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莉莲的故事》女性话语对男权话语霸权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莉莲的故事》是澳大利亚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根据伊利格瑞的女性写作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男权话语和女性话语及其对抗,揭示了父权体制下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压抑心理以及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创造性地表达了自我之声和瓦解父权统治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历来就被看成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大胆追求爱情的典型爱情剧,但在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古代中国,替女性张目的《西厢记》仍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从《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男权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经典童话,《灰姑娘》折射出当时社会女性被男性主宰、附属于男性的现实。作品的主要元素反映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及其命运的掌控。这种男权意识的烙印对女性的自我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当代读者,尤其是女性在解读作品时深思。  相似文献   

4.
5.
颠覆男权中心话语,建立女性话语系统,作为一个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最彻底的女性反叛色彩,但也有着明显的偏颇,实践中尤其显现出粗俗、轻浮与空想的毛病。话语系统的稳定性和宏大性,日用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分野,决定了文学化的女性身体语言无法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话语体系。只有从身体语言资源中突围出来,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妇女解放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语言文字改革的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入手,才能谈得上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的《女勇士》讲述的是华裔女性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从迷茫到顿悟,从颓废走向成熟的女性成长历程,通过逃离现实的精神成长,反抗中的女性成长,父权社会中的"母亲"成长三部分内容,既反映了中国人在美国创业和生存的艰苦,面对中西文化差异时的彷徨,亦演绎了一个华裔女子成长路途中的艰辛,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8.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叙事话语为视角,指出《飘》的可读性源于作家密契尔创作中的诸多女性特征,如遵循女性阅读习惯构建文本体系,用女性眼光发言,以女性心态轨迹组合戏剧性情节,借助话语对答,巧用心理分析等,并阐明女作家在叙事话语领域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男权视角下《水浒》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女作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作家的女性意识在前人未曾给以重视.该文意在从米切尔女性的视角解读<飘>的女性话语,以呈现<飘>更丰富的性别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在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她必须面对来自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社会阶级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因而她的成长过程非常艰难。作家通过使用多重叙述视角、后现代复调叙述与拼贴以及将成长与反成长叙事并置等手法,再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的复杂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成长小说这一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成长小说以其充满人文的关怀注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苦难,尝试在成长中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美国成长小说作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方面展现成长中的主人公的困惑,另一方面注重叙事技巧的使用,包括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话语的儿童声音的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剖析以及心理分析.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性,扩大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铁凝的两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和《大浴女》的成长主题引发人们关注,虽然这两部小说创作的年代相差10年,但成长主题是相似的。西方成长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反映主人公虽然遇到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的烦恼,但自我精神却不断得到提升。然而在铁凝的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是通过自我审视使自我精神逐渐与庸俗相融合的过程。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作品体现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西游记》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文化的特点,即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以及作者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了色欲、食欲、情欲的化身,从而显出吴承恩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一位男性作家,摆脱不了已成为骨髓血液的宗法文化积淀的制约,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和整个民族心理去制作,具有视女人为祸水这一落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中莎菲、白流苏和林道静三个女性形象的生存背景、性格内涵及命运道路表现迥异,然而这三个人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话语流变史中具有承接、对应和比照的互文关系,白流苏和林道静在个人主义的反叛道路上均是莎菲的延续,同时这两个形象又分别展示了女奴时代终结后女性道路的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灰姑娘"式成长历程是女性文学中的经典主题,而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围绕这两部小说,分析了文本的情节结构、二元对立的人物模式,以及小说中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反抗最终实现了"灰姑娘"主题的超越,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这两部小说在成长主题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凯德.班芭拉是"黑人艺术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小说在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方面具有强烈的"黑人性"。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教训》(TheLesson)是收入多部文集的精品。本文将利用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该小说的叙事视角、话语模式、叙事语言与风格。通过对班芭拉小说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揭示出文本后面的政治意义。"为政治而艺术"正是"黑人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的情节叙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农村女性形象:理智早熟、工于心计的女强人玉米;漂亮聪明、要强风流的小妖女玉秀;聪颖娇媚的红颜祸水柳粉香;被蹂躏却又沉默的王家庄的其他女人们。她们个性迥异,但却命运同悲——匍匐在男权阴影下艰难求生,在不如意的生存困境中奋力抗争,最终却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她们悲惨的命运折射的是那个特殊年代权利对人性的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