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如何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是当代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经管类专业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从"投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投资管理学"课程的改革方向与措施.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会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我国高校会奖旅游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培养结构单一、培养模式理论化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的品质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多元的实践能力等特征的会奖旅游人才,必须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会奖旅游人才培养理论和符合行业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改变.本文基于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长期受"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重学术、轻实践,教学重理论轻技能,学习内容和职业实践严重脱节,课程体系与职业关联不高,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就业需求。本文从分析项目课程特征入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体系的过程,并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能力为主线、项目为明线、知识为暗线"课程项目设计原则、项目实施策略及教学单元设计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以自己所在单位英语专业进行"英语+国际商务"方向调整为例,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企业对现有英语专业本科生人才整体质量评价、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权重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已经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证明,进行"英语+国际商务"方向调整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调整该培养方向的建议和对策是:要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工会干部队伍,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则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强化需求导向,采用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从工会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组织培养目的、岗位适应需要、干部成长需求,明确定位培养目标,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实现“能力所需”与“培养所要”的结合,进而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精准设计培训项目、打造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起六位一体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助力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项目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网页制作三剑客》这门课程中部分进行"项目模块"教学,通过具体"项目"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其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清华  张杰 《劳动世界》2017,(36):39-40
翻转课堂模式是新时期"互联网+教育"在我国的推广,真正实现了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深层次的剖析了现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基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提出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伦飞 《劳动世界》2016,(33):43-44
本文将通过分析服务外包企业对员工的日语能力需求、学生的需求,结合专业体系的设置需求,以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为例探索构建符合服务外包企业需求、体现学生需求与专业领域紧密结合的日语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外包人才提供支持,为市场输送复合型、国际化、实用型的服务外包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推进工程硕士培养机制优化升级,有利于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工程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校早已认识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大都没有形成科学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基于"项目制"的总体要求,完善和优化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硕士,可以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运用"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从树立大健康观念、拓展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的实训体系、多渠道拓展实习基地,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等五大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高职护理专业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午阳 《劳动世界》2017,(17):32-3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本文聚焦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就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落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结了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职业能力和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探索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以此达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以完全学分制下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教育为对象,提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升本课程体系,为专升本学生进行充分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既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目标达成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山东管理学院为例,梳理其劳动情怀涵养教育的发展历程,解析其劳动情怀涵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一情怀、三劳动、五能力"的目标体系、"三三三"的课程体系、"三内容、四阶段、五模块、七融入"的活动体系、多元参与交叉评定的评价体系、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体系。针对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推进的集体困境,提出深化的路径建议:推进劳动教育协同治理效能的充分释放,提高校内外的协同度;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的融合度;完善劳动教育考核体系,增强劳动教育的效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竞赛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本文介绍了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开设独创实践课程、开展第二课堂等积极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特色创新平台,开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技竞赛为手段,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体系构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吉林工商学院食品类本科生,从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培养一代能符合食品行业要求、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顾振飞  李玲 《劳动世界》2017,(35):76-77
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新目标.以德国"双主体"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例,在分析该模式的利弊的基础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任辉 《劳动世界》2016,(26):27-28
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层次的社会保险专业人才成为了改革的急需人才,这为高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目前,国内的一些财经类高校已经在保险专业中展开了社会保险能力的培养,为此,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构建保险专业的社会保险人才培养体系,在保险专业中增设社会保险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与实际部门合作,培养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医学影像技术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对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