪中的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关系,为环境刑法行政化的制度性关键—环境行政违法要件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界限。环境刑法行政化是环境行政权与环境刑事司法权运行的制度化体现,权力分析的方法为环境刑法行政化的发展构筑了现实轨道。制度缺陷与完善是环境刑法行政化研究的落脚点,是从行政化的视角对我国环境刑法的赢弱之处予以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This is a paper about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s a consumer of the Family Law Act, 1975. I decided to write about these experiences because few other consumers have done so. The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is dominated by the experts — the lawyers, the court counsellors, the social scientists. There is no formal provision for consumers' opinion to be considered.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highlighted how different it was to be on the receiving end as a consumer in contrast to my acad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Family Law Act as a university educator. Unless consumers begin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loudly and clearly, we are not going to see further reforms to this legislation, and indeed the high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who created the Family Law Act will not be realized. I believe my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the time lapse since my case, afford me the opportunity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Family Court upon me. In attempting to take a dispassionate view of this process, I hope others will take heart and write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too.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7,(2):82-90
归谬法在法律论证,尤其是对命题进行证伪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论的检验中,可以通过设置参考系进行对比证明结论的不合理:如果结论违反了罪刑均衡原则,前提就可以被证伪;如果客观行为完全相同,只是由于主观上或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因素不同,在处理结论上也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也可以根据结论违反公众法感情而否定前提的成立,例如利用正当防卫制度、错误理论、共犯制度进行归谬。最后,也可以通过单纯的形式逻辑进行归谬。  相似文献   

19.
刘邦明 《社科纵横》2011,26(4):70-72,78
价值是作为人主观世界以外的客观实在对于人或其延伸与结合的主体需要。公平正义作为法的正义价值,是刑法永恒的价值追求。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实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刑法的内在精神。无论是同态复仇的原始、朴素公平正义观探源,还是报应刑、功利刑中的法律与社会正义实现,都揭示着罪刑相适应原则这一刑法核心原则不容替代的刑法基本原则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芷君  陆满  李芳 《创新》2014,(4):87-9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覆盖地球表面仅6%的湿地,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因而被喻为地球之肾。然而,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大幅度缩小,湿地功能也严重退化。由于我国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具有滞后性,因此,完善对湿地的刑事保护已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