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魔鬼     
魔鬼?大家一听,一定会感到害怕吧,我们通常在可怕的恐怖片中才会看到。可今天,我亲眼见到了一个真正的“魔鬼”。  相似文献   

2.
陈广 《社区》2014,(23):55-55
如果说几乎所有人都曾为人格的瑕疵付出代价,那么世人为破坏性的愤怒情绪付出的代价尤甚,破坏性的愤怒堪称“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剑”。黄宏在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句台词“冲动是魔鬼”曾经成为很热的流行语。在那个小品中,被喻为“魔鬼”的冲动,就是愤怒情绪驱使下的冲动。  相似文献   

3.
魔鬼的尾巴     
人数:10-30人。 道具:一根绳子。 准备:选出一名小朋友当魔(mo)鬼,把绳子系在魔鬼的腰上,绳子头从后腰垂到地面一小段,假装魔鬼的尾巴。  相似文献   

4.
试析霍桑作品中的魔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深受清教“人性本恶”观念的影响,又认为自己生活在充满魔性的世界中,因此,在他看来,每个自我都有恶魔的本质。文章通过对霍桑作品中刻划的三种类型的魔鬼的分析,旨在揭示霍桑心目中以魔鬼所代表的各种邪恶,并以魔鬼对上帝的对立来昭示人类现代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紫心 《今日南国》2006,(7):27-29
一个急于找到家教工作的大学生,一个渴望爱情的打工妹,他们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个有着帅气外表的魔鬼的牵线,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最终一个心甘情愿做了魔鬼的帮凶,一个轻易钻进魔鬼的圈套命丧魔鬼之手。  相似文献   

6.
尚杰 《社区》2009,(33):48-48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牛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馨娜 《社区》2010,(27):16-17
在婚姻关系中,钱只有两种——家用钱和私房钱。而私房钱因为一个“私”字,就沾上了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鬼祟气息。私房钱对婚姻关系来说,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他在电影圈内尚是无名小卒,根本不被人所识,当时他创作了一部名叫《魔鬼终结者》的电影剧本,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能给自己机会导演剧本的制片人.或许是因为无名,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很多制片人相中了剧本,但拒绝由他当导演.面对此种窘境,他断然决定,只要能让自己导演,他可以在剧本价格上做出最大的让步.最终,这部剧本以及续集被他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他的制片人,他则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导演.就是凭借着这部电影,他开始在电影圈内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9.
魔鬼是西方文学作品中深受文人青睐的角色.从圣经中反抗上帝与神为敌的撒旦开始,这个邪恶狡诈诱人作恶的形象,不断被文人们借鉴引用.魔鬼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反面形象出现.从中世纪时期但丁《神曲》中身处地狱底层的魔王撒旦,到现代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以恶制恶的撒旦化身的沃兰德.魔鬼的形象在一千多年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既有延续也有所超越甚至是颠覆.  相似文献   

10.
魔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传统上我们通常把它单一地理解为上帝的对立面、恶的化身、人类罪恶的诱骗者,然而从人学的视角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魔鬼"的存在,纯粹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意义的,魔鬼既是人的本我的体现,又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从魔鬼与上帝的关系、与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并且以精神分析学、文化学、政治学为不同的切入点,才能认识到魔鬼这一艺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1.
魔鬼交友     
海星 《可乐》2011,(9):37-37
魔鬼欲与老虎交友,老虎不愿意。魔鬼略施小技,将老虎屁股上的肉割了一块,老虎疼得满地打滚。  相似文献   

12.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 ,以生命为代价 ,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 ,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 ,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 ,即恶魔性的象征 ,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 ,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 ,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玛丽·卡森的“魔鬼”形象是男权社会文化对她的偏见。事实上,她是女权主义的极端代表,追求事业,力图改变命运,同时渴望爱情,但又拒绝虚伪,甚至反抗虚伪。这在当时的男权社会无疑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一部影片《穿着PRADA的魔鬼》风靡于白领丽人之间,喜欢这部都市电影的女性头一次没有把目光集中在女主角时尚华美的衣饰和新奇的故事情节上,也没有为剧中总是在受气的小助理安迪抛撒同情,相反,女性把注意力都锁定在那个令下属们心生恐惧的魔头女上司米兰达身上,而且一致表现出对这个不折小扣的女魔头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4,(9):10-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上发生了很多激烈的战役,日本自杀式神风突击队似乎是这个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敌人,但是,他们当年所制造的恐怖,却被魔鬼海超越了。为了争取海上优势。美国海军第38航母特遣队对日本的神风突击队发起了三天三夜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交流融合的视角,研究了中西方电影片名的相互翻译理论以及文化交流问题。首先分析了文化交流过程中,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接着研究了电影片名翻译的一般原则,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相关理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了相关的理论,并给出了相关的实际例证;最后针对电影片名翻译提出了两点建议。深入研究我国电影片名的自我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作为探索我国电影对外推广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孙晓鸥 《北京纪事》2009,(10):82-84
“内部电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百姓中一个极为特殊并心照不宣的文化现象,所谓内部电影,就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所限不能在电影院公开放映,而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渠道从国外直接带来电影拷贝在特殊放映场地进行内部播放交流的一种电影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国产电影迅猛的发展,如今,内部电影早已成为昨日黄花而长久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9.
略论《德伯家的苔丝》亚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评论界对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男主人公亚雷的形象的界定几乎毫无二致,认为他是魔鬼“撒旦”的化身,然而从人学的视角看亚雷是一个游走在罪与非罪、人与非人边缘,人性和情欲、天使和魔鬼集于一身的复杂人物。或者说,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复杂人性的形象,不能以魔鬼来简单论定。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11):52-53
据说,在澳大利亚西部,有个频频引起飞行事故的“魔鬼空间”被人们称为“澳大利亚百慕大三角“。在这个空间领域,到底存在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