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前伦 《兰州学刊》2007,(9):113-115,86
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对公司登记制度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其反映了公司登记立法的时代要求与发展趋势.文章介绍和评价了我国台湾地区公司登记制度中公司登记的意义、公司登记的种类、公司登记的机关以及公司登记的效力等.  相似文献   

2.
公司登记制度起源于古代的商事登记制度,该制度,以及基于该制度产生的登记行为的目的,不仅具有公法性质,其私法性质亦相当浓厚,这一认识对于界定公司登记行为的性质、内外效力,以及对公司登记机关自身的职能定位,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公司变更登记制度不能对申请人的意思表示真伪进行实质审查,法院多从保护交易结果的角度裁判争议.为更好地解决争议,应当设置四个方面的救济措施: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份转让的条件;在工商局对股份转让变更登记申请时须由权利人亲自进行;对股份转让提供一份标准事项的指引文件,减少当事人犯错误的机会;在股份转让变更登记中规定强制公证的程序,公司登记机关对超过一定金额的股份转让可以要求申请人委托公证处到现场公证.  相似文献   

4.
韩业斌 《学术界》2012,(5):203-211,289
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清算阶段需要选任清算人进行清算,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公司法的规定,清算人的选任方式有董事当然为清算人,章程中预定清算人,法院选派清算人,股东会选举清算人等几种方式。公司清算的主要程序有了结现务、清偿债务、分派剩余财产。股东会在公司清算完结登记之前仍然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在公司实践中,司法院能够根据实践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散:一是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二是股东会决议解散;三是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实质我们可以分为自愿解散、破产解散、违法解散。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6.
公司是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于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效力的认定在经历演变后倾向于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虽然有其很大的合理性,但该解释也存在着缺陷应当把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的合同归为可撤销合同一类,即给善意相对人一个撤销权;对于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合同,司法解释不妨作具体、区别而论.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4):165-172
经济活动的展开、市场交易的持续,需要良好的信用基础。2012年伊始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使公司资本"认缴制"得以确立,其在降低公司设立门槛、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的同时,对公司信用的维护造成诸多挑战。该背景下,公司减资行为更加普遍、隐蔽,与抽逃出资等失信行为更易混淆,成为危及公司信用、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主要行为。本文以此情形下公司债权人利益维护为研究主题,以实收资本减资和催缴资本减资对公司合同债权人不利影响为切入,探索减资情形下公司合同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更加自由的“投资人主义”是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对《公司法》中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产生所作的重大修改。但这一修改不但没有减少法律实践中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确认的困难,反而有可能使实践中问题的解决更具复杂性、争议性。公司股东、董事长、公司外第三人、公司登记机关、人民法院在公司法定代表人确立中的地位、依据的认识分歧仍会相当严重。本文认为,在确认公司法定代表人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分强调“投资人主义”、“公章主义”、“负责人主义”的“一本主义”均有悖于我国关于公司规定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道德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宗国  于惠 《东岳论丛》2007,28(2):105-107
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道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道德治理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本文综述了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道德、公司道德守则、公司道德审计,以及基于社会责任的公司道德治理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凤章 《学术论坛》2006,(6):122-127
登记是确定公司法人成立的程序要件。文章从事实和规范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公司法人的人格认定必须超越以是否登记为唯一标准的做法,既要对未经登记而事实上存在的公司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其法人资格,又要对虽然登记但事实上违反法律的公司否定其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11.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10,(1):F0003-F0004
2009年12月 1日“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札幌办事处”正式开馆,这是台当局在日本设置的第6个办事处。 2日台证交所宣布,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已获得在台登记,并获核发ID号码,成为第一家获准在台登记的大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  相似文献   

12.
公司、企业在其住所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经营场所。有些公司、企业在其住所及分支机构之外另设或增设生产车间、销售网点或其他经营场所。其中有的构成公司、企业的分支机构,而对公司、企业外设的不以自身名义对外经营的经营场所的登记,应与公司、企业的住所及分支机构登记有所区别,而在有关方面也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竞业限制是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司法上的竞业限制有着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础。竞业的法律判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对竞业的认定应当严格限定在与原单位存在实质竞争关系的领域,但不限于原公司登记时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只要经过公司许可,董事进行同业竞争的行为属于合法竞业。公司法对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董事获益的归入后果的规定极为原则;公司监事被排除在了法定竞业限制的责任主体之外;现行法律责任体系不够完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现行立法有关离职董事竞业限制的规定过于偏向公司商业秘密保护,不利于离职董事人力资本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地区推行了商事登记制度的试点改革。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是改革的亮点之一。从比较法、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反映公司资本制度的立法发展方向,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肯定。然而,改革还可以再彻底一些。建议通过扩大出资形式、确立投资者对出资真实性的法律责任、引进保证有限公司等三个措施来完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股东权是指股东基于其出资或认购股份而在法律上对公司享有的对所持股份的所有权和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制度包括股东权的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制度。股东权的内部转让应采取相对自由模式,除章程对转让进行限制外,股东权可以自由转让;其转让的程序包括股东权转让合同的订立和公司股东权转让登记两个阶段。股东权的外部转让应采取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选择适用的模式;其转让的程序包括征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权转让合同的订立与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公司股东权转让登记三个阶段。应坚持公司内部登记生效主义和公司外部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公司的法人人格性决定了公司权力的结构化、分散化行使的必然性,而公司控制正是公司权力在公司治理机构以及股东、董事、经理等之间分配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从而形成与不同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对应的不同公司控制结构。中国公司集中式的股权结构以及所有与经营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股东控制产生的根源,股东控制问题的解决相应地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分散化调整以及公司治理权力的合理化分配,但这种调整和分配某种程度上并非公司法规范设计本身所能解决,而受到经济制度、政策、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设定和强化控制股东义务是权宜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 ,“公司收购”与“公司兼并”有重大区别。本文阐述了各自的法律含义及其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它们在法律行为的主体、适用的法律规范、程序及其法律后果等方面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公司经营和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运营的两大主题,准确理解两者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确保公司永续发展的前提。在考察经营和治理最基本含义,辨析公司经营和治理理念的关系,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公司经营和公司治理理念,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机制所要解决的是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西方国家在公司实践中发展了一些保障所有者利益、减少股东由于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而蒙受损失的治理机制。主要的有公司收购与征求委托书制度等。其中,征求委托书制度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利益多元化的股东之间的博弈而更有效率、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公司设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公司设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各国公司法很少涉及,我国也是如此。本文在探讨公司设立中常见法律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公司设立中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