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淑华  王立波 《学术论坛》2007,30(7):201-204
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深入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在受教育机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争取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育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教育平等的原意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国家应该使每个公民都享有教育起点也就是教育机会上的平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用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只有在公民具有了网络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反之只会拉大我国现存教育不平等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论机会平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机会平等”和“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实际的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的天赋、家庭、教育、职业等等。政府在创造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 《兰州学刊》2004,(1):158-159
20 0 3年是我国第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机会平等原则”应是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的基本保证。然而 ,现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却存在着诸多“机会不平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公正就业。本文着重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原因 ,并分析了其所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 ,以期社会相关部门对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充分实现毕业生公正就业。  相似文献   

6.
腾建恒 《天府新论》2006,(Z1):270-271
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目前的机制和体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要尽力消除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使更多低收入阶层的人都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增加收入,逐步缩小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东西方平等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基础 ,平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平等教育理念在各国教育法规中的体现 ,并对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平等现象进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80后"人群的教育经历及其机会不平等状况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考查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和阶层不平等,并回应由《无声的革命》所引发的争论。数据分析显示:尽管教育机会数量增长明显,但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9.
自 1 940年以来的 60年里 ,中国社会教育机会分配形态的变化趋势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 1 978年以前 ,教育机会分配从一种极度不平等的状态向着平等化的方向演变 ;而 1 978年之后 ,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步增强 ,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本文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 ,对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并得出结论 :意识形态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动导致了教育不平等的弱化或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中,正义意味着平等,所有的社会基本善应平等分配.在此理论视域中,权力为少数人占有的不平等事实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原则之间的矛盾将会产生.为破解这一理论难题,本文拟从平等的双重维度即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来考察权力.在实质平等维度,权力不平等的形成有其合理性;在形式平等维度,权力以公平的机会平等形式向所有人开放.依据机会平等原则来检视,实质不平等的权力仍然满足了平等的形式要求.形式平等也为权力平等的证成提供了理论力量.同西方传统的经典民主理论相比,诉诸于分配正义的平等为我们看待权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平等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教育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教育权利为基点,试图为教育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为什么需要平等的大学招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招生指标制度和录取标准的地方差异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社会后果.大学招生标准的不平等一般意味着任意、不公正和非理性,并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之所以主张招生标准在原则上平等,也正是因为不平等不仅侵犯了某些地方考生的受教育权利,而且还导致"高考移民"乃至"高中移民"、扩大城乡教育差距甚至损害国家统一意识的继承和发扬等一系列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山西省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公平问题。为此,应完善教育政策、建立公平机制、改革收费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推进就业机会平等,尽量减少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我国1990-2010年31个省份的教育不平等程度,旨在检验生育率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能显著改善我国教育不平等程度,但农村生育率下降对农村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很小,城镇生育率下降反而会加剧城镇教育不平等,说明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是降低了城乡间的教育获得差距。生育率下降均有益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分配公平,少数民族地区的效果并不显著。另外,教育扩展政策、政府增加教育投入能非常有效地解决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同时应注意政策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平等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的待遇(质量)的平等。本文针对我国公民受教育平等的内涵进行了概念上探讨剖析,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受教育权平等的发展确立,最后则结合平等的具体内涵,对目前我国在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平等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不平等会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机制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导致我们称之为的不平等的困境。它会降低效率,阻碍全面发展。巨大的机会不平等本质上是应当反对的,每一种文化、宗教和哲学传统都提出了观点,认为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应当注重平等,并且,大量的证据表明,总体而言,平等也是有助于追求社会长期繁荣的。本文并不关注结果的不平等(如收入),而是关注按照机会平等原则所表达的平等的观念。对于政策制订者而言,要提供更高程度的平等,在国内,他们应当投资人力资本,拓展获得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的机会,促进市场公平;在国际,他们应当关注全球市场的功能和管理市场的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因能力分化和结构授予所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具有不同的变化机制,而家庭资源因其禀赋差异对两类不平等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此,家庭资源可区分为内生性与外依性两种类型。基于第三、四、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内生性家庭资源因其较少受外部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的干预,它们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将是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的;而外依性家庭资源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则可能因教育扩展或其他大规模的平等化社会过程而下降,也可能在相反的社会条件下被强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无论如何不平等,他人都无权干涉;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利.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 《学术研究》2007,2(8):116-119
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善。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分配秉承权利与贡献对等的原则,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一是受教育机会的比例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最后,教育机会均等并不能导致学生发展结果的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孙玉权 《理论界》2012,(2):30-32
资产阶级的机会平等、左翼自由机会平等和G.A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代表着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平等问题研究的不同理论。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历史性地考察社会主义机会平等的本质以解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机会平等,从而建构起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构建社会的平等和正义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