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浙江省高度重视儿童医疗救助工作,不断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救助水平,初步建立了一套分层次、多形式、保重点、广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儿童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2,(11):28-30
构建“五位”一体救助体系 推进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 针对过去社会救助工作覆盖面窄、救助力量分散、制度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本着多层面、全覆盖、高效率、求实效的原则,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对各类救助资源进行了整合创新,建立并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救助及街头主动救助工作中,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向广大流浪乞讨人员发放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认真采集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等数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鞍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传统救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长远,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从十个方面创新了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拓展了救助服务范围,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使救助管理工作的一些难点、盲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5.
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顺利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各地不断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救助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主动救助、部门联动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方法,及时、有效地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提升,迫切需要以修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深化救助管理工作的临时应急救助功能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张光君  陈正勇 《创新》2014,(4):71-75
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尤其是司法救助起步较晚,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积累制度建设的经验。重庆市大渡口区针对涉诉、涉罪案件中的困境未成年人开展的司法救助,创新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为他们维持学习和生活需要、走出困境、走向新生搭建了一座"金桥",具有拓展司法职能,实现了未成年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创新了社会管理,增进了儿童权益与社会和谐双赢;完善了司法救助,弥补了现有社会救助体系的不足等三方面的价值,增添了一道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司法屏障。  相似文献   

7.
举措之一: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以救助劝导科为主要力量,以流动救助车为纽带,以车站码头、繁华地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日常主动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提示-- 2007年,救助管理工作重点是"巩固、完善、创新、提高",实现"一个启动,三个强化,三个创新",即全面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0.
廖欣 《社会福利》2012,(2):46-47
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任务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当前救助管理站承担着七大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1.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日常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李颖 《社会福利》2011,(2):47-4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浙江省绍兴市的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社会需求大众化的新情况。为此,绍兴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造改善救助设施、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服务网络等,积极探索临时性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沿着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开创了绍兴市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廖欣 《社会福利》2009,(10):48-49
作为全新的社会临时性救助机制,救助管理工作正处于不断摸索、探讨、总结和发展的阶段。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围绕“创新”二字开动脑筋,积极解决“跑站”难题,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斯纲 《社会福利》2011,(12):43-4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救助管理行业员工坚持人性化、专业化、社工化救助服务理念,勇于实践、勤于创新,在践行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中开创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为传统民政救助向现代民政救助转型起到了开拓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赤壁市自2005年4月启动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各项政策,不断改进医疗救助方式,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锐意创新,规范管理,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赤壁市人民政府出台的《赤壁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5,(11):F0002-F0002
为有效解决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导及救助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6,(8):I0007-I0007
大连社会化救助撑起的蓝天大连市救助管理站自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一万二千人。在工作思路上将救助和帮助融为一体,坚持社会化救助,坚持实践创新,打造出颇具大连特色的城市救助品牌。在救助管理诸多事务中勇开先河,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上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为主线,坚持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上海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5年8月17~19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郑州模式”享誉国内外,成为金社会关注的热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也成为国内救助管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半年时间过去了,“郑州模式”运作如何,救助管理工作又有哪些新的拓展与创新,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  相似文献   

19.
在人性化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工作中,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将救助管理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筹建社会工作站,尝试将社工理念引入到救助管理中来,运用社工专业方法与技巧,创新工作方法。引入社工理念,强化助人自助意识。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目标,强调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是助人取得成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将这一社工理念与救助宗旨  相似文献   

20.
杜润涛 《社会福利》2005,(11):33-35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已成为 全国救助管理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 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 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 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 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 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 导及救助服务工作;对重点救助管理 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开展调 查、摸底、资料建档工作;协助公安部 门打击操纵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 的幕后黑手。每个重点救助管理区设 立多个救助点,提供理发、衣服、食品、 水等项目的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 作延伸到街道、社区、走出了一条救助 管理社会化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项工作的开 展采访了成都市民政局局长陈翔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