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堂集》的副词丰富而有特色,通过考察其用法,分析其特点,认为《祖堂集》副词具有不同的时间层次,组合灵活;同一个副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功能复杂;同一个语法意义又可以用若干个副词表达,聚合较多;副词的发展尚不完全稳定。文章兼及探讨了《祖堂集》中一些特色副词的用法及源流,为副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祖堂集》中出现的唐代新复音词汇单位与《汉语大词典》作比对分析,从义项设立的角度来探讨《祖堂集》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作用,以期能对唐代文献的阅读和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祖堂集》中出现的唐代新复音词汇单位与《汉语大词典》作比对分析,从词目收录的角度来探讨《祖堂集》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的意义和作用,以期能对唐代文献的阅读和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祖堂集》是晚唐五代重要的语法资料,词缀又是其中非常突出的语法现象。该文对《祖堂集》的附加式构词法进行了详细考察,揭示了现代汉语附加式构词法由双音节化向多音节化发展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5.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6.
《祖堂集》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本文以岳麓本、中州本为例,对《祖堂集》在校点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几部重要的白话小说中,语气副词“好道”主要出现在百回本《西游记》里;语气副词“早是”主要出现在《水浒传》《金瓶梅》里。从这两个副词的使用情况看,它们当是吴语区的方言特征词。据此我们推测这三部明代白话小说的作者可能就是吴语区的人。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祖堂集》和唐五代以前佛典里的 5类特式判断句进行描写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出每一种特式句式的特征,指出《祖堂集》5种特式判断句在之前的佛教文献中均能找到源头,凸现了二者语法现象的特殊性,对系词“是”后置判断句的来源问题提出了新见。  相似文献   

12.
语气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表示说话人的语气。《诗经》中语气副词使用频率极高,且用法多样,很有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祖堂集》作为我国古代珍贵的禅宗文献,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极重要的语料价值。但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由吴福祥、顾之川点校的《祖堂集》二十卷本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文章就该点校本的校点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订正补缺工作,以期在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更加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4.
《祖堂集》作为人物传记式的禅宗灯史,在记述禅师的生平履历和传法故事时,带有明显的戏剧性特征。从其叙事注重发挥语言和动作的戏剧功能,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善于设置戏剧情境,营造滑稽幽默的喜剧故事四个方面探讨《祖堂集》叙事的戏剧性特征。《祖堂集》叙事的戏剧性特征有助于接受者了解禅师的戏剧性人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部灯史的文学价值,同时应注重研究禅宗灯史乃至禅宗的世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县方言的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老乞大》四种版本依次反映了元、明、清三代语言的使用情况。对其中因用词不同而造成的异文进行比较,考察语气副词的更替演变,可以从侧面勾勒出元、明、清三代语言的发展变化。《老乞大》四种版本语气副词的历时更替,既能反映其词义演变规律,也能反映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元、明时期,清代语气副词由隐而显,使用频率增加,这表明当时语言的使用更追求严密性,更突显说写者的主观性,讲究交际中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作动词用的"竟"在历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其他用法,但一些用法陆续被时代淘汰,而作为副词的"竟"在明末的《型世言》中则用法多样。通过历时角度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竟"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跨类副词,乃至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8.
"底、之、者"构成近代汉语名词化标记的系统,借鉴现代汉语名词化标记的概念,对《祖堂集》中三者的语法功能和分布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近代汉语助词"底"与现代汉语"的"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探讨"底"过渡为"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世说新语》的时间副词作穷尽式的调查,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发展变化,总结其特点,以管窥中古汉语时间副词的面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副词约占整个副词的30%,时间副词的研究对整个副词的研究、时间表达的研究、词序的研究等都会有重要的意义。《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分层研究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古汉语副词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中古汉语新兴的时间副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还远不能和承自上古的时间副词相抗衡。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语法化学说的指导下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形成,认为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五种:他类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同义复合形成新词;句法结构固化为语气副词;跨层结构凝定为语气副词;附加后缀形成新词。形成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种:汉语自然音步规律对双音节语气副词的形成产生影响;语气副词的平行虚化现象普遍;重新分析和类推成为语气副词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