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作为具有明显政治功能的宗教,对素有“伊斯兰世界盟主”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其典型意义莫过于对沙特君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沙特君主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明显的伊斯兰特性,并保持到现在,这一特性保证了沙特政策的连续性及政权的稳定性,成为现代沙特的立国之本.本文试从以沙特家族为核心的世俗权力和以乌里玛阶层为代表的宗教神权两方面作一探讨.一、历史渊源沙特君主制的伊斯兰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沙特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和摇篮,是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圣城的所在地.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沙特兴起了著名的伊斯兰复兴改革运动——瓦哈比运动,即1744年沙特家族的穆罕默德·本·沙特同瓦哈比运动的倡导者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比达成协议,沙特家族为瓦哈比主义提供保护和支持,瓦哈比主义则为沙特家族的统治和扩张提供合法性,结成著名的宗教政治联盟.1793年瓦哈比去世后,阿卜杜勒·阿齐兹继承教长职位,从此瓦哈比派的教长一直由沙特家族的领袖担  相似文献   

2.
60年代末7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开始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政者动用国家力量扶持伊斯兰教,想利用宗教巩固政权;一是中下层人民和一些团体利用伊斯兰教作为反对统治当局的武器.由此可以看出,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一般宗教复兴运动不同:它不仅是一场宗教文化运动,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在这场运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阿拉伯社会不可或缺的流通工具,阿拉伯货币经历了从"寄人篱下"、"自立门户"到"众币争辉"的发展历程.其产生和发展折射了阿拉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和艺术的发展状况,成为人们了解和透视不同时代阿拉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下面我们将根据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倭马亚朝时期、阿拔斯朝时期、艾哈迈德·突伦时期、阿尤布时期、马木鲁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直到现当代这一时间顺序,描绘出阿拉伯货币史的简要轮廓.  相似文献   

4.
埃及首都开罗素以“千塔之城”闻名于世.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里的“塔”指的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每天按时登塔,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作每日5次的礼拜.数以千计的宣礼塔代表着埃及伊斯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历经千年,各领风骚,耐人寻味.伊历53年,倭马亚朝统治埃及时,埃及总督穆西勒麦·本·穆赫里德在开罗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为了使宣礼的声音传得更远,扩大清真寺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又在寺内建了4个高塔,这就是开罗宣礼塔的前身.伊历92年,该清真寺被推倒重建,并命名为阿慕尔清真寺.从此,宣礼塔成了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清真寺内往往建有多座宣礼塔,著名的爱资哈尔  相似文献   

5.
跨时代诗人及其诗歌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人分成信士和多神教徒.由于古来氏部落贵族的反对与迫害,穆圣被迫迁徙麦地那,拿起宝剑捍卫伊斯兰教,于是出现了许多伊斯兰信士为了真主的正道而进行圣战,为了捍卫神圣的伊斯兰教而英勇献身的动人故事.这一切都反映在当时的诗歌中.到了阿布·伯克尔时期,  相似文献   

