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伦理学界在道德本质问题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社会本质论伦理学,一种是主体论伦理学,并且评价了以上两种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得与失。其次作者提出自己关于道德本质的新见解。指出实践是分析研究道德本质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说明道德就其本质而言既是社会关系的调节方式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实现的方式和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道德最终是要在和谐的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间确立一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的本质,是使道德情感成其为道德情感,并与别的情感现象相区分的道德情感自身内在的规定性;道德情感的产生,是各种生活情感单向性、排它性、膨胀性的必然要求;道德情感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它表层本质的规范性和深层本质的统辖与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道德,就是人们在一定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所生成或向往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则,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特殊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现象。道德现象存在于人生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和信仰领域。  相似文献   

4.
生成论主张人与世界的统一,强调把研究对象还原于人类生活本身,注重事物的发展过程,肯定其中的动态变化,强调当前状态,重视个体的能动性与个性差异.这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对研究道德的本质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德从两个方面对道德学的净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是区分了道德学与政治学并使后者服从于前者,从而使道德学与政治学等通常所说的社会学科划清了界限以保持其学科独立性。其次是通过对幸福主义(功利主义)的批判净化了行为的动机,澄明了道德学的义务论本质。作为一门纯净而神圣学问的道德学的目的和特征决不能从“利益”而只能从形而上学的高度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实践运用提供先验的“道德律”,只有动机是出于敬重道德律的意志自律的道德义务论才是真理,也唯有如此才能保持道德学的学科独立性、自足性和神圣性,才不至于沦为功利主义和政治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6.
任何道德建设必须以一定道德原则为核心,但道德建设依据的原则,不能建立在抽象的道德原则设定上,必须建立在由现实社会所决定的现实的道德原则之上.如果把道德建设建立在抽象的,没有现实必然性的原则设定上,既使这些道德原则及以它们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看来多  相似文献   

7.
基因技术增加了人类治愈由于身体和生物学原因所致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并无助于社会心理问题或文化问题的解决,例如人类的道德教化问题.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创造性是以自由为前提的.没有自由,人就不能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朝向生物机器人的人的技术化是基因技术的幻象,这种生物机器人将人所处的环境和同伴相分离,因为除非将人杀死,否则人的意志不能被取消.人类求生之意志(生物系统之保存)是人类一切愿望的来源.倘若基因技术不能规定这一意志和人类独立的精神能力,那么通过基因技术实现人类的道德教化也无从设想."新人"在此只能表明生物学意义上的新特质,而不是道德或精神上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个体在道德上都是主体。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依靠道德主体的私人权力来维系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道德本身并不是目的,道德不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工具,道德起源的原因在于它大大降低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成本,从而更好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道德内生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中,同时受其它社会制度影响,并影响其它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浅析道德权利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权利是主体追求和维护合理利益而享有的 ,具有价值合理性和道义支持的权利 ;人的自由、利益、主体地位是规定道德权利之本质的三个基本要素 ,道德权利的内在底蕴在于三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道德场的本质在于,道德是一种场存在,道德场是道德情境中的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道德主体是道德场所有场态物质中最根本、最活跃、最具能量的场态物质,道德场是心理场、情境场和社会场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关于道德的认识是最模糊、最混乱的,把规范体系、教义、习俗、观念、行为方式当道德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混乱的认识不仅造成道德推理违背基本逻辑规律,而且造成道德构建的保守僵化。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分清道德与其他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边界,将道德从政治、宗教中剥离,厘清道德与伦理、法律的关系及道德的公共域问题,明确道德的正向价值取向。基于正向价值取向的道德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封建社会价值取向及其道德观,不能离开对亲属群体关系和习俗的考察。维柯认为,有三种最主要的习俗,在一切古老民族那里都存在,即:“(1)它们都有某种宗教,(2)都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3)都埋葬死者”。他进而指出,一切民族都是从这  相似文献   

13.
道德评价的根据再认识——从道德的本质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只有人的用心,主观能动性才存在善恶问题。善恶仅为动机的属性。道德评价的根据只能是行为的动机。否定动机论是我国当代伦理学的一大理论误区。效果本身无所谓善恶,效果也就不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为道德评价根据的“统一论”,也不成立。动机论与效果论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容有第三条道路存在。“统一论”的认识论根源是:把对行为的理想要求混同于道德评价的根据;把对动机的考察方法混同于道德评价的根据等。重新审视康德的动机论,他把动机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是无懈可击的,其错误在于他对动机作了绝对非功利的解释。从伦理思想史上看,动机论和功利主义是可 以统一的。边沁、穆勒修补效果论漏洞的过程即是不断向动机论让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是两种关于道德性质、功能、作用等的伦理学说和道德价值理论。道德目的论以道德为目的 ,认为道德本身即具有内在价值和目的善 ,道德工具论以道德为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 ,认为道德只具有外在价值和手段善。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但都未能科学地解决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犯了割裂目的与手段的错误。新道德应当超越道德目的论与道德工具论的对立 ,实现道德目的与道德手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本质问题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与原子主义的观点根本不同,语言的本质是关系,这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结论。关系是系统的灵魂,语言系统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联系构成的网络。语言的本质问题是讨论一切语言问题的基础,相关语言的其它问题都是由语言的本质问题派生出来并由它规定的。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培养是通过知识传授这一教育的基本功能完成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教育者 都能对知识有一个真确的理解。知识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本质的统一性、真理的相对 性、体系的开放性等特点被许多人所忽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在全社会特别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中确立起正确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企业、市场功能的分析,以及对企业组织、市场组织形式演变的考察,探讨了企业集团存在的原因和本质.文章认为,企业集团是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通过市场协调替代企业内部协调,既可降低企业组织的行政费用,又不增加市场交易费用,从而使经济运行的费用降低.这就是企业集团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从技术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人的生产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全面进步。由于技术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把技术看成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技术的本质被遮蔽起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们在欲望和功利的支配下,技术变成了万能的、无所不成的魔力,技术的工具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其遮蔽的程度就更加扑朔迷离,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技术的异化、对抗以及不和谐。对技术长期遮蔽的原因作以澄清,首先必须对技术的本质作以清理,以便清除技术遮蔽的屏障,使技术真正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方式和大地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20.
《圣经·创世纪》讲,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然而,当人类走出中世纪的蒙昧之后,却一步步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不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上帝;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它不仅在宗教批判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