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竞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深受高职院校师生的重视,已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在电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锻炼、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技能大赛可以充分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技能大赛致力于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电梯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加大校政、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探索和完善"引、培、孵、助"四级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地方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职业院校推进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高职院校应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升级。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攀升。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四方协同的办学模式,以产教园和校外工作站为载体,实现资源整合,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四方协同、内园外站"的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体系,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增强了高职院校办法活力,在省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的课程改革要求课程以项目为内容,强调学生的工作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还跟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校企合作设计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本文以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为例,重点从工学结合课程、项目的选取与设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等方面探索了校企互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分析了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双师数量偏少、实践水平低、考评制度不合理和培养途径单一等各方面问题,并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主体角度提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趋势,它不仅衡量了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重新理解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纽带,给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几年教学改革探索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到企业调研考察,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建立了一套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模式,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专业课程打包授课,通过课程包学习,学生可以零培训进入企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仇小梅 《劳动世界》2017,(29):29-30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本科高校得到广泛应用,这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开展实践探索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从格局、平台、体系、建设和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既是现代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我国校企合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要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督导等措施,使校企合作发挥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爱香 《劳动世界》2017,(17):49-50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国务院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随后提出开展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为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基于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其中,"双导师、双场地、双内容"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化解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深刻明白,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模式才是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不被市场淘汰.为此,该校面向市场办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雪莲 《劳动世界》2016,(24):60-62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工匠精神,加强高职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实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融合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校企文化融合的若干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产业与教育相融合的远程人才教学平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根据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社会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来的职业教育的建设要求;是在“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满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经济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高校来说,加强现代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在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鑫 《劳动世界》2017,(26):33-34
为顺应"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总体目标的新要求,为"155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产业人才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城崛起,在全市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举办了南充市首届"工匠杯"百万产业工人技能大赛.通过赛技能、赛机构、赛市场,挖掘南充"大国工匠",打造职业蓝领成长摇篮,构筑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发现市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能教学融入不足、匠心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市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和匠心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此,本文提供几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中,校企深度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协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推进教育创新改革。在此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互通有无,立足于高职教育改革要求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开展深层次合作,逐步形成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双高计划”十大任务中的“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创新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立足地方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实践,对接中小微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三类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人才需求等四个领域,构建出了行之有效的、可资借鉴的技术技能培训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冯燕芳 《劳动世界》2020,(11):53-53,55
通过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分析其培养要求,从学徒技能高质量培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实践对接、影响因素分析与运用、1+X证书制度运用等方面提出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农林类院校是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摇篮。作为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科研攻关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为农林类院校本科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就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发挥好校企合作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驱动作用,对实现农林类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也决定了社会与人才需求对接的契合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任务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学生创新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集中阵地,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