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贫困退出机制完善有助于扶贫开发业务流程再造、脱贫对象生计能力提升与扶贫治理优化。综合考察“着力于扶贫开发制度完善和扶贫资源效率提升、突出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开发治理机制创建和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与新型管理模式创新”的贫困退出机制运行特点,针对性分析贫困退出标准僵化且难以科学衡量、“程序合法即合理”的认知偏差、贫困退出工作激励水平不高等贫困退出实践困境,提出了贫困退出机制完善与发展扶持政策接续策略:严把精准路径,完善贫困退出指标体系;严格贫困户、贫困村的退出程序,注重贫困退出工作考核评估;强化贫困退出宣传教育,注重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相结合;注重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强化贫困退出工作支持保障;创新发展扶持政策接续,提升脱贫对象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独立学院自身角色的转换以及国家对独立学院管理政策的实施作为划分依据,可以将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演变划分为创建期和调整期两个阶段。独立学院运行机制在法人治理结构、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教师激励机制、建立资源配置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办教育“1+3”文件的颁布,从制度上解决了我国民办教育中法人属性不明、财产归属不清及政府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民办中小学校生存的症结.诸多研究指出: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教师的流动性太大,造成这种流动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民办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办与民办教师的统一管理体系缺失以及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水平较低等,由此导致了民办学校教师在心理上、待遇上感受到不公平,专业上得不到认可,评职晋级渠道受阻等问题.为了保障民办中小学教师生活、工作的稳定,特提出以下建议:(1)从政策上突破,修改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建立公办与民办中小学教师统一管理平台;(4)改革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试点推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其中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规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定期注册”制度下,审视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实践主要存在培训学时管理不规范、继续教育评价重量不重质、培训结果运用缺乏严肃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要规范培训学时管理,优化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加快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退出机制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集体土地入市范围有限、集体土地入市依据不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征地制度改革的关系尚未厘清、河南"地票"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的探索与其他制度的衔接不足。上述问题存在的体制机制原因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产权体系良好运行机制尚待发掘,土地用途管制下不同政策探索中的内生矛盾一直存在,地方政府对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政策内、政策间的协同性耦合性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应该摸清集体土地入市土地情况并探索确立入市主体及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入市的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完善征地制度为集体土地入市奠定基础。政府作为政策推动者和利益主体的角色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6.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从历史观和结构观2个维度分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与结构逻辑,旨在探寻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规律,促进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演进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建立“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的“扩容期”、形成开放多元教师教育体系的“强化期”、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演进呈现出“以教师为本”立体化发展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政策目标由教师数量满足转向教师质量提升,旨在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政策对象由全体教师转向偏远地区教师,旨在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政策落脚点由教师教育实践转向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旨在促进教师队伍全面发展,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注重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加强教师定向培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质量与公平是教师教育的两大永恒主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围绕提升质量和促进公平,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通过构建和完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规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体系,同时针对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管理领域仍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一些新问题,积极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管理服务水平,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由此逐渐开放,教师教育制度日臻完善,教师教育模式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日趋均衡,教师管理成效明显提升,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实现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国际视野下研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政策依据,并从国家、地域、学校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如何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提供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呈现由注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由不均衡转向均衡发展、由借鉴国外经验到构建中国体系等特点,但也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政策制定过程不优化、法律体系不健全、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师教育供给结构,优化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健全教师教育法律体系,完善教师教育政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激励原则、优化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有效的评价和约束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依托优质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完善继续教育体制,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有效利用资源,实现校企结合;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专兼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城市低保制度中出现的骗保等现象反映了公共政策的缺陷。政策设计不科学、执行遇到的制度阻力大、社会监督制度不健全是制约低保退出机制落实的根本原因。从现行的补救性措施及其障碍分析入手,提出完善低保退出机制的相应对策:进一步细化分类救助标准、健全就业渐退机制和就业联动机制、完善低保对象的全程监管制度、强化基层低保工作者的执行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走过了恢复、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历程.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队伍数量总体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培训体系不健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为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和终身发展的培养模式,形成联合培养教师的多元化格局,创建学习型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进行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消除弊端,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通过分析探讨,一方面明确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在筛选与规范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了解其“弱实践性”与“宽松性”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设想。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要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机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避免走捷径钻空子。通过立法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重视行业协会的协助管理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直接影响民办高校能否健康长远发展。民办高校教师梯队结构是否合理、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职业发展渠道是否通畅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等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合理布局,优化教师梯队结构;明确高校管理职责,健全高校管理机制;重视教师职业规划,拓宽教师晋升渠道;强化国家政策引领,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教师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教师待遇也有所改善,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通过对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的深入调研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发展意识和动力不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偏弱和后劲不足,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尊师重教氛围较为淡薄。为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需要重建教师职业信念,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需要重构教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需要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引导教师有序发展;需要加强育人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经历了恢复重建时期(1978-1984年)、改革发展时期(1985-1998年)、改革深化时期(1999-2010年)和内涵式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建立了以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质量为动力的政策形成机制,体现了不断追求以教师为本的政策价值取向,形成了以政策工具为抓手的政策实施保障体系,反映了以教育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变革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要注重建立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政策作用机制,坚持多元化的政策价值取向,强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估环节,完善教师参与的政策话语规则。进入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政策在注重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社会地位的同时,要进一步促进各项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在实施中存在成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浪费、利益机制的非正常化及公务员人才安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由于中央的支持、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吸取国外经验以及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为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公务员职业就业理念及官本位思想的存在、政府机关的所有者缺位、公务员退出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强化公务员职业化观念,推广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配套制度,以促进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地区尤其突出。通过对川西藏彝地区多所农村小学调查发现,当前川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师资建设主要存在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不稳定、职业倦怠严重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读书无用论"观念影响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师资结构、保障教师权益、提升专业素质、完善流动机制、加大民族地区教师专项培养力度,以从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状况。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制约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顺利开展的因素包括政策体系保障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督导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四大方面。加强农村中小学老师培训就必须针对当前的制约因素,通过强化政策、质量、经费、监督等四大方面的保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健康发展,实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省蓬安县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表明,地方在落实政策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在政策实施中存在着宣传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交流时间过短、交流形式单一、监督机制不健全、交流教师意愿未得到充分尊重等问题,导致交流教师的政策认同感偏低,总体满意度不高。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与考核,完善保障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意愿,提高教师的政策认同感和践行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和弹性的交流期限,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政策效能,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