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从内容题材到语言形式,陶渊明的多篇浪漫诗文都可以找到源自魏晋佛经的凿凿证据。事实证明,亦真亦幻的自娱型陶诗所具有的玩心高明而又脚踏实地,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的浪漫特色,很大程度是受了魏晋佛教的浪漫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诗文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龚斌先生对该书中的二文三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佛教无关,该书作者特此作答.  相似文献   

5.
拙书(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一部研究陶渊明与魏晋佛教关系的学术专著,虽然全书多陋,但毕竟为陶诗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陶渊明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的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自来而还,研陶者盖分三途,或以儒论陶,或以道(玄)论陶,或以佛论陶,虽论有强弱,但并不偏废;爱至今日,著述虽丰,但言陶儒、道思想者多,论陶佛教思想者少;称陶反佛者众,说陶奉佛者寡;从佛教文化角度析陶诗文艺术精神风貌者更微乎其微。究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我国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学术思想主流——“佛…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看法认为,陈贻焮等的王维“亦官亦隐”说,不符合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其实,陈贻焮等的“亦官亦隐”说,是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立论的,同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无关;从唐人自己的说法入手,可论证“亦官亦隐”并非子虚乌有,它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揭示了其中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亦师亦傅、亦生亦徒双重角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兼备的播音主持人才,亦能够为高校应用型本科艺术类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受佛教影响说质疑──读丁永忠《陶诗佛音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相当复杂的问题之一。古今研究者或将渊明归于儒家,或归于道家。自宋以后,喜欢以禅说诗的人,将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提并论,于是就称陶诗“默契禅宗”。近有丁永忠先生集渊明信佛说之大成,著《陶诗佛音辨》以佛经比附渊明诗文,论证渊明深受佛教影响。对这样一种“新论”,很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1、陶渊明四言诗特色及义疏举隅——兼说多种(陶渊明集)的注释(徐宗扬)机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陶渊明诗文中“真”的境界(高国藩)(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高屋建氛推澜陶学——关于吴云的陶学评论(李华)(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95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关于陶渊明的争鸣(吉文)执江师专学报)一期5、浪漫陶诗与魏晋佛教及当代魔幻现实主义(上篇)(丁永忠)(三峡学刊)一期6、从性格气质看陶渊明的归田(魏娟莉)(许昌师专学报)一期7、摇康陶渊明诗歌飞乌意向比较(张廷银)(固原师专学报)一期8、论陶渊明田园诗的…  相似文献   

10.
欧布里德的“说谎者”悖论和赫拉克利特的“亦此亦彼”悖论,两者携手挑战亚里士多得的“不矛盾律”。西方的“真值间隙”、“变值”和“语境敏感”诸方案成功地消解欧氏的一些“弱”例;但是本文的“复合命题”方案试图消解欧氏的“强”例,较彻底地表明:欧氏挑战 (亚氏的 )“不矛盾律”失败。最后,本文指出赫氏的“亦此亦彼”悖论挑战“不矛盾律”成功;但是我们为了“实用”需要而把“亦此亦彼”修订为“可此可彼”,指赫氏犯“矛盾定义”谬误,使赫、亚二氏“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