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法和语义是语法的两个重要方面,研究者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语义结构决定句法结构.但是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语义结构又是从哪里来的?本文以几个个案为例,试图通过认知图景来解释语义与句法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语义结构实际上是由认知图景决定的;但是,认知图景对丰富复杂的句子的变化形式的解释是不充分的,解释相关现象需要借助其他理论.  相似文献   

2.
语言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与意义是不可分离的。在语义-语法交界面上,名词短语起一定的语义作用,即充当一定句法角色(主语、宾语等)的名词短语担当各种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和工具等。语义角色是构建句子意义的关键因素。语义角色与句法角色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法注重从人的认知特点来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通过描写副词句法移位的三种类型,分析移位所带来的语义改变,探讨解释副词移位的条件和动因。研究发现,语义较为具体实在的副词通常不可移动,其他副词可以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发生显性或隐性移动。副词的显性移位可导致由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状义变为表示评价判断的情态义,或者由句内的限制修饰语义转变为句间的关联衔接语义,副词的隐性移位则可在具体的概念潜势语义的基础上产生即时的浮现语义。不移动副词主要囿于形式或意义单一性的客观限制,而说话人识解方式的变化在主观上为副词的显性或隐性移动提供准允条件。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对称性现象普遍存在,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相同词类的句法结构虽然存在不对称性,但它们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语言理据性或象似性。语言不对称性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感知影响着语言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的运用中,特别是汉语,语法与语义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多样性,即一种句法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从而形成了句法、语义之间的非一致性关系.这种关系看上去超出常规,但可从认知、语用上得到解释,从而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起来"一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起来"从实词到虚词的逐渐变化过程的描写,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其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英语属于词类和句法成分相对应的语言。"such"在英语中的词类范畴属性问题向传统语法分析观点提出了挑战。传统语法分析将其分裂为限定词、代词或者副词。事实上,语义和句法标准的矛盾使得such的词类地位分析更加复杂,such的词类地位远非泾渭分明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语言学的句法与学校的语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句法规则对于话语理解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从句法中的词序、短语顺序谈到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以及言语计划、句法的加工过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人脑如何生成及理解言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0.
存现句后续成分主要有5种结构类型:兼语结构、连动结构、状心结构、紧缩结构和后置定语。不同结构类型的后续成分在语义特征、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上有差别。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存现宾语NP和存现动词上,语义特征不同,NP与存现动词和X的语义关系有差别。结构类型不同,存现宾语NP与后续成分X的语义指向也不同,有单向和多向、单指与多指之分,其中紧缩式后续成分还可能因语义指向不同而形成歧义。  相似文献   

11.
主语是西方语法理论也是现代句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从本质上讲,主语是个形式单位,即它是句子分析中句法层面的概念.但当我们界定主语时,却往往会提及另外一些概念,比如陈述的对象、动作的施动者、已知的信息等等.而它们并非句子句法层面上的概念,因此用这些概念来定义主语可能会造成我们对主语性质的认识上的混乱.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讨论主语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主语作为形式单位虽然往往与主位、施事重合,但它们之间只有自然的重合关系,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重申将主语作为形式单位来定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子理解进程中句法整合与语义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心理学实验和语言学的观察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句子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理解方式 ,其区别在于句法和语义对句子理解作用方式和过程不同。句法对句子理解起整合作用 ,语义则是进行解释。汉语句子因其在句法上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以及使用表意体系汉字等自身特点 ,产生体现上述特点不同类型的句子 ,其句法和语义在不同语境下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揣测(或“猜测”)属于一种主观认知情态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作为现代汉语揣测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义词,“可能”和“或许”有着不同的句法分布位置,语义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可能”“或许”与不同类动词组合造成结构能否自足的原因与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的小类有关;在疑问句和对推测的否定句中,“可能”可以名物化,“或许”不可以;“可能”具有程度等级特征,“或许”无程度等级特征;只有数量结构或有数序列特征的名词才能直接与“可能“”或许”组合。  相似文献   

14.
15.
古汉语中的“孰与”是个同形异构体,根据句法分布和语义类型的不同,可离析为“孰与1”、“孰与2”、“孰与3”。“孰与1”是介词结构,引介伴随对象。“孰与2”受“孰与1”句宾语前置规律影响错误类化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步凝固化,最终成为一个动词性复合词充当全句谓语,表示比较。“孰与3”由“孰与2”进一步发展而成,作为关联词语用于复句,在表比较的同时兼表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置放句式为三价句式,包括施事、受事和处所三个论元成分;与置放事件相关的动词主要是置放动词,也包括非置放动词;置放句式中的施事具有自主性、使动性,处所具有具体性、空间性,受事具有受动性、位移性和自立性;置放句式具有意愿性或自主性特征,句式中的动词都是自主动词;受事论元和处所论元可以有多个句位,可形成多种置放句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儿童语言习得,针对生成语法在语法的语义和语用层面上理论构建的局限,Pinker提出的语义启动(semantic bootstrapping)假设指出需要强调语言的功能层面。通过分析语义启动假设的有效性及其存在的不足,针对儿童语言习得可以提出另一种解释,即:强调语法结构功能性的同时,对认知水平和语言的交际性要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作格结构是一个句法和语义之间关系特殊的构式,属于英语语法模型描写的一个范畴.通过对英语作格结构语言特征简单地概述,基于其所表现的特殊语言现象,以句法和语义这两个层面为切入点,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了作格结构派生句式生成机制和动词非使役化后句式的非宾格性,并揭示了作格结构句法形式与语义表征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