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及其超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是走在时代前列、观念不断更新的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之所以说他“先进”,是因为他的思想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近代化。所谓近代化,是相对于古代封建主义说的,在郑观应所处的时代,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相应地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变封建专制为民主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继承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人的先进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主张君主立宪。这种维新思想在当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维新思潮比较突出的是重商思想,正如严复所论:“争进出差之正副,斯保商之政,优内抑外之术,如运而起。”①重商思潮在中国近代有着爱国、救国、富国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评论。欧洲历史上,在封建制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3.
倪俊明 《文史哲》2003,(1):159-16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 ,其生平活动和著述 ,曾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关于郑观应思想和生平的研究 ,曾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是对 194 9年以来郑观应研究的概况 ,分门别类 ,进行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略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的时代火花。郑观应破除传统观念,提出了“国以商为本”的思想主张,进而提出了建立上至“商部大臣”,下到各级“董事”的、完全独立于政治体系之外的、自成体系的商务管理体制,并就改进股份制、市场竞争、市场营销提出具体的新设想。尽管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并不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下,为挽救民族危机的反映,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不成熟的,但确是非常可贵的,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份历史遗产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的商战思想是19世纪70~80年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振兴商务,以商立国,以商富国,进行商战,在经济领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色是:把商务置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通盘筹划社会经济各环节,并触及政治和教育某些方面的改革。郑观应的商战思想站到了他所处时代的前列,有利于启迪国人,激发爱国主义,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的商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也是当时著名的爱国的工商业资本家。在他一生的社会实践中,主要从事的是经济活动,因此,经济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集中表现在他的《盛世危言》这部著作中。郑观应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提出了“商战论”。“商战论”的产生,是由中国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郑观应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剧变的时代。在这期间,外国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民族灾难日益深重。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  相似文献   

7.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11,(3):116-118
郑观应是近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人。他所翻译的西书以及宣传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他所翻译和撰写的关于学校、女教、西学、考试等文章,形成其特有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18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在近代中国思想界中出现了象王韬、容闳、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一批思想家。他们或为幕僚,或为出使外国使臣,或为中下级官吏,或为未入仕的士子,共同特点是地位并不显赫,多少接触过西学,有的还从事过近代报刊编辑和企业的创办工作。正是从自身的实践中,这批思想家逐渐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要求广泛学习西方经济、文化、军事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样他们便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的思想既继承了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新论之商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最近一篇关于商战思潮的新论认为 ,郑观应的商战思想重视的是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内的竞争 ,《辞海》中“商战”词条的解说违背了近代“商战”思潮的原意 ;而汪康年的《商战论》仅有商战之名而无商战之实 ,以此来为解说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尽管新异 ,但有失偏颇。本文拟就“商战”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 ,它的原意以及郑观应“商战”思想的主旨等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说明尽管郑观应的商战思想已经颇具特色、颇有体系 ,但是如果要理解“商战”思潮的本意 ,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郑观应的商战思想以及整个商战思潮进行整体、全面地把握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1842-192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的振兴实业、以实业为后盾与西国进行商战的“商战论”,他的要求改变中国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英国式民主代议制的“议院论”等反映时代要求的见解,为近代史家所迭书。但对他的革新教育,培养人才以救国的启蒙教育思想则少有论述。本文试对郑观应这方面的思想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律述评□黄昭昭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法律产生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猛烈冲击。政治上,清政府日渐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在不平等条约的保...  相似文献   

12.
百年陈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人物陈炽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领域也渐趋宽广。但与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人物相比,学术界对陈炽的研究尚显薄弱。因此,本文对陈炽的生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历史定位等方面作一回顾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探讨的结果表明:近代中国股份制与西方股份制一样是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诞生的。在前近代,伴随中国微弱资本主义萌芽的是,中国只有与近代股份制相似的股份合伙制。具有现代意义的股份制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1904年股份制法律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股份制正式诞生。近代中国缺乏股份制产生的一般条件,而当时股份制已在西方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中国近代股份制起源主要是制度引进的结果。因此近代中国股份制起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明显不同于西方近代股份制的特点,比如官督商办、官利制度等,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倡办者在制度引进过程中适应中国现实国情而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和爱国主义的重要课题。太平天国作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巨浪,从一开始便与西方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渊源。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下,太平天国大胆使用洋枪洋炮,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并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晓敏 《理论界》2009,(1):125-126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自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西方自由主义的缘起和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传播历程,进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关于自由主义的争鸣,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郑观应的人才思想程连升郑观应(1842-1922年),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资本家,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代表人物。历其一生,他始终坚持“富强救国”的信念,提出了期使中国“登于富强之境”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在其改良中国的方案中,非常重视新式人...  相似文献   

1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既是一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也是一次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文明对决。这场战争就其规模来说,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微不足道,但它却既改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路径,也改变了中国经济思想文明的演进路径,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由传统步入近代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文明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转型,这一转型过程既存在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的冲突,也包含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思想的冲突,其转型过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在世界大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历史上是少见的。中国经济学者在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在经济思想方面取得了不少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思想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一八四二——一九二三年),字正翔,号陶斋,又号待鹤山人,广东香山县人。他是一位富有社会实践尤其是经营近代工商业实践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中国近代思想界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毛泽东同志说:“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郑观应是站在新文化方面与旧文化作斗争的人们中,有比较完整思想体系的较早的代表。他的思想有不少精髓的地方,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涛 《社会科学》2023,(6):135-144
通过回顾中西方轴心时代后到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崛起前经济思想的发展史,文章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理论成就多集中在现代西方经济学所称的“宏观”领域,讨论强调的多是治理大一统国家需要解决的诸多经济政策问题;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的理论成就多集中在“微观”领域,讨论的是自然法、产权、公平价格和商品价值问题,许多经济分析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造成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早期文明起源时对面临不同地理环境的挑战所形成的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是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概括总结中国经济史理论经验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中所包含的理论智慧理应对今天具有理论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重商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从工业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在新生产力的代表大机器工业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早期洋务思想所体现的建立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但是,早期洋务思想基本上只限于浮泛的机器制造的议论,在理论上尚不能代表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到了19世纪末叶,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随着西方经济理论的引入和传播,随着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出国留学、出使游历欧美各国,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获得了有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形成阶段。它以力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商思想为特征,并具备了相应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