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目标体现了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其有效性是确立会计目标的依据。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及其有效性与欧、美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差距很大 ,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现阶段 ,我国应按照“受托责任观”来确立会计目标。当我国的资本市场充分发展 ,资本市场趋于“有效”后 ,再按“决策有用观”来重新确立我国的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规范性会计目标中衍生出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来源与概念为研究出发点,结合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经济的会计目标。针对我国目前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这一国情,现阶段应采用受托责任观,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陈述其理由。  相似文献   

3.
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必须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从会计目标的概念及主要观点入手,通过对美、德两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比较分析,指出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其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则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选择真正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讨论国际上近年来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成果,尝试以新的视角剖析Ohlson和Feltham的“净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所构造的两个数模,探讨在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中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为中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理论基础性研究在我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起点——会计目标未能得以明确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会计本质的探讨,结合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得出会计目标的定义,介绍了会计目标的两种主流观点,论述了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中国特色的会计环境的主要特点,得出定位我国会计目标应该把握的重要原则,最终探索性地定位了当前中国的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会计目标应在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信息主要需求者,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确定.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有成份所占的比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使国家以所有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成为现阶段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这决定了会计目标具备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这两者的兼容性特征,而这种兼容性在中国会计实务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现有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作用的研究突出会计稳健性的收益,较少关注其成本.文章以2010-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稳健性的成本效益出发,考察经营风险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分析会计稳健性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信号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经营风险高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更低,经营风险低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会计稳健性传递了资本市场风险信号.本研究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经济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稳健性的经济作用,会计稳健性准则的制定如何结合政府监管和公司内在激励的需要,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外资本市场会计研究起源于对会计盈余与股价回报的关系讨论,这些讨论表明会计盈余能够传递影响股价的信息,但是研究模型的解释力不足导致随后寻求更加精确预测盈余的模型和方法;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市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可能是非有效的,表现为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基于非理性行为假设的行为金融研究成为目前及今后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国外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不仅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以及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兴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的迅猛发展。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制度背景以及证券市场迥然有异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我国资本市场带有明显的转轨经济与新兴市场烙印,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适用性如何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会计目标两论关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梳理关于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两论关系学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应用系统论,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目标的两论与会计职能的两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会计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分析“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等会计目标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对会计目标的新认识,并提出了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目标应为“信息需求与效率论”的观点,使会计目标能充分反映出会计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境地:提供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不同信息、提高证券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1.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应该达到的境地或结果,是会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明确地、及早地确定我国会计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关于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种观点,研究了新经济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最终提出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为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2.
分割资本市场之间的会计信息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双重上市公司披露的境内外会计信息是否在分割市场之间传递以及哪些会计指标能够向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的分析表明,A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因素;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有投资于大公司股票的偏好;上市公司是否拥有国有股是两个市场投资者选择股票的重要因素之一;境内外会计利润的调整值不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用信息;我国双重上市公司披露的两套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传递是非对称的,境内报告的会计信息可以传递到香港市场,但境外报告的会计信息却较少地传递到中国内地市场。因此,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分割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国际惯例趋同步伐的加快,推广全面收益的经济环境将日益成熟.通过阐述全面收益的内涵、包括的内容,论证全面收益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用与以往不同的角度.从微观上看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来研究全面收益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会计收益观做了比较,突现全面收益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正推动着会计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较量的过程。中国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不能放弃国家利益,这也是中国会计保留中国特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的出发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目标两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形成了浩瀚的会计目标研究的文献。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决策有用观逐渐被广泛采用。它表明为用户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对于我们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和夯实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的具体情况,从财务报告目标、会计计量和收益决定等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对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提出,全面把握财务报告基础概念转变及其影响,有助于准确理解新准则的相关条款并正确进行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要采用的是以收入费用观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2006年2月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多地方也引入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揭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趋势,并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目标属于会计基本理论范畴,一般认为,明确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在信息论和系统论被普遍接受后才出现的。财务会计目标有两大主流一是受托责任学现;二是决策有用学观。在会计环境的演进下,对务会计目标的合理定位应该是一种融合观。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制度变革,会对资本市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引起资本市场重构。而资本市场重构必然导致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包括会计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股票定价模式的转变、股权激励和发起人股份流通、以及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还有收购兼并等方面的变化,就有可能引起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以及会计欺诈、会计信息披露等行为的演变。本文所预测的会计行为变化可以成为会计研究人员的实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引入可持续发展市场因素过程内含的某些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之间能够有效替代的时滞 ,要求政府手中有必要的资源来消除该时滞造成的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因素 ,调节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化解积聚的风险。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理解就是要通过金融控制来获取改革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但在实施金融控制以消除某些风险的同时 ,这种制度安排又会造成新的风险。要依靠资本市场来化解社会风险 ,必须要让更多的微观主体有机会和能力来交易和管理风险。这一动态过程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