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0年代与互相攻讦的左右翼文学相区别而存在的自由主义文学群体以理性和个性为共识,以大型文学杂志为平台,试图构建一个包容而理性的文学生态,从而实现文化上改造社会的目的。在此生态下的文学接受,呈现出独立、审美、带建设性色彩的接受样态,为现代长篇小说在1930年代走向成熟作出了贡献。抗战的爆发中断了自由主义文学的常态化发展,传播接受生态的建设仍处于雏形阶段,其局限性表现在时间的短暂和空间的狭窄上。但即便如此,自由主义文学中的长篇小说传播接受仍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我们重视与肯定。  相似文献   

2.
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出现的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曲艺术领域 ,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倡导戏曲创作要真实、通俗和自然 ,要摈弃虚伪、迂雅和做作 ;倡导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开始盛行一时 ,戏曲中语言的通俗化使其更能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人情百态 ,且易于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强劲的势头突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把文学作为政治工具的束缚,在文艺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开放初期,以王蒙为代表的一批中年作家最早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紧接着,刘索拉、徐星等青年作家以更新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文坛的瞩目。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后新潮小说的出现,形式主义浪潮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全面的颠覆,他们提出的"原始态"、"零度情感"、"自然人"、"本能主义"、"陌生化"和"语言崇拜"等原则已经使文学创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西方都出现了蓬勃的文艺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和中国明末清初的文艺思潮。二者有同有异 ,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的现代包装,带来了全民化消费的历史性巨变。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的驱动,通俗艺被推上了主流艺形态的“王座”。它不仅逐渐形成一股其势汹涌的思潮,而且深深浸染着一代人的社会心理。静析通俗艺的历史功过。立足民族化发展前景,唤醒主体化意识,重新确立整体化结构,是当代艺刻不容缓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从个性主义、个性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特点 ,有关文艺创作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对个性主义文艺思潮进行了简要地阐释  相似文献   

8.
吴中向为人文渊薮,但明开国后吴中文坛倍受摧折,加之洪武、永乐以来朝廷以科举等手段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进的意识形态统一运动对文艺造成的全方位的干扰,吴中文坛也不能不受此影响显出一段较之前代稍为阒寂的阶段。但这种情况从天顺、成化间已逐渐发生改变,而贯穿这一衍变过程的即是对文艺的审美特质的有意追求。这种演变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天顺到成化中后期,代表人物有吴宽、王鏊;第二个阶段是从成化末到弘治年间,代表人物有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悖论性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各种形式主义和传统历史主义的挑战者崛起于新时期文坛 ,显示出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向历史文化深层拓展的强劲势头。然而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全面审视 ,它尚未摆脱文学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颠覆大写历史与陷入小历史相对主义、强调历史的心理情感性与走向历史不可知论、迷恋边缘意识形态与迷失于意识形态边缘之间的悖论性处境 ,这些困境的克服当是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陆贵山 《南都学坛》2005,25(1):55-57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本土的,但大量地表现为外域的、西方的。我们要重视对当代中国本土的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和学术总结,提炼出真正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理念。同时要承接和吸纳西方文论本土化的成果,解决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自觉地整合各种文论学理系统所包含着的合理因素,建构起涵盖"文"与"史"的关系、"文"与"人"的关系、"文"与"美"的关系和"文"自身的关系的及其相关学科形态,诸如文艺社会学、文艺人学、文艺美学和文本学有机融合的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体系。处理好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科学文论和诗学文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思想方面,受过鲁迅"命运性"影响的陈映真与鲁迅之间确实存在很多共通之处,然而二者的差异同样不可忽视。正是历史语境的变迁及影响,造成了二者文艺思想叠合与参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变迁做了简要的回顾,并把握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线索由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变化是一个从反叛到回归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去透视西方美学思想变化的内在根源,对这三种思潮做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思潮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学观基本上是从作品、作家即创作范围来界定“文学”的含义的 ,这种思维定势导致不少人把文学思潮等同于创作潮流。文学艺术事实上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文学思潮属于观念层面 ,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系统。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群体性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14.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应坚守真正的人民性立场,正确处理生活真实与观念现实的关系.作家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社会良知的匮乏必然导致伪现实主义的泛滥和读者与文艺作品的情感疏离.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二元并行论难以成立,那种认为创作方法可以纠正或补救世界观弊端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理论的跨学科引介,不仅掀起了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而且刷新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建构而成的文学思潮史开始受到普遍质疑,许多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纷纷涌出历史地表,包括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重新界定,解除"创作方法"论对它们的障蔽,也包括对古典主义的辨析和对启蒙主义的发现,填补原来思潮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是当时颇具自觉意识的“文儒”型士人之一,虽然其文学观念受到了家族文化传统,尤其是祖父王通的重要影响,并接受了《文心雕龙》中“原道”、“征圣”、“宗经”等理论认识,呈现出重“儒”轻“文”的复古特征;但在文章创作中却体现了复古文化观所不能框范的鲜明的审美意识,其中包括不平之气的抒发,重视辞采的华美,强调音韵和谐等颇具审美意味的主张,因此王勃的文学思想以一种更加强调文学审美性的特点体现了时代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渼陂是唐代长安地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渼陂以其秀美的景观吸引着一大批文人士子前来观光游览,而历代文人士子则在渼陂留下众多优美的诗文篇章。在陕西省政府大力开发渼陂旅游文化景区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唐代渼陂文学作品作为本文的研究目标,并试图以上述文本为基础,勾勒出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思想脉络。本文主要运用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的史学研究方法,尽量站在古人的处境分析文本中蕴藏的思想内容;在上述基础之上,本文还试图将渼陂文学作品和渼陂的时代兴衰、唐代文学思潮联系在一起,最终抽绎出一条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学文学理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今存在两种文学理论:一种是创作文学理论,一种是教学文学理论。教学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际、创作文学理论均脱节,在整体上缺乏宽容的学术精神、美学的价值判断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教学文学理论必须改变现在的陈旧落后状况,吸收国内外文学创作和创作文学理论的最新成果,走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一系列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和,现实主义则是有相应审美意识、艺术原则规定性的文学艺术现象。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相互不能替代、各具强健生命力的奇观,它们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总体生命律动大体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情况。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同社会变动有着带规律性的密切联系,我们能从中获得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启迪。展望新世纪,可以预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会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继续变换着花样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文论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的文论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梯,涉及了一些重要的现代理论命题,对中国文论现代范式的创构有重要的贡献。梁氏文论的精神内核与方法特色在当代文论建设中仍值得我们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