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人口转型已给我国带来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抚养比结构变化和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作为人口大国,人口与劳动力年龄结构在转型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美国哈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引入人口和劳动力年龄结构收敛增长模型,对我国人口转型期人口因素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尤其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提出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未雨绸缪的看待人口问题,通过扩大青年就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创新人口与就业政策等方式挖掘人力资源优势,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背景下,产生了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1990-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通过抚养比和通径分析,详细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和社会养老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要素、产业结构、医疗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快产业转型和适当延长劳动年龄可以有效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马克思就业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9-2013年全国时序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及就业三者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GDP增长率对就业弹性具有微弱的影响。对于以上结果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增长靠的是资本的投入,也就是不变资本的增加,而不变资本多数投入到资本密集程度高的企业,其对就业具有挤出作用,因此,不利于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探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含有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的Leslie模型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及结构进行预测,基于人口增长约束和人力资本投资限制的经济增长模型,数值模拟并分解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供给量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生育率下降能否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人力资本的初始状态和相应的生产率水平决定了经济最终发展方向(走向发达或陷于贫困)。  相似文献   

5.
赵宇婷 《劳动世界》2017,(12):55-5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消费却保持较低水平,储蓄率水平较高且相对稳定.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老年人数的增加使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文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选取1993年—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威 《劳动世界》2016,(13):44-45
根据近十五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资料统计,辽宁省城镇人口结构主要特征是: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低位、劳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但城镇劳动力流失情况并不严重.这些特征为未来辽宁省城镇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带来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为此,既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改变未来人口结构的自然发展趋势,也需要通过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人力资源红利,改善就业结构等方式应对人口结构对养老金体系在财政与制度上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保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作用.本文从研究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选取社保支出增长率、社保支出占财政份额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现状,并与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得出我国目前社保水平远低于经济增长水平的结论.随后分析了社会保障如何通过人力资本和消费这两个中间量影响经济增长,并针对提出了加大就业补助投入、调整社保支出结构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齐延冰 《劳动世界》2017,(17):56-57
本文立足于吉林省人口结构的变动情况,以及吉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进而针对于吉林省人口结构状况,提出人口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最基础的变量。人口结构变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人口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对更加精准地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莹 《劳动世界》2013,(9):168-169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龄化问题加剧,然而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是建立在人均经济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老龄化危机对“公平与效率”产生的冲击与影响,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人口负担减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进行扩展,从人口的生产性提高的角度将人口红利分解为人口负担减轻所追加的额外生产性所带来的数量型红利,人口质量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质量型人口红利和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配置优化形成的结构型人口红利,利用中国1952年-2009年的长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劳动力供给充沛使得人口负担减轻,高学历劳动力相对增加引起人口质量结构的优化,以及劳动力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引起人口的产业结构配置优化。上述结果提升了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优化对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度达到40%。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人口优势,致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人口大国.然而,凡事过而需止,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要求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可是学者们渐渐又发现,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奇迹般地飞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劳动力,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这样的"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资源短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人口比例失调等.因此,是否放开二胎生育成为了学者们的热议话题.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事实上,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否并不是影响居民生育的唯一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十多年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生育二孩的意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出台后,能否真正释放居民对生育二胎的意愿以及其影响因素,就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独特点在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特大型城市,其中,以上海市为例展开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M-R-W增长模型,把人力资本范围扩展到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并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北京、天津、河北效应强度依次递减,进而在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已突破12亿大关,四川省人口已达1.12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4%。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自70年代以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从而使我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10%以上下降到9.4%。但是,我省人口基数大,若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以下,也将净增100万左右,这个人口净增数量是很大的。据资料测算,以1990年人口为基础,人口增长控制较好,若每年递增1%,到本世纪末,全省人口将达1.1943亿人,可以实现我省本世纪末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若控制放松,人口按1.2%速度增长,就会突破本世纪末1.2亿的大关。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在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条件下,四川人口要到2040年才能实现人口零增长,以后人口才会逆转为人口下降。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需要再坚持两代人,才能扼制人口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8-2014年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农业就业总人数、农村用电量、物流货运量和公路里程对四川省农业产值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产值与当地农业就业总人数、农村用电量、物流货运量和公路里程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村用电量和公路里程对四川省农业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物流货运量对四川省农业产值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促进四川省农业产值增长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预测,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到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  相似文献   

18.
安锦  王涛 《中国劳动》2015,(4):17-20
应用相关财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及提高就业水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企业解聘成本函数,建立一个基于厂商视角的雇佣模型,来分析企业最优的雇佣决策。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居民消费、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市场、就业促进法、资本税方面提出了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改进倾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成都市近年从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效应,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探索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提高城乡就业率的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通货膨胀的利弊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学界争论已久,至今还没形成共识。但是,普通居民对通货膨胀基本持否定态度,政府决策部门也不赞成通货膨胀,1995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治理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属总量控制,牵扯全局,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一刀切",要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科学分类,就成了政府部门选择正确的治理政策并卓有成效的关键。东西方学者对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有着许多不同的学派。在西方,有"垄断说"、"货币制度说"、"政府行为说"、"需求拉动说"、"成本推进说"、"混成说";在中国,有"体制转轨说"、"结构说"、"人口说"、"效益说"、"价格改革说",等等。以上各种分析,都有一定道理,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