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的数据,研究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高龄老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进行的,而感情交流在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子的代际支持在维持改善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估算了纠正偏差后的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和失能期望寿命(可称为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首次对发展中国家高龄老人分年龄、性别与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死亡率和健康的多状态转移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和起点年龄的生活自理能力状态有很大关系。将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和卧床不起天数数据相结合,文章还分析了高龄老人临终前痛苦程度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并根据中国高龄老人的研究结果讨论评估了在人口老化进程中,老年残障期大扩展、相对减缩与保持均衡的三种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龄老人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健康、患病和自理状况,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1)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的健康质量,这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2)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率性别差异;(3)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探讨了慢性躯体疾病和认知损伤在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和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第三期调查,本文对中国老年人1992~2002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992~2002年十年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率平均年下降l%。其平均年下降率具有如下特点:高龄老人高于中低龄老人;城镇老人高于农村老人;男性老人高于女性老人;非文盲老人高于文盲老人;有配偶老人高于无配偶老人。  相似文献   

8.
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评估中国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从多维角度分析影响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和提高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龄老人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服务调查的数据对高龄老人生活照料、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城市女性高龄老人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对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存在着高风险,面临着生存危机。为改善女性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构建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 (1998)》所提供的资料中筛选出有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会完好性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将这些指标的加权值进行量化处理。发现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最高 ,生理健康的平均等级分最低 ,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功能的平均等级分居中。同时 ,还发现中国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女性高龄老人 ;80— 90岁组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 90— 99级老人 ,更高于 10 0— 10 5岁级老人 ;城镇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农村高龄老人。  相似文献   

12.
京津沪渝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0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的部分数据,分别从物质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文化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对中国4个直辖市1199名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对中国高龄老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与城镇高龄老人相比,农村高龄老人在许多方面都面临劣势,他们只享受极其有限的退休金、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丧偶率较高,因而更多地依靠子女养老。中国农村女性高龄老人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劣势。与男性高龄老人相比,女性高龄老人更可能丧偶,在经济上的依赖性更强,而且长期照料资源的可获得性更差;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更可能遭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缺损而陷入较差的健康状态。中国需要在老年保障和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给城乡女性和男性老人带来平等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城镇青年注重隐私、倾向于独立居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动,城镇老年人独自居住将成为未来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本文选取"老人有心事时是否与家人倾诉"与"住房来源"变量作为有效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估计空巢对老年人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作为对比。结果显示,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空巢老人缺少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在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明显欠缺;同时由于自身健康、生活等条件处于劣势,空巢对于弱势城镇老年人(女性、高龄以及无配偶的老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缺乏物质生活保障、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机会使得城镇空巢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产生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的减少对空巢城镇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存在显著的损害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通过重点关注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从居住模式角度研究中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为探究居住模式和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女性独居老人自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状况调查数据,从中选取女性独居老人,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讨论了影响女性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独居老年女性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中,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最直接。生理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心理因素体现,而社会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2001年北京市老龄协会对百岁老人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百岁老人的一些基本状况、健康质量、长寿老人的养老模式、从经验养生向科学养生的发展趋势;探寻百岁老人的健康长寿之路,使老人和高龄老人从中获得启示;了解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照料需求,为他们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使北京市的百岁老人更幸福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7.
2000-2005年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西北人口》2008,29(4):33-36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5年高龄老人长寿健康调查的追踪数据,对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两次调查的对比分析和同批人比较。对比分析发现,2005年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2000年有所下降;而同批人分析表明,尽管整体上看高龄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五年间有所下降,但其内在的各种不同纬度变化却体现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2015年广东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的特点以及5年的主要变化.广东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较好,绝大多数老年人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自评健康为主,健康与基本健康的差距缩小;男性健康状况好于女性,性别差异缩小;高龄老人自评健康的减幅趋稳、 生活不能自理的增幅较大.城市老人健康状况总体显著好于乡村、 而且性别、 年龄差异小于乡村.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地区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与其他区域之间.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对高龄老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三十几位75岁以上"空巢"家庭的高龄老人和一般家庭生活自理困难高龄老人的个案调查,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更真实、深刻地反映中国城市高龄老人的特殊保健需求(照护需求)的现状和在现有环境下获得社会支持的方式和渠道;考察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老人需求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社会支持的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纵向数据(1998~2005年),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进行考察,并基于Cox模型对社会支持于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社会支持的影响机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我国的现实意义来看,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是针对不健康的人群起到了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和健康变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另外,社会支持中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对改善我国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