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洁 《决策探索》2013,(18):34-35
一名干部,如果在任上创造了很多显赫的“政绩”,但一旦工作调整,原来的“政绩”多半成了“半拉子工程”,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与之对比,有的干部在任上虽然没有拉升太多GDP指标,但却为当地民生做了很多实事,为了保护环境阻止了重污染项目的上马,“政绩单”也许不那么炫目,这样的干部算不算好干部?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到鄂南某县采访,一位在该县当中层领导的昔日战友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领导者还要不要重政绩、创政绩?如果要,为什么很多报刊文章宣传这里砍掉了多少政绩项目,那里拿掉了多少政绩工程呢?面对这些宣传,有些干部都不敢大胆地创政绩了;一些被赞为有政绩的干部,不但不觉得光荣,反而有些灰溜溜的。战友提出这个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对政绩问题作些正本清源的辩析。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有些干部出于眼球效应,集中全力打造一两个上级可以看、对外可以吹的"盆景""亮点",不断地为"盆景"锦上添花,而忽视了为其他偏远落后地方"雪中送炭",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公平,进一步拉大了两极分化,这种"盆景"政绩还是少一点好。基于此,本文试从"盆景"政绩的危害、原因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盆景"政绩的危害打造"盆景"政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一是拉大了地方差距。"盆景"美则美矣,但不能"一俊遮百丑"。门窗虽然奢华好看,里面的孩子却脏兮兮、营养不良怎么行?这有违公共资源均等化精神,让"盆景"挤占了过多的公共资源,产生了"马太效应",使先进的地方更加先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组部通报,2014年中央巡视组查出的19省份副处级以上超配干部四万名,目前已消化近40%;仍有近六成超配干部待消化。中组部称"全国超职数配备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达4万余名",这只是权力超载的冰山一角。副处级领导职数去掉了,享受"副处级"、"处级"等待遇的算不算超配?此外,正科、副科、主  相似文献   

5.
李芗 《领导文萃》2015,(4):23-24
<正>有违法治精神的"末位领奖"羞辱的不只是几个干部的尊严,而是法治文明。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法治之下的科学发展政绩才是真正值得彰显的政绩。如果不是有新闻图片佐证,外界大抵很难相信真有这样匪夷所思的颁奖仪式上演。2014年10月23日,陕西渭南市召开的2014年县区政绩考核会议上,有6个县市区因为"较差",被"邀请"上台"领奖",手捧"最后一名"黄牌奖状示众。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反对腐败、政治生态向好的大背景下,重用"改革促进派""政治上成熟干部"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在实际选人用人工作中,政治成熟型干部的标准却出现了变形异化现象,隐性标准大行其道、大有市场,好标准没有"真落地",好干部没有"好前途",导致官场"逆淘汰"现象,伤了好干部的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政治上"成熟"标准异化有哪些表现,深层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  相似文献   

7.
<正>组织部门要把好"数字关",以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指标在评价干部成绩、反映干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选准数字指标。在政绩考核指标的制定中,要在依照上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联系本地区的实际,综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官,必须有政绩。碌碌无为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出政绩,是群众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每位干部应有的强烈意识。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时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么有利于突出个人怎么做,怎么能博得领导欢心怎么做,一切围绕头上的“乌纱帽”做文章。这样的“政绩”越多,群众怨言越多,戏称这不是政绩,是“政疾”。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不仅是每一位干部必…  相似文献   

9.
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干部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为了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真正形成"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干部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为了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真正形成"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组部新近下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同时还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综合分析,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一、《通知》体现中央干部政绩考核的"新思维"中组部的《通知》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神,促进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的历史特点",赋予干部标准新的时代内涵;"伟大斗争",需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三个重大命题做出了科学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怎样是好干部?好干部要信念坚定,因为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  相似文献   

13.
正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这有力地打消了当前群众对破格提拔的一些质疑。值得思考的是:破格提拔为什么会被质疑,如何来破解破格提拔中的问题呢?一、"破格提拔"怪象及其原因分析1.破格提拔容易催生政绩工程。政绩催生的动力有的来自想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最重要;中层重"能",干部一定要能干,所以要能;领导级别,一定要懂"无",如果领导什么都"有",什么都"包",下属反而会无所事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能力并不超凡却能成为领导者?答案就在于,尽管他们的能力不是最强的,但"学习力""协调力"却很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也敢于找比自己强的人来帮助自己,或者说敢于授权。他们用自己的无为使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少数地方和干部那里,围绕政绩问题,的确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盲点。当前,影响客观评价干部政绩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咨询》2003,(13):22
只问施政实效,不问施政成本,导致官员追求短期行为.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认为,当前在一些地方进行的干部政绩考核,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问施政成效,不问施政成本.由此,我们提拔重用了一些"GDP干部",提拔了一些只会花钱、不会赚钱、更不会还债的干部.既然是"以GDP论英雄",大家就都只追求GDP了.  相似文献   

17.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8.
正政绩考评作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考什么""如何考""怎么用"就如同"三驾马车"中的"前马""中马""后马",不仅是政绩考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政绩考评能否发挥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遵化市围绕着政绩考评的"三驾马车"进行深入调研、大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一、"前马"的关键在于解决"考  相似文献   

19.
<正>"作秀"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show,通常是指个别干部为了积累个人的"形象资源",创造个人的"政绩声誉",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唱功"、没"做功",有"演技"、没"实绩",带有一定的贬义。近年来,"政绩秀""亲民秀""廉政秀"等各种"官场秀"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政治生态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社会管理日趋多元化、社会化,领导干部逐渐被推至面对群众的最前沿。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政"时代,领导干部要"应声而动",主动顺应潮流,提高执政能力,善于适度"作秀"。  相似文献   

20.
干部的选拔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用什么人,怎么用人,决定着干部队伍的组成和干部努力的方向.用好一个,激励一片;提错一个,挫伤一群.从近几年一些干部暴露出的问题看,有许多与识别考察不准和使用不当有关.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各方面反映都不错,而任职后却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在被考察时"政绩显著",但这些"政绩"却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这些都说明,选人失准、看人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来说,用错人往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用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也就是用人不公;另一个是用人的思想方法不对路,即用人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