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鸣奋 《文史哲》2005,(4):76-81
现实国家营建信息基础设施以履行自己的职能,由此形成的赛伯空间被某些艺术家视为超越现实的乐土。他们幻想在这块乐土上营造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理想,电子边疆艺术就是这样诞生的。它的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出于比较纯粹的艺术想象的虚构国家,对现实国家没有领土、权利等方面的要求;二是作为现实国家在赛伯世界之折射的映象国家,这种折射的目的是维护当事人与现实国家相关的权益;三是纯属子虚乌有的赝造国家,其构思者却希望人们将它当成实际存在,并据此向现实国家提出领土要求。艺术意义上的虚拟国家至今不过是网络舞台所上演的喜剧、悲剧或闹剧。尽管如此,它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数码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赛伯空间、虚拟现实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体现了技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但它们背后有深刻的文化成因。沉浸性是虚拟现实的本质属性,是当代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交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当代网络文化的困惑,也体现了现代性的核心基础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与数字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数字化信息革命。这次革命将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不仅改变了艺术生产和传播方式 ,它同时也改变了整个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观念。但是 ,艺术的数字化是一柄双刃剑 ,它为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同时 ,也布下了形形色色的文化陷阱。因此 ,对于数字艺术的快速发展 ,我们要保持人文主义的警惕性和理性文化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虚拟主体:间性、艺术与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媒体的应用既创造了以虚拟性为特征的赛伯世界,而且促进了主体的虚拟化。虚拟主体是隐身交往的承担者,也是新型艺术的创造者。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主体艺术以围绕身体、身份和自我的在线嬉戏为特征。虚拟主体之间的关系随着网络地位的上升而变得日趋重要,对虚拟主体间性哲学的需要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作为以娱乐为主的视听艺术,动画承载着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观念、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并日益超出单纯的娱乐功能成为文化扩张的重要载体。文章以美国动画的成功为参考,从文化层面探讨改变我国动画不利现状的对策,以期使传统文化在动画这一艺术形式中重现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先锋派的理论批评中,本雅明把马克思主义和感官知觉联系起来,发展出一种具有独特先锋意义的“艺术的政治化”批评模型.本雅明肯定了先锋派的形式革新及其颠覆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力量,但是他认为先锋派未能摆脱静观大众的生产,因此如何摆脱静观大众的生产、如何积聚集体的革命能量成为本雅明先锋派理论批评的主题.本雅明提出艺术家在现代文化生产中必须努力革新媒介形式和技巧,以消除艺术家和无产者大众之间的界限.他试图说明艺术家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如何定位自身实际成为艺术政治化的关键问题.本雅明强调现代技术不仅改变了艺术的媒介形式,而且改变了无产者大众的感知,因此艺术的政治化意味着艺术必须满足大众感知的需要,改变大众的感知和接受态度,从而生产出革命的大众.  相似文献   

7.
民间性是传统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性。无论在任何时候,民族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艺术都不可能缺少“民间的”这个层面。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作为具有浓重文化意味的民族艺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如同其文化结构会有若干不同层面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层面。这不同层面,往往是随着大的人文背景与文化机制的变化而生成和变化的,一方面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有益于实现丰富的美学价值取向的选择。面对当代新的文化背景.应该积极倡导民族艺术的多重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东西文化之间的价值交流问题当中,存在一个哲学家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一件东西获得艺术的身份关涉到它所处的文化.首先,一件作品的文化身份包括对作品的整个生产和解释所做出的理解.其次,对艺术品的理解超出了诸如其文化缘起之类的特定的文化边界.再次,文化的如下层面有助于理解艺术品,具体包括:(1)艺术文化提供给艺术生产以技术和形式的要素;(2)在群体文化当中艺术品是同其他共同体的要素(如信仰、家庭、政治和经济)相关联的;(3)世界文化对此也作出了贡献.最后,这种分析提供了对艺术品的身份的认识,这意味着,在不同的文化构架当中可能会出现变化,它允许以一种新的语境价值为参照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音乐文化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生产和艺术消费.对网络音乐的存在方式及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相结合的关注和兴趣,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本"是指一定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社会权力结构与经济资本进行互相转换,"社会权力结构"是这种转换的枢纽。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主要批判了其中由资本所主导的权力关系。文化资本在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创意产业的优先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启发创意的社会机制是当代艺术,所以,当代艺术、创意生产与文化产业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积极改变艺术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艺术生产方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作为中国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生产场,与中国当代艺术构成形态复杂的互文关系。其视觉形象生产过程在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则呈现出视觉性、技术性、日常性、跨界性、地方性、制度性以及跨文化、跨区域等多重特征。大众传媒的视觉形象生产因此不仅成为理解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艺术生产当代性的一个特定视角。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52-256