6.
瓦哈比主义是300年前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创立的一种伊斯兰法学主张和理论。德尔伊亚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沙特和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建立政教联盟后,积极开展了旨在伊斯兰教改良的瓦哈比运动,最终导致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在现代沙特的社会发展中,瓦哈比主义为保持沙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维护沙特王室的政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据1987年12月15日《金字塔报》报导,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伊斯兰与今日穆斯林》的长篇文章.该文对美国一些报刊掀起的反伊斯兰宣传运动作了分析.文章指出用原教旨主义来形容伊斯兰复兴是错误的,因为伊斯兰复兴的历史并非始于近5年,它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杰马勒丁和穆罕默德·阿卜杜胡.那种把伊斯兰运动局限在伊朗经验中的看法是错误的.伊朗经验只能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阿拉伯国家的史学研究中,从穆罕默德先知传教始至倭马亚朝崩溃,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作伊斯兰时期,本文就这一时期的阿拉伯社会状况从下述几个方面试作探析,旨在抛砖引玉,求教史学方家. 民族矛盾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伊斯兰教,并迅速向外传播.这是半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其意义在于:在伊斯兰精神的感召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经典的汉译运动 明末清初,中国江南回汉杂居地区的经济最为发达,一场将伊斯兰教经典译成汉文的运动便在这里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费萨尔国王国际奖,据目前所知,包括文学奖和伊斯兰研究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于1979年起开始设立的一种奖金,用以奖励文学和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杰出人士。它在阿拉伯各国和伊斯兰教世界中,影响正在逐渐增大。1980年度的费萨尔国王文学奖为埃及的阿卜德·卡迪尔·库特博士与巴勒斯坦人伊赫桑·阿巴斯博士分别获得。消息传出,阿拉伯文坛反响热烈。库特博士所在的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特别是9·11事件后,"伊斯兰威胁论"在西方世界再次得到响应.本文试图说明这种论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当代伊斯兰世界面临的历史困境和社会根源,而正确的方法是从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伊斯兰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它放在社会和国际背景的约束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哈吉·萨利赫·安士伟阿訇有一件平生特别高兴的事:1987年他作为宗教界代表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宗教界代表列席党的代表大会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它在我国伊斯兰教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穆斯林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最初是一个法语词汇.它是指19世纪在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女性运动”的一场运动,是带有各种目标的多种团体和组织的集合体.伊斯兰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种,主要关注伊斯兰女性的角色地位.伊斯兰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在伊斯兰世界里,不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均实现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各个地区由于自身所固有的自然条件、政治因素、文化底蕴等的不同,在伊斯兰教与地区自身兼容和排异的过程中,会形成各自的特点,伊斯兰女权主义的发展也沿袭了这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目前看,这些变化对战后阿拉伯世界未来的文化走向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探,借此求教于有关专家和同仁。 一、有关伊斯兰教的阐释,从单一性、局部性向多样性、全面性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对外部殖民侵略、内部因袭守旧的反应,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等人领导并发起了伊斯兰现代主义运动,主张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合拍,调和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这对阿拉伯世界的觉醒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16.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是伊斯兰教近代改良派领袖,泛伊斯兰主义的著名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各国的团结与统一,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为此,终生未婚,在东方各国穆斯林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西亚北非地区民族独立运动曾波澜壮阔,蜚声世界,它们的领袖人物叱咤风云,在领导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中或在探索振兴民族和国家道路的过程中,根据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政治主张,乃至系统的政治构思,在本国、本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被一定的社会阶层或政治集团接受为信念、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了风靡一时的思潮,在历史长河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些思潮对推动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思潮则相反,起着消极作用.以下是近百年来西亚北非地区出现的几种主要思潮.瓦哈比主义与沙特阿拉伯瓦哈比主义发祥于阿拉伯半岛,旨在恢复伊斯兰早期的正宗传统,通过武力振兴伊斯兰,统一阿拉伯半岛.瓦哈比运动的直接结果是驱逐土耳其奥斯曼统治者,击败英国扶植的部族,建立政教合一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因此,该运动的意义己远超过伊斯兰教本身,而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宗教政治运动,是早期民族主义运动,也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早在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就有少量的罗马、波斯第纳尔(金币)及希木叶尔银币流通了.但是,那时期主要的交易形式依然是物物交换,流通货币还很少使用. 穆罕默德和艾布·伯克尔时期,仍然沿用过去的物物交换方式,包括穆斯林交天课,都用实物.到欧麦尔执政时期(634-644),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随着版图的扩大,阿拉伯商业活动频繁,前期流通的货币及物物交换的方式,已远远跟不上阿拉伯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欧麦尔下令在波斯制造银币迪尔汗,上面刻有伊斯兰证词.奥斯曼(644-655)时期,也下令铸造货币,上面铸有“真主伟大”的字样.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①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就是阿拉伯穆斯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例证. 一、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始起阿拉伯翻译运动始于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时期(公元7世纪后半叶),到阿拔斯王朝中期(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达到顶峰. 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鼻祖是哈立德·本·  相似文献   

20.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权威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是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的原文是阿拉伯语文,穆斯林们都尊称它为“安拉(真主)的语言”,即“凯俩目·安拉”。随着伊斯兰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