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的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新时代农民的需要,具有"新"、"农"的特点。一方面,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应该根据农民的职业和家庭结构特点,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另一方面,农村住宅设计应体现农村的住宅特色,方便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现代的科学观、生态观等先进理念与农村住宅设计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人性的、生态的新农村住宅。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农村教育价值取向所归,其内涵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可通过教育目的、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加以把握。其中:"位育"的农村教育目的重视农村社会成员精神生命的发展,保证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持续性的主体动力作用;"全纳"的农村教育内容注重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又兼顾其文化个性和"实用"性能力的培养;"互补"的农村教育形式则确保农村"三教"发展的共谐,以使农村社会发展有"立体式"的教育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等新媒体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农民的认知结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传统图书出版中的"单媒体"思维缺少对农村受众的互动调查,同质的传播内容无法适销对路。在图书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发行渠道单一,鲜有图书推介制度和促读活动的问题。此外,在农村图书产业链的下游,衍生产品开发不够,城乡产业缺少互动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图书出版的效益。为满足农村市场和农民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化地提升农村图书出版产业链的效益,必须摒弃落后的图书出版思维,树立农村图书出版"全息"、"多元"和"互动"等"全媒体"思维,加强对农村读物的受众互动调查和多元选题开发,整体规划农村图书产品,建立政府引导下的营销网络,加强城乡互动沟通,深度开发农村图书出版衍生产品,并通过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农村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新农村"视角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若干有分歧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是传统农村劳动者,而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谓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指向城镇的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村的转移;不仅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也包括向现代化农业转移;不仅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也包括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的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断随着工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民现代化的渐进过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农村建设,保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协同并进,是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稳步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为深入研究农村教育,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对农村教育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1.从方法论层面探讨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2.总结"中英甘肃基础教育合作项目"经验,为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提供了崭新思路;3.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探讨;4.对农村课程"为农服务"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探讨农村教育课程缺乏适切性的原因及对策;5.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从实践层面来寻求出路;6.关注农村教育中公平、效益问题;7.如何处理农村基础教育与人口素质和就业的关系;8.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农村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在改造贫困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裂变公开与守规绩效兑现是建构社会信任的充要条件。从信任建构的二维性出发,农村党组织通过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取信于民",可以破解"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社会怨念。"未富先污"的山联村成功转型"美丽乡村",富含农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经验。从山联村经验来看,互联网时代农村党组织一方面应选培具有"新能人"特性的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农村党组织"上下级"关系协调的日常制度,增强农村党组织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夯实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应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村政策,"有诺必践"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创新农村事务合作共治,实现互联网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全方位"空间转移"。作者在追述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空间转移"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培养经济增长、引进新技术、加大资本投入、加速专业化生产、加强线路建设和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作为已承受国内市场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的农业领域又增加了国际市场风险的冲击,由此,作为在农业农村领域起稳定作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倍受学术界、理论界和广大实践工作者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加入"WTO"与农村社会保障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开国 《中华魂》2020,(2):17-18
老词渐淡,新语不断。提起当年曾让农村人既惧怕又无奈的"上河工"这词,现在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甚至许多年轻人恐怕根本不知道这词的意思。然而,这词对于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且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多年,后又加入水利行业的我来说,早已刻入脑海和融入到血液之中,这辈子肯定忘不了了。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皖北农村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过度"离农"、"离皖"的倾向。这种现象与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的强劲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引导以及皖北经济社会的落后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设职教大省",实现安徽整体在中部率先崛起,必须正视和解决皖北农村职业教育"离农"与"留农"、"离皖"与"留皖"的矛盾,充分发挥皖北地区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加快皖北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和促进皖北农村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公司法》中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剖析,阐述了其中规定过于原则化和缺乏可操作性的疏漏,并以此分析为前提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立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日语也使用汉字,日语和汉语中有一些相互借用的词。"运营"这个词在日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从词典中有无"运营"词条入手,搞清其出现的大概时间,通过中文报纸上出现的有关"运营"的词例,观察其词义的变化。透过"运营"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大概时间及其词义变化,就汉语"运营"一词是否日语借词及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为行将没落衰败的封建制度唱出的一支"挽歌".它用艺术形象展现了所谓"康乾盛世"这一表象掩盖下的种种"末世"征兆.贯穿、笼罩整部小说的是浓烈的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这种气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时代气息,是没落腐朽的封建阶级在濒临死亡之前散发出来的.作者以作品结构来渗透这种气息,以情节高潮来突现这种气息,并赋予这种气息以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1]的创作是作者个人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集大成,而本书的接受过程也是在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在接受过程中,虽然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之外,其实还是有些文化含义贯穿始终,本文择其要者加以论述,分别是强烈的政治教化功能,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The Bells”的音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ells是一首四节不规则颂诗,连续讲述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一节都有它自己的金属钟声:雪橇的银铃、婚礼的金钟、铜的警钟和铁的丧钟。这四种钟声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不同态度。"音必须像是义的回音",作者对音素的使用成功地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无地队”现象极其产生的原因和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无地队”改造的途径,提出了政府、开发商各司其责,政策、开发互补的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启蒙时代》从叙述内质来看,是以文学的方式揭秘一代人的心灵成长历程,王安忆“文革”思想的历史叙述是在建构一种时代启蒙、一种人生意义上的启蒙,这才是时代启蒙的“成长”真相。  相似文献   

18.
萨特"承担责任"的思想遭到的误解颇多,如在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的关系、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一个人是否应对自己的选择负全责、"承担责任"的思想是否可能成为人们不负责任的借口等问题上都有。对此应根据萨特的原意作细致的辨析,消除误解,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对"委蛇"一词从文字上进行了考析探讨,认为该词是字各有义的合成词;"委蛇"之"蛇"的读音应是"也"的上古音(同"移"),"也"为"蛇"的古字,其上古音也是"蛇"的上古早期音;词的书写形式多样不能说明其文字就是表音不表义的,而要作具体分析;"双声叠韵之字"不可求诸文字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