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忧患造就诗人─—论元好问诗歌创作高峰在河南陈书龙元好问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鲜卑族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文学创作涉足诗、词、文、散曲和小说各个领域,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元好问的诗作.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绝笔诗的认定是元好问研究中相当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考证,证明元好问《病中感寓赠徐威卿兼简曹益甫高圣举》一诗就是他的绝笔诗。通过对元好问绝笔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生命将尽之时殷殷咐嘱的是"文统"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时代与个人痛苦的交织形成了他刚健质朴、沉郁悲壮的艺术风格。元好问早年力学苏轼诗,吸取其精髓,而其老健之处却又在苏轼之上。真正奠定艺术风格的是他的纪乱诗。华实并举是元好问诗歌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诗,旧有施国祁注,错谬较多;元好问文向无注本。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为当前遗山诗文最佳整理本。二书存在误注、漏注等瑕疵,指出其错漏之处,以期修订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山水景物诗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杰出的鲜卑族诗人元好问,以“一代宗匠”独步金元诗坛.他创作的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丧乱诗”,奠定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他的山水景物诗,独创一格,可与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作品媲美。纵观元好问的山水景物诗,佳篇丽句萃若林,意之所在,随物赋形,“上者可以惊心动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诗学体系初探辛刚国元好问最负盛名的诗学代表作当推其《论诗三十首》。然而,这组论诗诗毕竟是他28岁时所作,还不足以显示其整体的诗学风貌。在此后近四十年的岁月里,元好问还有大量的论诗诗文问世,本文拟在其《论诗三十首》的基础上,结合其诗作、书信、序跋...  相似文献   

7.
金代鲜卑族诗人元好问,生活在金元之际,他的诗歌深沉悲壮,深刻反映了那个“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箕山》)的历史年代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在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下我国各族人民的苦难生活;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总结的。元好问有一首诗很少有人论及,近代各家文学史著作在评介元好问作品时也未予以注意。其实这首诗无论就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还是就其艺术形象的独创性来讲,都是颇为少见的。这便是《蟾池》诗: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一生至少写了近百篇碑志文字,其中有90篇保存着铭诗。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量。尤其是这些铭诗的写作突破了碑志文字尚实和尚简的局限,感情真挚,笔法灵活,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记人均各得其宜,且各体兼备,填补了他诗歌创作体裁样式方面的空白。本文即从碑志文字的源流发展中,论述了元好问碑志铭诗的文学成就,弥补了元好问诗歌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元诗选     
<正> 《之诗选》为元代诗歌总集,清人顾嗣立选编。嗣立字侠君,江苏长洲人,博学工诗,康熙时曾被召入京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元诗选》共分三集,一百一十卷,先后成书刊行。每集收录有专集可据的元人诗作一百家,分别按天干顺序分为甲集至壬集。另以癸集分别收录零章断什、不成卷帙之作,多达两千三百余人,但终末完成。除癸集外,所录自元好问以下诗作凡三百四十家(其中附录四十家),并仿照元好问《中州集》体例,每人下各存原集之名,前列小传,并附评语。据顾氏自述,是书以“雅正”为选编标准,“凡有义关风化、事涉纪载者,在所亟  相似文献   

10.
在宋金元时期的诗学中,诗性学说相对发达.朱熹的诗性学说在宋代具有代表性.元好问的诗性学Ё说是金元时期诗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标志该时代的意义.元好问诗性学说的核心,是承认男女之性对诗歌创作的决定作用.元代兴起的今乐府或日元代新乐府是介于词曲之间的一种新诗,元好问有较大的乐府创作量.他在实践基础上作出的理论总结不仅影响了当时,也影响了以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是元好问诗歌研究史上重要的一家,对元好问诗歌的评论涉及诸多方面。他阐述元好问诗歌与陈与义的诗学渊源,发前人所未发;分析元好问论诗绝句精辟而深刻;并从学术史角度勾勒出元好问诗歌的接受轨迹,为元好问诗歌研究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祜的诗歌理论、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祜是中唐著名诗人 ,他崇韩、尊李杜 ;宗雅、与白居易的诗教说合。他的部分诗作染有元之淫靡、白之俚俗。张祜处于韩孟、元白两大阵营的“夹缝”之中。老庄、禅宗思想均对张祜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其《叙诗》诗 ,持论通达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也参与到了历史上聚讼纷纭的“李杜优劣论”这一著名公案中。本文认为,综观元好问一贯的文学思想,他所持的是李杜并尊的观点:既反对扬杜抑李,也绝不会扬李抑杜。其第十五首“笔底银河落九天”云云,既是对李白诗品及人品的赞扬,同时也是对相传为李白所作《戏赠杜甫》一诗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在元初诗坛上,郝经虽有"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秀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之誉,然囿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及其复杂的个人背景,历来研究者往往避谈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和影响。郝经与元好问交往甚密,既是师生关系,也堪称诗友,这对郝经的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郝经对和陶诗现象有深刻的认识,而其和陶诗的大量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他的创作理想和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卓越贡献已有定论,作为金元之际文坛领袖、史学巨擘,足迹半中国,交游遍天下。而距元氏家乡不远的雁门关外的浑源,也是人杰地灵,既有恒山、龙山胜景,又有雷、刘文学家族之盛,元好问与浑源雷渊、魏璠、刘氏父子素有交往,并两次亲临浑源,流连于山川之间,放歌吟咏,存诗之富,胜于他乡。通过对元氏在浑源行迹的考证、著述的解读、交游的梳理,借以订正讹误,希望对元好问和浑源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 金元之际我国北方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曾经在南阳度过了六个年头,给我们留下了诗词近百首。这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三月,蒙古军屠忻县城,死者十余万,元好问的哥哥元好古也被杀害。元好问和母亲一起流亡到河南福昌三乡镇(今河南宜阳三乡镇)。宣宗兴定二年(1218),元好问从三乡移家登封,并在昆阳(今河南叶县)置买了庄田。他在这里前后住了9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由当时文坛名流赵秉文、雷希颜等推荐,应试宏  相似文献   

18.
民国诗话中有大量关于元好问及其作品、诗论和接受现象的记事、评论性文字。它们是研究元氏及其作品的创作、流播和影响的宝贵资料,其中不乏发前人之所未见的观点,是元好问研究领域中尚待开垦的荒地,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内容主要包括总体认识把握、评论品鉴诗作、发掘诗学理论、探讨历史地位、琐谈杂议编著、考察接受现象和保存有关史料等方面。民国诗话是一笔蕴藉丰厚、价值可观的诗学遗产,其中有关文字从特定侧面反映了本时期人对元好问及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元好问接受史上的重要链条,对现今元好问研究亦有相当的启发性意义,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美学思想简论邹吉忠一、生平、著述及思想特征元好问是金元时代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史学家。就美学思想而言,早年所著《论诗绝句》(三十首)和晚年所写的一些序文,发表了他对诗的见解,并以自己的创作,开创了完全不同于南宋江西诗派的诗风和诗歌艺术美学理论,对后...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是整个金代文学的一面旗帜,无论从他的文学创作上,还是从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上看,元好问都是有金一代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在创作上,他工诗、词、散文等,尤以诗冠金、元之首。今存其诗一千三百六十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词以苏、辛词为典范,兼有婉约、豪放诸种风格。他的散文,取法唐、宋古文大家,继承欧、苏传统,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刚健。碑、铭、表、志、碣、记、序、引、书、疏等,众体悉备,蔚为大观。“巧缛而不见斧凿,新丽而绝去浮靡,造微而神采粲发”(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其诗、其词、其文,“皆近古所未有”,可谓“一代宗匠”(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