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正在我国农村发生着的深刻人口变动.这一变动已经或者将会给农村人口控制带来什么影响?我国农业人口转移与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关系如何?本文主要根据我们在上海郊区农村所作的有关调查,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仅是人口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业与非农产业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了解这一比例对于制定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安排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按现行标准统计的农业人口比重偏高已不能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从1963年开始统计农业、非农业人口,当时基本上是以户口性质为标准划分的,属农业户口者即为农业人口,属非农业户口者即为非农业人口。按照这一口经统计的农业人口,1963年为575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3%。此后,这一统计口径沿用至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严格控制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政策,非农业户口的人数,除城镇自然增加  相似文献   

3.
把经济发展水平提上去,将人口出生水平降下来,这是地区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对一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结合情况的评价、分析,能够看出该地区是否做到了两种生产一起抓,找出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对该地区今后经济和计划生育的深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山东省99个县市(县级市,下同)的人口与经济结合情况进行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每种类型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一、划分方法首先将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具体步骤是以人均国民收入为依据,将全省备县市进行排队,位于前列的约三分之一的县市为高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后列的约三分之一的县市为低经济发展水平;位于中间的约三分之一的县市为中经济发展水平.这种划分方法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指标来指出什么为高经济发展水平或什么是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取消“农转非”制度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有关“农转非”的几个基本概念农业人口,指的是依靠从事农业(含林、牧、渔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包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以及由他们扶养的人口。1非农业人口,指的是依靠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在人口学上,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性质。农业人口不等同于农村人口。农村人口是个地域概念,农业人口是个经济概念。农村人口中,既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又有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农业人口与农业户口也有区别。农业人口的确定依据是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性质,而农业户口的确定依…  相似文献   

5.
按现行划分标准统计的农业人口,1986年以来全国为8481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0.48%,这一比例,与1963年的83.2%和1979年的81.0%,相差无几。其原因在于现行的划分标准是按户口性质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不能反映已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因此,改革农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是山东省郊区人口比重最大、城市人口比重最小的一个县级小城市。1981年底,全市总人口20.6万人,其中郊区人口16.1万人,占人口的78%;城市人口4.5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威海市郊区人口的劳动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逐渐转化成了非农业人口。威海市农业人口的转化为什么这么迅速?这里是通过哪些具体途径进行转化的?将来的发展趋势怎样?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7.
安斯雷·J·柯尔(Ansley J·Coale),经济学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所主任,他在经济与人口关系的研究中,特别是这种关系对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意义,亦即人口剧增对现实的和可能的人均收入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他认为,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有五个特征:(1)出生率高;(2)死亡率低或正在下降;(3)人口增长率上升;(4)年龄构成伴随着一个高比例的低龄人口;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有40—45%的人口在15岁以下;(5)人口密度增大。为了便于从经济意义上对这五个特征进行分析,柯尔划分了三种时间周期:短周期25—30年,中周期30—60年,长周期60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了。从产业流向看,我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不仅呈现着由低到高的层次渐进性,而且还具有多层次交叉的特点,即兼业。围绕如何评价兼业这一经济和人口现象,经济学界和人口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我国农业人口兼业的现状和特征及其产生的动因和局限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从人口学角度分析是人口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也就是人口的城化镇过程。它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大工业发展的直接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认识这一规律对推动城镇化进程是有现实意义的。由于城市人口不只是人口在行业上的划分,而且也是人口的特定的聚居形式和分布的地区概念,因而虽然其严格意义上的概念应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的非农业人口,而不是所有的人口,但是至今国内也还存在着其他不同统计口径的城市人口概念,所以在引用有关资料时必须加以说明。 为了探讨我国城市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首先要对我国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人口数量分析 中国是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根据1982年三第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市(不含市辖县)镇人口总计为20,65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其中市人口占14.4%,镇人口占6.2%。在市镇总人口中约有六千万左右的农业人中。如按农业人中和非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年改革对我国独特的城乡人口二元结构有所冲击,城镇人口增长较快,从而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判断目前城市化水平?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过高估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最近几年,许多人鉴于统计上造成的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过低,就把城镇市区农业人口、市辖县总人口,都算是城市人口,以此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不应该的。如在《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493页上的统计,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0.8%,只过了3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8%,大大低于世界城镇人口平均比例(1982年,37%;1985年,41%),也大大低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的平均比例(1982年,32%;1985年,36%)。随着近几年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人口比例正在很快增长。据1987年全国1%城镇人口抽样调查,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上升到36.9%,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公报公布的我国(包括设区的市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的街道人口与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以及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的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6.2%。我们认为,我国的比较确切的城镇人口比例当在两者之间。因为前者完全按行政区划而把市镇郊区一部分农业人口人为地划分为城镇人口,而后者又没有包括居住在城郊甚至城区的长期从事非农业劳动,但未转非农户  相似文献   

12.
人口转变论是以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对人口发展不同阶段作出描述性说明的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人口发展不是一个独立自行运动的过程,而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人口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分别呈现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三种形式。虽然各国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情况和转变动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一项对湖北省西部山区农户调查的数据,研究农户参与非农业活动的决定因素。计量经济学分析的结果表明:(1)产业间的收入差距构成了农户参与非农业活动的“拉力”;(2)较高的文化水平、邻近城镇和较发达的商品农业能促进农户参与非农业经营;(3)土地的短缺对非农业活动的参与构成了一种“推力”;(4)较好的土地质量能促使农户专注于农业经营,抑制其参与非农业的倾向;(5)非农户和纯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由非农业经营和农业经营的收益率的差异决定。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口产业结构转换洪英芳我国贫困地区人口产业结构的转换(特别是非农业化),是那里经济加快脱贫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劳动力人口有序地从传统农业向工业等其他产业转移,并逐步实现就业人口的非农业化,从而借以创造出更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才...  相似文献   

15.
<正> 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学术界一般认为,农业劳动力人口转移过快,会给非农业系统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人口如果转移过慢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那么,我国过去和目前的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不同的理论分析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政策建  相似文献   

16.
李建新 《人口研究》2002,26(6):14-19
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以及相关解决人口问题之道历来有三种立场和观点。三种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产生了三种解决人口问题之道 ,这就是西方学者总结的“减少刀叉派”(即马尔萨斯主义主张 )、“增大馅饼派”(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 )和“制度改进派”(结构主义主张 )。本文检视和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与解决之道 ,指出在新形势下 ,“三派”合一是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人口分布及城市基础设施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人口分布是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复杂结构现象。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要求城市人口分布结构上趋于合理。合理分布不等于平均分布。事实上,很难要求各级别城市、各地区城市的人口分布在结构上完全达到齐头并进和同步化。我国现阶段城市人口分布上的差别大是结构动态过程的一大特点。它反映客观因素的多方制约和过程的规律。本文特别提及我国城市人口分布受城市基础设施的一定程度限制。 按《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城市人口的统计有两个口径。其一是城市市区人口;其二是城市地区人口,包括市区和所属农村的人口。本文所讨论的城市人口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现阶段,我国城市市区的农业人口要比非农业人口多。1993年,全国城市市区年未总人口为43071.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17709.46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了农村排斥力、城镇吸纳力、乡村就地转移力等三大内动力对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在目前条件下,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都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世界性的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人口迁移”。我国解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发展较慢,至今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84.6%)。河南省农业人口比重更大(91.2%),是全国29个省、市、区中农业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但是,河南省同全国一样,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将会有较多的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