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彬 《兰州学刊》2008,(12):64-66
“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分析,传统农业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存量,二是合理配置现有生产要素。传统农业依靠这两种方式实现的增长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有限度的增长”。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提高生产要素的“质”;二是要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三农迷局路在何方?从梁漱溟、舒尔茨两位伟大思想家的思考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的有益的启发.梁漱溟对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有:(1)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2)重建一新社会组织构造;(3)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4)农民自觉、化农民与农民化.乡村建设理论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一强调重视农村重视农业,通过发展农业而寻求一国经济发展或工业化之路;二强调对农民的教育供给,即所谓的"化农民",只有化农民,才能根本上达成乡村建设之事.西奥多·舒尔茨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对"三农"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舒尔茨的思考主要表现在:(1)借助市场方式,通过向传统农业输入新的生产要素,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2)通过向农民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来提高农民素质,进而提高农民利用新生产要素的能力,改造传统农业.两者的思考,对破解今天三农迷局具有重要启示:一是研究三农问题不能离开农民、农村和农业,而必须从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向农民教育投资而提高农民素质.三是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T.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在其名著《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而由传...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发展经济学的中心议题之一,本文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对舒尔茨、刘易斯与缪尔达尔三位发展经济学家的农业经济思想做了总体分析.刘易斯认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以低廉的粮食和劳动力支持工业,缪尔达尔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发展农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农业部门,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资源配置上是有效率的,通过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农业同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三位发展经济学家的农业经济思想各有侧重,观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杨永华 《学术研究》2008,1(1):44-49
卓炯运用斯密定理成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论证了经济改革市场取向的基本思路.舒尔茨运用斯密定理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杨小凯把斯密定理放进超边际分析的现代经济学躯体里,使新兴古典经济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卓炯与舒尔茨、杨小凯的理论研究成功的深刻的理论原因在于掌握了斯密定理.卓炯的重要贡献是引入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引入分工理论,回归马克思,回归优秀的经济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培育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系统的开放性,提供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确定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使用高效化的制度等等。 1.培育和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影响着农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形成了低效率的均衡结构,即过多的劳动力和过少的资金、技术要素的均衡。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打破上述均衡必须将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和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模型统一起来设…  相似文献   

7.
廖宇翃 《西部论坛》2011,21(1):41-46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舒尔茨乐观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其理论支柱是土地在增长中的作用下降;人的时间价值的增长.舒尔茨克服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忽视科学技术的缺陷,准确地揭示了后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政策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投资和重视科学研究,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有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和进程。农村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改变农业的要素投入战略。对改变农业传统性从而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途径有刘易斯模型和舒尔茨模型之争。中国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改变农业传统性途径必须把两个模型统一起来考虑。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中,劳力流不出农村,资金流不进农业,原因在于缺乏要素流动的市场。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优化主要途径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始于50年代中期的我国传统农业改造,于70年代后期发生了质的突破。从行政驱动、强制启动阶段过渡到数量积累和质量提高阶段,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如科技)逐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并成为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主体。今后我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是我国今后发展农业的重点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主角作用、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地展现出来,成为人们的共识。科技教育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先导作用、驱动作用、催化作用和加速作用。一、科技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具有催化作用列宁曾强调,除了在学校中实行普遍义务综合技术教育外,还要在劳动人民中间普及科学技术教育。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舒尔茨以其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关于以农民智力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改造传统农业战略也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是当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此种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与生产要素的因果关联,却不能解释这些要素自身的质量及其形成,而且它忽视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要素。实际上,与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传统,才是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背后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的特点在于信息知识要素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源,由此决定了新经济必然对西方经济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新经济使生产要素理论、成本收益变动理论、传统均衡价格理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与问题 当代小农经济理论分为“形式主义”和“实体主义”两大学派,它们都承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经济可能继续的事实,从而有异于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但是对于小农家庭在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决策行为分析,两派则大相径庭。 “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 W.Schultz)的《传统农业的改造》(Tran 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此书的中心论点是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愚昧,没有理性,相  相似文献   

15.
利用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生产要素利用不合理、成本上升、产品积压、结构失衡、科技进步缓慢等缺陷;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利用信息化;具体策略是利用信息化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升级换代、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信息化、大力推行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利用信息化走资源节约型的综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农业与传统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有三个重要的经济特征:第一,共农业生产技术长期保持不变;第二,与投入的劳动量相比,农业的生产成本过高,即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太低;第三,其在社会经济联系上,保持着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因而导致过低的农产品商品率。传统农业又是发展中国农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由于农业生产技术长期维持不变,有限土地  相似文献   

17.
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益龙 《学术研究》2004,13(3):32-36
文章从 4个方面 ,即舒尔茨以前的教育经济思想、舒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以后的理论发展、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贡献等 ,对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疏理与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资源借助网络体系而成为经济活动的一般基础 ,并促使现有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正如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曾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大变动 ,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改造 ,其效应不是国别经济的 ,而是全球性的。一、知识经济的增长特性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增长结构与工业经济特征不同 :首先 ,知识要素成为增长的基础性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 ,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 ,在缺乏知识要素的条件下 ,其生产效能将按比…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农民经济理性的纷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所处的特殊环境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是缺乏理性的 ,这种观点在国际上受到舒尔茨、塔克斯等理性论者的批判。中国自然经济历程较长 ,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 ,非理性的特征应该更为明显 ,但实证性研究材料表明 ,农民甚至包括贫困农户的经济行为仍然是理性的。当然 ,农民经济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是六十年代初开始形成的。舒尔茨、贝克尔等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这一理论被发展经济学吸收并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以后,就成为智力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 舒尔茨等人认为,在西方传统的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仅指由生产活动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这样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体现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