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房养老"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关注但发展较缓慢,目前只有幸福人寿和中国人寿先后推出过两款产品且签约客户较少,难以获得老年群体的青睐,这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以房养老"更适合失独家庭这样的小众群体,作为其养老的解决途径,通过建立以"以房养老"为核心的失独家庭养老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更利于这类养老模式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养老是世界性话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上了年纪以后都将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是两大类主要养老模式.也许现在,你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时,您会倾向于选择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老年时光呢?各国的老人都青睐怎样的养老方式?养老设施通常在哪儿建设?怎样建设?要经过怎样的规划和审批程序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发浪潮的来临使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问题日渐突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处于萌芽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机制创新,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以及晚年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吕斌 《劳动世界》2016,(19):54-55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如何为老人“养老”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在这方面,我国也不例外.去哪里养老?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已经成为摆在越来越多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也逐渐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这给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首先,"未富"使得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单纯的社会化养老,以应对"先老"这种局面。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的弱化。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寻新的养老保障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学者结合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现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该养老方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以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本文以上海市作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房养老”早在十年前就已被提起,如今旧事重提。意味着我国目前的养老金资金压力较大.亟须寻求养老模式的创新。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并不成熟.养老体制“双轨制”仍然存在。只有在健全的、公平的养老体制之下.老人们才愿意把房子抵押出去。  相似文献   

7.
"抱团养老"是同质群体自觉形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天津、广西等地均有类似的案例存在.本文通过对同质群体"抱团养老"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总结得出"抱团养老"模式下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徐州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与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在全市六个地区,对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75份,回收175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0%.结果:168人中,老年人中愿意居家养老者67.3%,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者20.2%,愿意在社区养老者8.3%,没考虑过者3.0%.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水平,子女数,对家人赡养满意度及有无医保.结论: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程度低但需求有所增加,应进一步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制度与模式;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促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护理人员待遇,培养高素质专业老年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9.
金星 《劳动世界》2016,(6):15-16
“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成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要特征,老龄化加剧不仅导致人口红利的消失,更使养老负担加重。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以房养老”政策正式出台,对完善我国的养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夏 《劳动世界》2017,(6):15-16
在人口老龄化的世界背景下,"未富先老"的显著特征使得我国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难题.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以社区为主要阵地的居家养老模式正逐渐成为城市的主流养老方式.本文从我国国情及居家养老的发展情况入手,实地调研河北省承德市御翔园社区,了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探索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养老机构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公建民营是现阶段养老机构发展的新取向之一.本文选取石河子市某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中心,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方式以质性研究为主,采取访谈式的方法,对"公建"和"民营"方工作人员以及入住老人的访谈.通过研究发现"公建方"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角色定位混乱等问题;"民营方"养老服务中心追求利益化、偏重形象工程、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晶 《中国劳动》2015,(3):25-28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巨大的困境和压力,传统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面临挑战,社会保险养老水平过低。珠海市乾务镇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创新方式,集合了各种社会资本,广泛动用了社会力量,建立起老年服务平台,这种养老体制缓解了政府与农村家庭的养老压力,促使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化,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应对日益严重的养老压力,积极探索实施新型的养老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互联网+"模式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寻找养老服务产业的新突破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进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呈芳 《劳动世界》2017,(15):17-18
"中国式养老"一直是热门话题之一,社会各界对当今中国老龄化现状、模式、趋势以及未来养老模式、服务、政府政策等都在翘首以盼."出门一把锁,回屋一盏灯"成为很多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出国潮、毕业生找工作、民工潮的冲击下,社会竞争的加大.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启了孤独时代,他们无法亲自照顾父母.精力、时间、金钱都成了问题.一对独生子女夫妇需要同时照料多位老人,其困难不言而喻.而今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二胎时代真正到来,但是我们的"中国式养老"会有所改变?中国的养老问题、老龄化会得到解决吗?  相似文献   

15.
李莹 《劳动世界》2020,(6):32-32
老年人是当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切实地为老年人服务,替他们着想,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老方式涌现出来,社区居家养老尤为突出。针对于此,以拱辰街道社区为例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在发布会上对政策做出解读,并宣布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开展试点。保险版"以房养老"如何养"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即拥有房屋  相似文献   

17.
正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现象,严重影响到基金征缴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为什么人们一边高度关注养老问题,一边又"逃离"社会养老保障网?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现状调查据资阳市雁江区的调查统计,2008-2012年全区养老保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智慧养老"日益成为大众所关心的话题.但"智慧养老"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智慧养老"服务本身运行还是消费者使用上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养老服务不健全,消费者对"智慧养老"认知不足等.调研小组以嘉兴市为例,就"智慧养老"服务和需求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与面对面访谈,试对"智慧养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形势下,我国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力图为老年人群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群的较好选择。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相关文献,对我国医养结合的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我国学界普遍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还存在管理部门独立、医保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需要采取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等手段,以破除我国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健康中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当期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没问题"——今年三季度人社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发言人强调。类似的澄清,每隔几个月就要重复一遍。因为每隔一阵子,就会有"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说法冒出来,引发热议。主管部门对此也很烦恼。为什么年年澄清,老百姓还是会被个别机构的相反说法吸引?退休职工年年涨养老金,全部按时发放到位,这样的事实为什么还不能给参保者信心?老龄化加剧、家庭变小,个人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加大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如果不明确给出养老的长远保证,老百姓就会时时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