鄱阳湖地域各种文化的互相影响,相辅相成,鄱湖渔歌作为典型代表,音乐旋法特点、调式特点、结构特点以及歌词特点等均深受赣鄱文化的影响,以水文化为核心。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渔歌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渔歌音乐展现了当地渔民在特殊环境中的生活状态,深刻反映其自然、人文与音乐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构成来看,文化是个整体,主要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一般情况,文化的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和谐统一的,可是当其中的某些因素被改变时,原本稳定的文化整体就开始出现了失衡.由于变迁的速度不同,物质文化首先作出反应,随着物质文化的变化,制度文化也随之作出调整.虽然精神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当文化形式改变和动摇了原有文化模式的根本精神或价值现念时,新的文化模式才得以产生.回顾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实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较量,是近代中国文化不断递进和演变的过程,近代中国文化就是在不断递进和演变中获得了连续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列维 -斯特劳斯通过把艺术与科学、神话对立起来界定艺术的范畴。艺术位于科学知识和神话或巫术思想之间。艺术是一种缩小了的模式 ,它意味着艺术相对于真实事物的不忠实性。艺术认知相对于智性的认知是一种颠倒了的过程。艺术作品的缩小模式是人工制作的 ,它涉及到作品的制作方式、构成方法等方面。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社会的构成及文化的层面之间具有潜在的关系。列维 -斯特劳斯关于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思考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15.
格尔兹人类学艺术观从论域层面表征为文化塑造与自我塑型交互的"身份"艺术观,施以文化表征与厚度描述并举的艺术阐释策略,追慕触摸真实与能量流动杂糅的"共鸣"艺术旨趣,凸显了从文化话语到权力运作的艺术阐释转向。他倡扬从文化之维阐释文学文本及其联合体(作品),赋予文本更广阔的理解叙事空间和意义生成空间,其实质是从方法论意义上拓展自我塑型和审美阐释的多维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杨杰 《阴山学刊》2002,15(5):20-24
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遵从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文化与大众的双向互动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在本质上生产决定了消费,大众文化的生产在深层次上决定了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通过意识层面对大众的文化素养施加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大众文化生产的品位,可以达到改造国民素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地形图,文化的广泛视觉化也在悄悄地改变文化自身的规则。可视性成为文化的显性原则,因此,对视觉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的讨论必然指向形象。形象作为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决定了视觉文化的总体面貌,形象的构成原理也就是视觉文化的运作规则。形象本体的考量乃审视视觉文化的重要视角,形象分类为图像、影像和景象三种形态,触及视觉文化中形象运作的不同层面;形象的主题类型学分析聚焦于形象类型,类型的概括有助于揭示形象如何生产意义乃至意识形态;形象作为视觉对象,与视觉性和表征密不可分,其关系解析打通了理解视觉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的视觉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文化开放勃发的时代,而乐舞壁画更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从出土的唐代乐舞壁画入手,对唐代乐舞进行了归纳、类比和文化层面上的发掘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抗战史剧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走了一条由文化主义的价值选择与诠释,进而上升到无产阶级政治认同的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他选取了一条先有政治预设然后再下沉到文化内涵演绎的题材选择与处理路线。这样,在他史剧艺术探索中,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间的关系发生了的微妙的变化。在历史层面,形成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案"式题材选择与处理;在历史与现实关系上,形成了以"敷粉"为特征的歌颂性隐喻化处理;在艺术本身层面,则凸显出郭沫若主体情感的突入与疏离之间的倏变色彩。  相似文献   

20.
列维-斯特劳斯通过把艺术与科学、神话对立起来界定艺术的范畴。艺术位于科学知识和神话或巫术思想之间。艺术是一种缩小了的模式,它意味着艺术相对于真实事物的不忠实性。艺术认知相对于智性的认知是一种颠倒了的过程。艺术作品的缩小模式是人工制作的,它涉及到作品的制作方式、构成方法等方面。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社会的构成及文化的层面之间具有潜在的关系。列维-斯特劳斯关于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的思考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