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也具有两重性。实践标准的两重性是由实践的两重性所决定的。实践及实践标准的两重性,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性,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党的思想路线,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其两重性主要表现在它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或者如同列宁所指出的,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所谓绝对性或确定性,是说人类认识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共同决定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其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两重 性,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两重性;资本主义财富积累 的两重性等。在这些两重性中,资本主义私人性是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性则是 对资本主义自身的否定。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性比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断增长,将预示着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人力资源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追求发展、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基本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发展实践,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中相应的就有发展观存在。所谓发展观,筒言之,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换言之,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上的进步或积极的、向上的变化。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观包括经验形…  相似文献   

5.
实践对于科学预见的决定作用人们的科学预见不是生而有之,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凭空臆造出来,而只能是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诸方面的实践中来。科学预见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规律作正确的认识。人们通过不断的艰苦实践,和努力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迟早总能够认识隐藏在现象深处而又控制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认识复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并预见它的将来。科学预见不能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这是因为科学预见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实践来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科学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些问题和概念的邏辑发展,首先是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方面一旦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三从"被当作妇女的道德规范而解释为妇女服从于男人的卑下地位,继而将服从与现实中的畏妻、尊母等社会现象解释为妇女社会地位的两重性.笔者认为"三从"的主要含义是确定妇女从属身份的制度,其意义在于说明妇女是属于父系家庭的.这种身份制度与其他因素一道,共同构建了性别的等级结构.两重性的提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与反主体性:实践二重性阐释杨玉人们从直观上已经普遍感觉到实践具有正负两重性质,它既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也是人类灾难的根源。建设性与破坏性、肯定性与否定性、主体性与反主体性同时集中于实践一身。在当前,实践的负面效应正以加剧的态势在发展,有完全吞食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说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亚当·斯密价值论是两重性的,即耗费劳动论和购换(购买或交换来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再加上一种工资决定价值论。笔者几年前在一篇全面系统评论斯密的价值一价格论的论文中,①在论述其它问题的同时,曾着力对上述传统观点作了澄清。在我看来,斯密价值论确实有两重性,但不是上述的两重性,而是耗费劳动论和收入价值论这样的两重性,至于购换劳动论,在斯密那里从未作为价值决定论提出,而始终是把它看作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和价值决定在斯密那里又不是一回事。在作了这些分析和…  相似文献   

10.
一、实践提出的问题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产物,也不是仅凭革命导师的几句名言推论出来的结果。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多次看到过这种现象。直到现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仍然存在。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忽视政治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理论及其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价值论具有社会理论和分析技术的两重性 ,任何一种经济学说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理论相联系。把坚持劳动价值论与坚持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立起来 ,是不同理论层次认识上的错位。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认识价值决定过程 ,既是深化劳动价值论社会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也是把社会学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尝试。劳动价值论分析技术的条件设定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简单劳动”的价值论 ;把有条件限定的分析技术 ,无条件地当作一般原理 ,是原理解说的重大失误。劳动价值论两重性的实质 ,是广博、丰富、深刻的社会理论与被严格限定的分析技术的矛盾冲突或内在分离性的结果。价值分析与价格分析是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式 ,它们的结构性分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193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分三个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其正义性、进步性是由苏联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其非正义性、非进步性是由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苏共对中共无产阶级性质的怀疑等因素决定的。苏联对华政策的两重性对中国抗日战争既具有积极作用,又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哲学发展具有根本的、决定的意义。它决定着每一时代哲学的对象、特性、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哲学离开了实践的支持,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慧之树必将枯萎。 但是,哲学在反映现实过程中,又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遵循自我确立逻辑起点,自我设定思维方式的自我构造的规律,来建构捕捉世界之网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民俗发生变异,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优良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另一个是恶习陋俗的滋生和蔓延。民俗变异的两重性,决定了民俗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推进和延缓的双重作用。正确处理民俗变异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其良性循环,是移风易俗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人不断现代化,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现代化。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向导,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制约人们的社会实践,规定人们前进的方向。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6.
三、国民素质是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及市场经济发展快慢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行为都是以自然人及社会人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国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两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 (一)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客体的现代化,既物的现代化,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有较高的水准;社  相似文献   

17.
从主体结构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需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人的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本质规定性是以个体主体内在结构的复杂系统性为基础的。主体活动的外在结构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外在的社会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和社会政治制度环境。主体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的统一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社会实践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对于社会结构是这样认识的: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思想关系(其核心是政治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关系(含政治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这三个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被决定者对于决定者又有反作用。根据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类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自给经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属于社会结构的生产关系部分。根据传统的理论,充分发展的、完备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个方面,而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又没有商品经济形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年第4期发表了萧诗美的文章。作者指出,探讨毛泽东一生的伟大实践和宏富著述中,人们不难看出“矛盾”是个很关键的东西,它蕴藏着毛泽东哲学的秘密。作者把毛泽东在各种不同场合广泛使用的矛盾概念归纳为三种基本含义:一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一物内在的两重性,其对立面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二是作为本体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动态相关,其对立面是客体与客体的关系;三是作为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中的土地所有制、政治关系中的等级制和社会关系中的宗法制,是封建社会的三个主要特征。所以,封建社会可以概括为土地所有制社会、等级的阶级社会和宗法制社会。这三个主要特征,渗透到地主阶级内部,形成了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的结构,而豪族地主则是其中的一元和一个阶层。对豪族地主的考察,既要分析其地主阶级的共性,也要看到其阶层个性。豪族地主是宗法封建性大地主,有强烈的剥削性。但又是经营性地主,是残酷的压迫者,但又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不具特权身份,是非身份性地主和非统治阶层。这就是豪族地主的两重性。本文着重分析豪族地主两重性中的后者,时间跨度主要在汉唐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