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南方论刊》2010,(8):55-57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贯穿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其“正反合”的思想内核,注重抽象概念与感性形象的统一。美是在美的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即统一的过程。艺术的三种类型及黑格尔提到的五大门类体现了理念的递升与纯粹化,而对自由程度的分析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黑格尔所建构并分类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把美学从感性的漩涡里解救出来,旗帜鲜明地喊出了"艺术哲学"的口号。在他看来,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命题出发,实现艺术美的"理想"之旨归,从而建构了其艺术哲学观的学理逻辑。沿着黑格尔艺术本质观的逻辑线索,可以对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3.
翟洪涛 《河北学刊》2002,22(3):37-39
虽然作为人的类本质和理想本质的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化最初产生了美,但是包括它在内的一切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对象化并不总是能够实现的,因为人并不总是自由自觉的。因此,根据自由自觉与否,对象化可分为五组;在每组对象化中,一般说来,前者产生美,后者不产生美;前四组对象化的自由涉及美的内容,最后一组对象化的自由涉及美的形式,是美之为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余锐 《云梦学刊》2010,31(6):118-12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但这一命题中关于"美"的判断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体现了黑格尔的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方法论的统一,是一个运动着的判断。这种来自命题内部的运动性不仅体现在逻辑推演上,同时还体现在历史进程中,而这种运动性的源泉就来自于理念的自生发、自发展和自否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类的定义内在的包含着美的本质理论.他在唯心主义形式下,从其美学的人本主义原则出发,运用辩证的实践的美学方法,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实践和自由本质.这就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直接思想来源,对于目前我们的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黑格尔美学的渊源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真善美的理论。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2页。以下凡引自同书的引文,只注页码)。他把美的内容规定为“理念”这种抽象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美学始终贯穿着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基本原则和求得自由境界的理想,认为只有人的心灵才能将理念充分显现于感性形象,从而获得真正的美和自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艺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说明这种创造性,他首先从主观方面全面论述了情感、想象、天才和灵感等艺术创造因素问题。一、情感黑格尔认为情感对于艺术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他说:“艺术家一方面要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犤1犦(P297)就是说,艺术创作中理性和情感必须融会到一起。黑格尔特别重视“情致”的作用,认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戴劲 《学术研究》2012,(6):28-32
马克思将感性主体看作辩证运动的过程,即主客体由统一到对立再到对立统一的过程。而主客体辩证运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自我对象化,主体和客体是统一关系;第二是自我异化,主体和客体是对立关系;第三是异化的扬弃,主体和客体重新达到对立面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批评了黑格尔的"双重错误":第一重是对异化的理解,第二重是对扬弃异化的理解。由此显示出黑格尔和马克思在主客体辩证运动方面的差异:在黑格尔那里,这是主体对象化以及扬弃对象性的过程,即人类在思维中确立起主体性的过程;而在马克思那里,这是切实地通过扬弃对象性本质的异化来占有对象性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康德和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康德是奠基者 ,黑格尔乃集大成者。康德提出了“主观的合目的性” ,力图调和经验派和理性派美学 ,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 ;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中 ,同时在康德的基础上 ,他提出了“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力图在一个新的基点上 ,解决在康德那里处于极端矛盾状态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问题。于是 ,二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下 ,分别探讨了美学范畴中的诸多重大的艺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陆晓光 《社会科学》2007,1(8):121-131
虽然黑格尔美学把审美可能性限制于"感性显现"范围,但是其著作本身却蕴涵着讨论非感性显现的"思辨之美"的可能性。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著作更是鲜明彰显了"思辨之美"的独特魅力。"思辨之美"的形式要素至少包括:思辨体系的"纯净明澈"之美,思辨概念的"清晰"之美,思辨术语的"准确"之美,思辨过程的"逻辑力量"之美,思辨表述的"文若钩锁"之美,以及基于思辨能力的"艺术敏感"之美。在以图象艺术为主导方式的传媒时代,"思辨之美"的意蕴可能不亚于王国维当年提出的"古雅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好道德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美学角度审视这一课题,正确分析和认识新时期德与美的统一,对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道德建设审美化和审美追求道德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伦理学家、美学家十分注重道德建设审美性与审美追求道德性的统一,他们各抒己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料。 在西方,黑格尔对美的本质定义确定为“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第1卷,第142页)。他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但是这句话里面却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他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把“理念”看成是内容。黑格尔很是看重作为内容的“理念”的。他说,“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可见,在黑格尔那里,人的道德已经包含在“精神劳动”之中了。人的“精神劳动”是美的,人的道德也就是美的。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如果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则它一定是“德”与“美”的正确结合。车尔尼雪夫斯基对  相似文献   

