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苕溪渔隐丛话》成书情况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胡仔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共一百卷,是一部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说: “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  相似文献   

2.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3.
元祝尧所编之《古赋辩体》10卷,是中国赋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该书现今可见的版本有6种:明成化二年刻本;明嘉靖间3种刻本(熊子修刻本、康河刻本、苏祐印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本文对这6种版本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文字比勘,认为成化本是现存诸版本之祖本,该本据祝氏家藏稿本刻印,文字准确,内容完整,可以校正此后诸版本之错讹,并且能够全面反映祝尧的赋学观念与赋学成就.四库全书本对祝尧原书有所删削,十分可惜,但其中文渊阁本文字可靠,书法隽秀,使用颇为方便;而文津阁本则错误较多,其价值远在文渊阁本之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徐超《四库全书》收录《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但在历来的目录学著作或辞书里,其书作者或题“冯复京”,或题“冯应京”。至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之《索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均已指明当为“...  相似文献   

5.
《揅经室外集》著录书目,多可验之于《宛委别藏》丛书。故论《揅经室外集》著录书目之特色,可明《宛委别藏》丛书收书之特色,更可彰显阮氏版本目录学之学术价值。阮元为乾嘉时之大儒,亦为扬州学派之殿军。欲窥其目录学上之成就,离不开《揅经室外集》。  相似文献   

6.
黄庶,是黄庭坚的父亲。历代评述黄庭坚的家学渊源,有云:“庶为山谷之父,江西诗派之所从出,读山谷诗者,不可不溯其先河也。”(李之鼎跋《伐檀集》)又有云:“公,山谷公父,今读其诗文,雄奇峭拔,令人意境一新”,“愈识渊源之有自”。(胡镌德《伐檀集》跋)但黄庶宋史无传,仅《艺文志·集类》书目中载,“黄庶集六卷。”而元、明以后,公私藏书都无此书目,可见早佚。今只有他的《伐檀集》二卷传  相似文献   

7.
风雨文澜     
王丽利 《社区》2008,(29):11-11
提到中国的皇家图书馆,人们最先会想到紫禁城里的文渊阁,自从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这里便成了内廷御用的图书馆。尤其是1776年,编修完毕的《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更使这座神秘的藏书楼名声大噪。清宫规定,大臣官员,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特别允许,才能到阁中阅览;但绝不能损坏藏本,更不许夹带出阁。足见,管理规格之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察,以为《太尉韩公墓志铭》之"韩公"当为韩轨,"太尉"为卒后赠官,此文撰于北齐天保六年(555);《长广王元晔禅位册文》一文见录于《洛阳伽蓝记.城东》"平等寺"条,作者当为邢邵,此文撰于北魏普泰元年(531),今所见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它书均无收录,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亦未收录,可补入《全北齐文》。  相似文献   

9.
《投笔集》是钱谦益的晚年巨制,也是最后的诗歌结集,原为《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从第二和起改为《后秋兴》。《有学集》卷十《红豆二集》仅录《后秋兴八首·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即《投笔集·后秋兴之三》。钱曾《有学集诗注》卷首序文说:“余年来篝灯校(?),厘正鱼豕,间有伤时者,轶其三、四首。至秋兴十三和诗,直可追踪少陵,而伤时滋甚,亦并轶之,盏其慎也。”故《投笔集》一百零八首诗,《有学集诗注》未录,另有钱曾注本别行于世,流传极少。清室灭亡前一年即宣统二年(1910),邃汉斋校印《牧斋全集》发行,在例盲云:“《投笔集》之名,不见于正集,仅见于遵王笺注本之目中,遵王笺注《有学集》诗耳,《投笔集》编次在第十二卷,下注‘慎不敢抄’四字,至翻刻本,则以下二卷之东涧集分为三卷,不列其目,当时止有抄本可知,兹特取旧钞本附诸卷末,以为全壁。”但邃汉斋所印,、无钱曾之注,同在宣统二年,顺德邓氏风雨楼假常熟庞氏旧藏《投笔集》钱曾注抄本,排印行世,才与广大读者见面,而在清一代见者极罕,许多评论者大都未接触它。  相似文献   

10.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11.
《历代兵制》共八卷,宋陈傅良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详。……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此书当系陈氏亲撰无疑。然事实并非如此。 南宋建炎末,王铚奉旨编修《祖宗兵制》,高宗赵构赐其书名曰《枢庭备检》。王铚自云:“谨列自建国已来兵制沿革,与夫祖宗御戎备边,又诸军兴废所因”。是书凡二百卷,乃藏于枢密院。其子王明德在他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四库全书》库本提要的价值讨论不多,估价不足。笔者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参以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后认为,库本提要自有其独特价值,一是可证《总目》等诸本提要之误,二是可补诸本提要之缺失。   相似文献   

