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人、翻译家、学者穆木天对中国新文学——尤其是东北新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诗歌创作以1931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提倡"纯粹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不可或缺的存在;后期受时代的感召,成为为民族解放摇旗呐喊的战士。考察穆木天的生平创作道路,对他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的、成为他创作内源性因素的是故乡东北大野,是他的"东北情结"。笔者以穆木天诗歌为例,从风格的变化、意象的选取、情感基调等方面论述穆木天的"东北情结"。  相似文献   

2.
鲁迅虽长穆木天19岁,但他们同属于我国现代文学开创时期的作家.新文学开创时期穆木天是鲁迅的敬慕者、追随者.左联时期穆木天曾在鲁迅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左翼诗歌运动的领导工作.后由于穆木天的被捕,在穆木天被释放后鲁迅曾对他产生过误解,后明白事实真相,很快化解了误解.鲁迅逝世后,穆木天非常怀念鲁迅,在几首怀念鲁迅的诗中,他都认为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照日本文学史和诗歌创作,溯源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和作品,可以初步梳理出日本文化对穆木天的影响:第一,在日本,穆木天开始接触象征主义,日本文化的“物の哀れ”传统、法国象征诗的传入、世纪末的社会时代背景共同促成了日本象征诗歌的繁荣,为穆木天接触并“完全入象征主义的世界”创造了条件;第二,在日本,穆木天的情感生活体验使他产生了诗感,创作出了《旅心》中的绝大部分诗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穆木天与创造社的关系。穆木天参与刨造社各个时期的活动,是发起人之一。穆木天的诗论和诗作属于中国式的象征主义,丰富了创造社的创作方法。他的诗论、诗作独具特色:纯粹诗歌与国民诗歌的结合,统一性与持续性的结合,造形美与音乐美的结合,民族彩色与异国薰香的结合。穆木天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扩大了创造社的译介范围,成为创造社中法国文学研究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卡明斯模仿中国诗画家想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歌明确表达出对中国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他创作的不少诗本身就是画,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另外,卡明斯的诗画其形其意模糊变化,与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模糊审美标准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穆木天的诗歌写作与他的诗论主张相辅相成.作为"纯诗"理论的引进者,穆木天也是向"大众化诗学"转变最为坚决的其中一位.梳理穆木天的诗论与诗歌写作,并不是为了以任何"主义"或诗歌观念来证明穆木天的"进步"或"退步",而是希望在分析穆木天转向的同时,重审"纯诗"与"大众化诗学"的对立,以期寻回诗歌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华新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新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对新世纪马华新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国性的多种面貌进行探讨,从马华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中华情结和汉字的文化示意作用三者中挖掘马华新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缘关系,借以促进中国新文学与马华新文学的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穆木天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木天是在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里浸泡过的,他钟情于象征主义。他的《谭诗》和《什么是象征主义》等论文是对象征主义的感情描绘和理论阐述,具有无可争辩的理论与史料价值。他提倡纯诗,追求艺术美。他的《旅心》从内涵到外延都显示了象征派的品格,但不朦胧不晦涩,易被人接受。加入左联后,他是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其诗风转入大众化、民族化。《流亡者之歌》美学价值降低了,但比其他诗歌会成员的视野开阔一些,题材重大,代表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阶段,一种流向。穆木天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必将是他的关于象征主义的诗论和创作;而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尚待人们去开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既有的新文学描述的质疑中重新认识穆木天五四时期文学批评的“文学史”价值.文学革命倡导中的“意识形态”泛化,导致新文学初始期非文学之流弊,这在本世纪中国文学中有突出的表现.穆木天五四时期的文学批评切中这一弊害,虽在当时未产生影响,但因其“合理性”,在尔后的新文学发展中得到历史的回应.文章通过穆木天的个案分析,建构新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0.
穆木天早期留日经历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代表性。日本留学生涯使穆木天由立志工业救国,转而走向文学,沉溺于象征主义,继而写作了被称为中国象征主义宣言书的《谭诗》,期间他的创作激情也得以激发,出版了诗集《旅心》。日本成为穆木天文学的起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穆木天以后的文学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二年,穆木天在为中国诗歌会主办的《新诗歌》创刊号起草的《发刊诗》中,根据“左联”的倡导,明确提出了“要捉住现实”,“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的主张。从此,伴随着蓬勃展开的革命诗歌运动,他开始了对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在始终“和革命共同着生命”的三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坚实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这是《穆木天评传》之一章,它以翔实的材抖,清新的文笔描述了现代著名诗人穆木天的难以忘怀的童年。衰败的封建家庭的影响,质朴的工匠和农民的启迪,故乡山野和乡土艺术的陶冶,为穆木天从“没落的地主儿子”成为“东北大野”和“东北大野养育的人民的儿子”、以至诗人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穆木天外国文学翻译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重要价值。穆木天与鲁迅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是“五四”以来不同翻译观的碰撞,是左翼文学多元构成的不同翻译观之间的碰撞,这有助于穆木天20世纪30年代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他的巴尔扎克翻译和阐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穆木天的巴尔扎克译著迅速消失在读者视野中,需要结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但也可见有着他自身素质的限制,相比之下他的诗歌翻译更具有根基性,但却更多地受到来自他自身主导意识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15.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文章通过对庞德诗歌和诗学观点的进一步研究,阐述了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技法、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以及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文化成就了庞德在美国现代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情诗歌已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也创作了为数不少的爱情诗歌。影响二人创作最核心的心理原因是李敖的唐璜情结和叶芝的童话情结,诗人的人生经历对这两种情结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两种表面上大相径庭的情结有着相同的本质,即都源于对完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立立同志: 你好!多谢你几次寄来你父亲穆木天的遗著《穆木天诗选》、《穆木天诗文集》以及你母亲彭慧的遗作《不尽长江滚滚来》,捧读之余,使我深受启迪;又读到你两次寄来你父亲所写有关我的诗和诗集的评论文章,更使我深受感动。大家都知道你父亲穆木天同志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启蒙诗人,是中国诗坛新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但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有深刻修养与敏锐目光的诗歌评论家。他所写的《郭沫若的诗  相似文献   

18.
文学革命倡导与新文学独立发展之间有不同的历史要求,新文学需要向文学审美形态转化与深化,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形态建设具有首要的意义。“诗”与“散文”的分裂,是19世纪法国文学引人注目的现象,对“诗”与“散文”及其关系的认识,是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审美建设的重要内涵。从中可见,陈独秀仅仅建立起了中法文化暨中法文学通道,更体现新文学独立发展意义的穆木天与沈雁冰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却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穆木天为‘嗷文化”的新文学注入了‘恃”的内涵,这有助于新文学向文学审美形态的转化,沈雁冰则更表现出对文学革命倡导观的延续和套用,在他的法国文学取向的文学批评中,“散文”与“诗”是截然对立而难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19.
同李金发相比较,穆木天的象征诗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穆木天就试图将西方的象征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和民族诗学融合起来,构筑民族化的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在他的早期诗歌(《旅心》)的创作中,也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民族化的倾向。《旅心》中的那种怀乡恋古的情调,那种不断求索的精神,那种爱国的情怀,那种自然主义的氛围,以及在意境和语言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诗派代表人物穆木天,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上都为中国新诗作出了巨大贡献。契合论作为西方象征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在经过中国象征主义诗派的接收和重组后,对中国新诗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穆木天象征主义诗学中艺术法则的分析,揭示契合对穆木天早期象征主义诗学以及对现代诗学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