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共管理主体角色的公益取向乃公共性所决定,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冲突则使其公益角色选择陷入困境。这种现象从形式上看是一种角色错位,从实质上看则是公共管理系统内公共利益与特殊私人利益的博弈。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错位导致公益角色失败,从而损害公共利益。以公共责任所具有的公共性保障功能为基点而建构的公共责任制度,乃是控制公共管理主体角色冲突,实现公益角色复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叙述学理论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分为“外部视点”与“内部视点”,前者使用直接引语,引用人物的所思所想,后者则由人物予以转述,使用间接引语。《圣经.旧约》叙述中的心理描写绝大多数表现为直接引语,但在某些语境下,“说”可以转化成“想”,直接引语可以转化成间接引语。在叙述功能上,由外部视点决定的直接描写为阐释性的,而由内部视点决定的间接描写则为反思性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构成“圆形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一个内涵丰富、历史久远的概念,也是一个充满歧义而又为多种学科所广泛引用的术语。人格一词,最初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一词。面具是演员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特殊面罩,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我国京剧的脸谱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征。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涉及性别的角色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的形成受婚后居住模式、继嗣制度、家庭类型、有关性别的社会规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源论和意识形态论来看,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总和资源(广义资源加上文化限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换称是发话方在众多指称方式中进行选择、动态使用人物指称的过程,是一种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语词所体现的言语行动.代词式人物换称是<红楼梦>人物换称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划分为两类:复数代词表单数和代词人称转换.代词式人物换称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动,它通过改变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角色关系,拉近或疏远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诸多首要言语行动,其中最典型的当为舒缓语气.  相似文献   

6.
作为六朝志怪小说的一大子类,南北朝时期大量涌现的“释氏辅教之书”,与此前志怪小说相比,其叙事风格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所表现的人物、所采用的叙事笔法、叙事视角等方面呈现新变的态势。这一方面与热闹的唐前佛教民众化运动有关,与作者的佛教徒身份和宣佛意图有关,另一方面则由小说“史官之末”的传统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涉及性别的角色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的形成受婚后居住模式、继嗣制度、家庭类型、有关性别的社会规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源论和意识形态论来看,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总和资源(广义资源加上文化限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的产生和发展,它的背后有着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多重文化背景的叠影:是由中国女性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性别境遇的中国本土特色所决定的;是由中国特定历史情景所提供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时代可能性决定的;是由世界女性主义的共同宗旨所决定的。"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是植于中国本土土壤中的"枳",而非完全来自西方的"桔"。  相似文献   

9.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名人广告的角色迁移与广告说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知名人士做广告的目的,在于将“名人效应”有效地迁移到产品和企业形象上。名人角色和广告中名人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心理基础、对他人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能力。要在广告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名人效应”,有效地进行广告说服,就必须成功地实现由名人角色到广告人物角色的迁移,使两种角色得到有机地整合。  相似文献   

11.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被人物的性格、意志和人物间的特定关系所决定,又表现人物性格与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又通过情节表现出来。 戏剧的主题,不能借角色的嘴去宣讲,而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来。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必须充满贯彻始终、逐步上升、扣人心弦的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这些冲突又必须是单一的,典型的,正好能体现主题的。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小说在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范式倾向。女性人物呈现出毁灭范式,表现为毁灭、堕落的特征;男性人物则呈现出神经症人格范式,表现为精神分裂。这是由作家独特的创作潜动机决定的。对福克纳小说文本进行心理范式方面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其作品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定性,进而揭示其心理存在与发生方式,找到其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在历史的演进和大众的阅读认知中,人物角色转型为社会角色,并超越其文本意义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承栽着伦理、道义、情感等多重社会边际意义.道义宣示、劝惩主题、自我隐喻、角色认同等阅读感受寄寓着大众的审美体验.其意义的传承则在时空的转换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开国三杰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的世界上,美国是一个所谓的模范国家,像政治生活中的两党制、总统内阁制、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宽松和“民族熔炉”等,都具有典型的意义。另一方面,在种族矛盾、贫富差距、犯罪活动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上,它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美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形象和地位,是由它本身的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而少数杰出的人物则是这个规律的启动者。追本溯源,美国之所以有今天,有赖于三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戏剧文学来说,人物语言(台词)是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手段,这就决定了剧中人物必须用精炼、含蓄的语言来揭示事件的发展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中学语文的戏剧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或分角色朗读剧本以增加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受戏剧效果、接受审美教育;或引导学生分析戏剧冲突,发掘人物的潜台词以加深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福斯塔夫是英国文坛巨匠莎士比亚笔下(亨利四世)中的主要角色,唐成则是我国传统戏曲片(七品芝麻官)中的主人公。这两个人物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艺术形象,在两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令人喷饭的艺术效果,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喜剧性格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却大相径庭,从而成为中外喜剧艺术中两个风格迎然的喜剧形象。喜剧是一门笑的艺术,但它不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笑”。笑只是喜剧的一种独特形式和特殊效果。一出喜剧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它的喜剧性,而作品的喜剧性又总是集中体现在人物身上,并通过人物性格所规定的动作、冲突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演员对全部舞台行动的创造,也是对所扮演人物的情感体验的创造。演员创造人物的目的 ,就是要用艺术形式,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所要扮演的角色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到,也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生活,看到人物形象的全貌,所以演员创造人物的情感体验,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莎评“新成果”其实是旧问题的“变体”, 它们由始以来似乎没引起什么法律诉讼, 在抽象意义上, 这主要是由文学批评的本质定性所决定的;从实际情况看, 这是人家的自由。但对我们来说, 文学批评要注意法律环境则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元宵歌》歌本是“唱元宵”仪式的文本呈现。歌本浓缩了仪式的时间、场合、人物、事件等叙事要素。歌本的打开过程是还原生活仪式、回归社会生活本身的解构及建构过程。从歌本形态来看,船是叙事的核心符号,构成了以年为主的叙事线索;而“唱元宵”则隐喻了歌本描述的时间点上元节。歌本的自足性并不足以解说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歌本的形体特点处在变动中,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社会生活中的仪式活动决定的。仪式决定歌体,而仪式的形式则是村落社会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纠合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艺术情节中的人物命运不是自决定的艺术存在,它外受制于人物的环境关系,内受制于人物自身的性格,而达到环境主体化的性格塑造,则能把环境与性格统一在一起,令人信服地促进情节中的人物命运。这是创造感人的艺术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