12.
审美是“充满敏感的观照”张慧黑格尔美学历来被视为“艺术哲学”、“思辨的艺术史”备受重视,其美论、艺术论为人所注目,而有关于美感的精要分析,却至今未引起充分重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规定。在他看来,美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理念、概...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伦理学说的体系,黑格尔则为集大成者。但是黑格尔对伦理生活的阐释与亚里士多德不尽相同,一方面,黑格尔跟随康德将德行与动机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中解放出来。其中,黑格尔将抽象法中的客观义务和道德法中的确定动机行为相结合,个体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获得德行。另一方面,黑格尔通过对自由意志的推演将国家作为个体实现自身的最高形式,个体最终在国家中获得政治公民的身份进而完成自身在客观精神的教化。在这一点上,黑格尔运用自由理念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 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这样两个因素。艺术美是由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黑格尔《小逻辑》第287页,三联书店版)“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  相似文献   

15.
1“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第一卷,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出处)黑格尔这一美学定义已为人所熟知,其真实涵义何在? 对此,近些年来的黑格尔美学研究已经作出了许多阐释。其中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中提出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框架中,认为是一系列二元对立项的统一。朱光潜先生的解释有其合理之处,功不可没。但许多论者却是将他们从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理解的“理性”概念来简单地等同于“理念”,  相似文献   

16.
美在自由     
文章从中西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实际和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美的最基本内涵。认为古希腊对美的衡量标准重在功用,中世纪基督教美学思想认为美在于超越感性形象,直到文艺复兴后,人的自由、理性的特征逐渐从基督教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美在自由从文艺复兴开始日益明确,成为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的标志。西方传统美学大体上建立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基础上,美在自由的思想占主导,其发展过程是由自由的抽象性走向自由的具体性。中国传统美学的主流,大体上是建立在道家原始的天人合一之本体论基础的意象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是深藏于意象说中的美在自由的思想不断挣脱儒家名教纲常的束缚而力求自拔的历史。就中国而言,更多地发掘意象说中的自由思想,给无我之美增添一点自我表现的神采。就西方而言,传统的自我专制主义过于跋扈,需要有点中国式的无我之美加以节制。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美学》结构宏大,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美学体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可以说是他整座美学大厦的奠基石。 黑格尔把美学定义为“艺术哲学”,他对美的本质及其内涵的阐述,充满了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老黑格尔以其理念和形象的辩证关系和辩证过程的思辨,也以其广博的、现实的人的历史感,认为展现出理念和形象的分裂——理念越出了形象的浪漫艺术,是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艺术发展的最后阶段。在他看来,浪漫艺术既已成了艺术家用以表现个人的天性、内心生活和无意识的实体性本质的“自由工具”,浪漫艺术就走到了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评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是黑格尔后期成熟的美学思想的汇集和总结,它集西方古典美学优秀传统之大成,代表着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美学科学专著之一。《美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相对独立,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美学》很赏识,认为这部著作在美学领域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作为一部成体系的美学著作,《美学》的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它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与贯串线索,有独特的主干与分支。乍看起来,这部洋洋百余万字的巨著涉及面极广,从美学的对象、方法和美、美感、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基本问题,到艺术创造与鉴赏、艺术史与艺术分类,无不作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详尽分析和探讨,似乎很难找到它的中心线索。但实际上,这个中心线索是存在的,它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感性显现”说是支撑着黑格尔整个美  相似文献   

20.
俞驰 《理论界》2007,1(12):128-129
美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美本质”学说,它们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其各自提出了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完整观点。区别只在于各种学说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终极理念,阐发了与审美对象感性特征相互对应的美的内在“意蕴”。一部美学史,人们在勤勉不懈地探讨“美本质”学说这一千载难题的时候,实际上收获的是美的“意蕴”说。黑格尔结合艺术研究发挥了歌德最先提出的“意蕴”,说。“意蕴”是比“理念”更富包容性和丰富性的概念。“意蕴”说明确了美的两个基本条件。“意蕴”说开辟了美学研究走向生活实际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