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与创造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认识的起点 ,也是创造认识的起点。但是 ,问题有真假之分 ,只有真问题才是认识的真起点 ,才能激发认识。问题成为认识的起点是有条件的 ,而且问题在认识中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其具有的定位、激励、评价等功能。问题在认识和创造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茅生荣 《江汉论坛》2002,2(3):41-44
在社会主义问题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四类学科构成的学科群,还缺少一个从认识论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学科,而社会主义认识史堪当此任。社会主义认识史学科,要以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为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研究一个时代、国家中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规律与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认识过程的一般发展规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重建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是当前中国史学理论界的热点之一.重新审识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有助于推进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讨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认识论阐述了历史认识的对象和本质、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定义及其关系、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及其真理性等问题.普氏对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的发展有贡献,但也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4.
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语境论与怀疑论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认识的语境论认为,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依赖语境的,也即,知道还是不知道某个命题的意义在语境中是能够确定的,怀疑论则认为知道还是不知道与语境无关,知识不能确证,并举出各种例子如斑马案例予以反驳。为此,怀疑论者提出了怀疑论难题挑战语境论的主张,语境论内部则形成了诸如条件语境论、相关选择语境论等来回应怀疑论。无论双方争论的结果如何,怀疑论难题的提出为认识的语境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极大地推进了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8,4(2):75-78
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诉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方法的多视角分析;二是认识主体性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微观探讨;三是认识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及其作用的比较研究;四是当代科技新成果的认识论寓意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哲学提供了一个从实在论研究转向描述论研究的最终根据.我们由此所能得到的应当是一种实在论色彩充分弱化的描述论立场.虚拟实在本身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字时代实在论(本体论)研究的走向,同时也决定了数字时代认识论研究的走向.人类有两类基本的认识活动探索既存事物和创设新事物.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活动对既存世界存在规律的认识和对创设新事物的规律的认识.前者是描述性质的,是一种描述活动;而后者则是创构性质的,是一种创构活动.关于这两种认识的反思形成两种不同的认识论描述认识论和创构认识论.创构认识论的兴起将是数字时代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7.
认识效率——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认识效率问题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层次性问题,它包括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和认识本身的效率.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认识本身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内在目的实现的比值.深化对于认识效率这一认识论研究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从而提高人们实践的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维国 《社会科学》2002,42(12):35-38
近代西方哲学既是主体性哲学 ,也是认识论。由于其忽视了生活认识对于理论认识的基础作用 ,因而不仅未能解决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问题 ,而且还陷入了自身不可克服的困境。在我们看来 ,人类认识有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之分 ,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 ,而且还为理论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当我们这样看待人类认识时 ,就可以克服近代认识论的困境 ,实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往往偏重于“知行论”即认识论和实践论,西方近代哲学往往偏重于实用主义和价值论。实用论存在片面性的同时,也包含着朴素的价值论的合理内核。我们要把知行论与实用论的合理成份相互融合和统一,把“知行用”统一起来认识,把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统一起来研究,正确认识真理,实践、价值的应有地位、作用、特性和相互关系。真理、实践、价值构成一个统一体。实践是连接真理和价值的基础和中介。真理和价值是全部实践的两种必要尺度。“猫论”讲的是实践的价值尺度,我们同时还要讲实践的真理尺度。我们要树立真理、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观。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直以认识论的研究为基础.它起始于语言分析,随着认识论的自然化,把哲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但由于认识论的自然化无法解决认识论的日常化问题,以致人工智能在当今的发展也碰到了困难.因此,研究日常化认识对人工智能的今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理论石向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任何一种认识论都必须回答和说明的问题。对主体与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看法,是研究和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石。发生认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对心理学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全部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发生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都是围绕着说明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发生认识论的推动,人们对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才达到现在的深度。因此,分析和评价发生认识论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总结我国前几年在认识论的认识发生与发展理论问题上的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皮亚杰对于认识的基本观点任何一种认识论理论要论述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说明它对于认识的看法,在认识史上,对于认识的看法,影响较大的有天赋论、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观…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对于传统认识论来说,它是一个难解之谜,因为传统认识论把它局限在单纯的认识领域,把认识和实践抽象地割裂开来。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认识之所以是可能的,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之所以具有同一性,因为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本身就是这种同一。这样,认识必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必然是认识着的实践。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历史性分离导致了认识和实践的抽象割裂,并产生了知识的异化和知识对人的统治。只有消灭自发的分工,才能重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变抽象认识论为实践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的内涵与关系问题,是哲学美学研究了几千年的老课题。遗憾的是在这个最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上,交替出现着这样两种倾向:寻求三者统一时,走向真善美混合说;寻求三者区别时,走向真善美相斥说。陈新汉同志的《论真、善、美原则在实践——认识结构中的地位》,强调真、善、美的对立统一关系,试图走出这两个片面性。然而实践再一次证明,囿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形式论美学,或者新潮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美学,还要重蹈前人的覆辙。根本出路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导,建构  相似文献   

15.
1、认识上的片面性,其基本特征就是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另一个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实中的片面性认识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从横的方面来说,有政治、法律观点上的片面性,有思想、道德观念上的片面性,有文艺、科学观念上的片面性,也有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的片面性;从纵的方面说,有停留在感觉、经验方面的片面性,有抽象思维过程中搞"一点论"、绝对化、走极端的片面性,也有对正确理论采取封闭、僵化态度的本本主义片面性.这些片面性认识的形式,又各有自己不同的原因,有的是立场、态度问题,有的是认识方法问题,有的则是受实践条件的局限、理论水平的局限、科学技术水平等的局限.因此,对如此复杂多样的片  相似文献   

16.
一、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互相涵摄:"认识论"与"认识"论 其实,说"进入"在本体意义上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任何人在他还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已经寓居于这个世界了,这意味着他不必"进"就已经"入"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施米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专题研究成果。作者集中讨论了该书中施米特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之上的经济认识论思想。特别是施米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本质的研究 ,即从经济学意义上的物化工具中介论 ,到对认识本质给予性与创造性关系的历史认定 ,最后提出在工业文明之中所谓的世界的构成命题。  相似文献   

18.
泛滥全球的大众文化是建立在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它的认识标准已经商业化,其认识过程具有表意性,认识的本质反映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对内在性的追求,大众文化的方法是非规范、非传统的,并且,总体而言,大众文化的认识论是一种关系认识论,它是当代世界发展多元性趋势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穆拉·萨德拉对苏赫拉瓦迪关于存在认识的批判性评价;二是穆拉·萨德拉认识论的基础,他以存在顺序观念为基础,将认识定义为一种存在方式;三是指出现代认识论观念的根源是以认识先于世界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系统论拓展了认识论的广度和深度。认识系统中的主体、客体及其中介都自成系统,并在相互作用中组成一个复杂的认识系统。认识系统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改传统认识为系统认识。认识转变为系统认识,是当代自然科学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和要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人、自然、社会关系出现抵牾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