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动力功能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戴小江 《理论界》2006,(3):157-158
中华文化将中华民族联成一体,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有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民族精神,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下面,我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这是一个具有内在因果联系和完整统一性的主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一完整主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则是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生发形成的最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4.
追求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赖以产生的重要思想因素及其功能表现.探讨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整体意识的文化渊源,阐述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各族儿女的强烈愿望和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古今中外各种哲学学说都力图从总体上探索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把握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不管各种流派的哲学家自觉与否,就其实质而言,哲学学说是对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实践活动、科学认识、精神活动的结晶.从哲学是民族的精神活动的反思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该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是该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是该民族思想智慧的集中表现.因此,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珍贵遗产,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本文仅就我国传统哲学所积淀、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人士,都很关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认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在讨论中有提出: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用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这条思路我是同意的,但对此如何落实,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值得深入开掘的学术问题.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没有现成的结论,而我们时代的伟大实践又急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如何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把握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如何增强这种凝聚力,涉及一系列的基础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包罗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我们既然立意要开拓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就势必要逐步明确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其研究方向.这次会议,我们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题,就试图从长远出发,从根本出发,揭示今后研讨的基本线索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其构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民族生命力的精神之母、创造力的精神之源、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时代精神和价值目标所构成.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印证──回族抗日救亡行为的深层剖析束锡红中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巨大精神动力。它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孕育形成的回族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回...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民族社会心理和民族行为风范层面的释放和表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释放,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基质,这种基质在思想领域和生活领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认知形式,是中华民族在个体层面上的自立、自强、自由和群体层面上的共生、共存、共荣,是内化为个人性格特征、民族社会心理、个人潜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但是古代儒家“多元一体”观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即内存着反“中庸”的倾向。这就需要一种现代性,主要是公共理性去克服这种缺陷。因此,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应着力从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天下为公/公民权利,修己安人/公共权力,自知之明/文化自觉四个方面去传承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2.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曾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至今仍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挖掘《周易》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周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反映社会要求,维系民族生存,推动民族前进的内在精神。简言…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社会要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有社会凝聚力.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汹涌,各种思想曲调交响鸣奏,既有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也有使人消极颓废的靡靡之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印发并公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巨大工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它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凝结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信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来,作为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也随之产生.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综观历史,历代爱国者都以维护祖国独立和促进民族发展为己任,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维护祖国独立的斗争史和促进民族发展的创业史.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认真的清理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民族和民族凝聚力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曾经因为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等因素所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组织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凝聚力不等于文化的吸引力,它是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因素凝聚作用的结果。中华民族凝聚力也就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使自己聚集、团结在一起的种种吸引力、向心力和亲和力。这种认识要求我们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建设当代中华先进文化,要三个文明一起抓,构建和谐社会,以确保民族生存,培育出当代民族强大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社会人们在精神领域内的某种价值共识,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们行为的共同基础,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共同体最根本的维系力量。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多元一体"理论为支撑,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在各民族文化体系进行对话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文化上的同质内核,使各民族自觉融入国家统一认同的文化场景中,实现对国家统一文化秩序的共享,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民族凝聚力是在共同地域、血缘亲情、共同经济与政治生活基础上形成的,以民族精神为支柱、以民族情感为纽带的民族共同心态所表现出的一种内聚力、亲和力、吸引力、向心力.它作为社会有机构成要素的凝结物,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既有显著的继承性、连续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历史性,随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迁而呈现出互相区别的历史类型.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世界历史上独具特色和魅力.本文试图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历史类型及其现代走向,为崭新的现代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992年12月9日-12日在中山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的第三次大型学术会议。兹述要如下: 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年来海内学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次讨论会以前,大陆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歧义主要在于是否应从优劣两面去审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否同时具有精华与糟粕这样的两重性?民族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是否也应归入民族精神的范畴?从本次讨论会的论文和发言来看,与会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大体趋于一致。尽管表达各有不同,但都倾向于民族精神应理解为“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多数人民所信奉”,而且“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民族文化的主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虽几经沧桑、饱尝苦难,但始终聚而不散,上下五千年,至今仍能在世界大家庭中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固有的凝聚力乃是维系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多方面的基础,其中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的最高层次的哲学思想,更是民族凝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自觉地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民族优秀文化的纽带作用,有效地唤起民族的自觉,从而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可以说,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江燕 《南方论刊》2003,(7):22-24,11
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并日益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可以为转型期中国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资源和社会整合机制.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不断实现着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提升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环节是要与时俱进,保持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使我们伟大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极其重大的战略任务。一方面 ,无论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还是顶住霸权主义压力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都要求中华民族具有更为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 ,当前和今后国际国内某些复杂的因素 ,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侵蚀性甚至破坏性。比如 ,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 ,“分化”中国的战略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激荡 ,都会对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