13.
以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对四库馆臣所辑佚的“永乐大典本”文献的质量进行考量。这些辑本虽经清代大儒之手,但质量高低不一,以误辑为例,四库辑本中既有重复辑录存世文献现象,亦有在辑录成书过程中误收他人作品或者混淆体例现象,其致误的原因亦是多种多样。细致探究辑本误辑的类型及原因,推求文献的原始来源,考订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期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来源和依据,对学界在使用和研究这些文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正> 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东阳的《重建诸葛武侯祠堂记》一文的碑刻,独存于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内。右书: 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诺经筵国史□会典总裁 长沙李东阳撰文 赐进士第承事郎兵科都给事中 郡人柴升书丹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山西提学佥事 郡人王鸿儒篆盖 左书: 弘治十四年秋七月吉旦立石 碑正文有759字。这篇文章也存于近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50册所收《怀麓堂集》中,但集中文仅689字,比碑文少70许字,且所缺之字多见于碑文,有五处之多,除此还有一处谬于碑文。鉴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响学坛广远,笔者在此给予补正。  相似文献   

15.
周敦颐年谱     
少时得明道、伊川之书,读之始知谁尊先生。而先生在(“在”字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校正,以下同)“仕吾乡时,已以文学行于当世。遂搜求其当世(“世”字是“时”字之误)遗文、石刻,不可得。又欲于架阁库讨其书判行事,而郡当两江之会,屡遭大水,无复存者。始仕遂宁,闻其乡前辈故朝议大夫知汉州傅耆曾从先生游,先生尝以《说》及《同人说》寄之。遂访求之,仅得其目录及《长庆集》,载先生遗事颇详。久之,又得其手书手谒二帖。其后过归,得《归集》;之成都,得李才元《书台集》;至嘉定,得吕和叔《净德集》;来怀安,又得蒲传…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7.
《容美纪游》载,顾彩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二月初入容美土司,于七月初始出。其间时与司主田舜年游宴唱和。将别时,有《别田九峰十韵用藏头体》一诗。关于“藏头体”,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于“离合诗”附及,谓“藏头诗则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虽非离合,意亦近之”。结合此诗,即每句首字藏于前句末字中,须离析而出。原注说:“书作圆圈,循环读之”,则连起止,亦不易定。我在整理《容美纪游》时,曾对此诗细加研读,将各句所藏之头一一析出。本拟再作一注解,但限于书之体例,只好作罢。后见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之《…  相似文献   

18.
1 《启颜录》一书,最早著录在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小说家类,后之著录如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艺文志》亦都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古人所称“小说”者与今义不同,而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残丛小语”,内容包括甚广,诸如神异志怪、琐语轶闻、笑话谐隐,甚至笔记杂录、箴规诗评之类都属之。那么《启颜录》一书应归属哪一类呢?唐《启颜录》写本残卷有四篇,分别为《论难》、《辩捷》、《昏忘》、《嘲诮》,内皆为谐笑之作;宋初《太平广记》引录《启颜录》时,收入“诙谐”、“嘲诮”,“辩捷”等门;明万历陈禹谟辑引其文入《广滑稽》笑话集;明万历许自昌辑引其文入《捧腹编》笑话集;王利器先生辑引其文入《历代笑话集》中。无疑,历代都将其归入了笑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校雠通义序》有云:"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部次群书、辨章流别的目录分类,是考察不同时期学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一代目录类别往往增损沿革前代而成,从中可以体现学者对于其时学术流变的深切思考。《续修四库全书》亦然。就子部而言,基于对道家和道教不同性质的理解,析道家与道教为两途;又基于同样的原因,合道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如天主教、摩尼教、景教等别为宗教一类;又以收书范围  相似文献   

20.
《四六膏馥》与南宋四六文的社会日用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宋书坊有所谓《四六膏馥集》,选录杨万里、李刘二人四六文之所谓“膏馥”者编类刊出,实不过为社会日用书启提供范式,流传绝少。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得七卷,置于类书类存目中,故亦少有注意者。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本《四六发遣膏馥集》,凡四十卷。篇幅既远多于四库之著录,内容又正反映了四六文在写作上由北宋之淡雅自然,渐变为南宋之工巧繁碎,而在社会应用方面又日渐实用化的趋向。书中分类摘编的对句与长联,又透露出宋四六与对联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