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宪法理论中,宪法只以国家权利作为约束的对象,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不能适用于私法领域,但是,现代德、美等国家宪法理论将宪法效力逐步向私法领域拓展,反映了现代宪法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两个司法解释的影响,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随着宪政的发展以及宪法价值理念的转变,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才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发展.这些为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给我们的司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宪法基本权利在私法领域能否直接适用,在西方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学说,从传统的"无效力说"到德国的"直接效力说"和"间接效力说"以及美国的"国家类似行为说",它反映了立宪主义的发展过程.借鉴各种学说,我国宪法基本权利应可适用于私法领域.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法学理论关于公、私法分野的经典论断,大致可推导出基本权利旨在有效对抗国家公权力的不法侵害。完全否认基本权利在处理私人间关系过程中蕴涵的价值摄入,构成德国传统宪法教义学"无效力说"的核心要义。然而,随着学理研究和司法实践的纵深发展,基本权利在私法关系中的适用问题愈发得到重视,并且进而引发公法学人针对基本权利的规范内涵展开系统审视。据此,有必要从理论基础层面破除"无效力说"仅仅强调基本权利主观面向的传统偏见,重新审思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理论偏重客观面向的认知争论。通过考察基本权利规范内涵与功能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推导出基本权利规范效力具备二重性特征,这成为现代中国宪法学研究不可轻易绕开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宪法基本权利的效力,是当前法学理论和实践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宪法基本权利有效的必然性、宪法基本权利在公法领域的效力、宪法基本权利在私法领域的效力阐述了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据德国基本权利理论,"程序保障"功能是基本权利"客观法"功能重要的一环,对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拘束力。国家负有制定适当的机构与程序来落实基本权利保障之义务。从其效力看,程序保障功能作为一种客观价值秩序,并非赋予公民请求国家提供一定程序的权利,而是课予国家制定程序的"客观"义务。在我国,宪法第33条人权概括性条款、第5条的依法治国条款等蕴涵了"程序保障"思想。但是明文的"程序保障"条款依然缺失,"程序保障"功能未获得重视和确定,因此,可以通过宪法修改、宪法修正案等方式,增加基本权利的程序条款;通过加大程序保障功能之理论研究,尽快启动宪法解释、宪法诉讼对程序保障功能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效力,实现其所蕴含的价值的第一步是立法的具体化。文章以我国宪法文本规定的基本权利条款为样本,简要分析了基本权利条款立法具体化的现状,从基本权利的类型、效力、保障、救济等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立法具体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权在现行法体系中属于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民事法律规范中没有相应的权利类型。当其受到私人侵害时,以往的讨论场域是宪法层面的,主要运用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理论,其视角是自上而下的。受教育是个体公民实现自我、进入社会的基本前提,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律的私法尤其是侵权法应该对这种受教育的机会及所附带的利益进行有力的保护。在类似罗彩霞案等“冒名顶替上学案”中,法官可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6条等条文,运用法解释技术为受害人提供救济,其视角应是自下而上的。  相似文献   

8.
在宪法权利水平效力理论谱系中,有直接水平效力与间接水平效力之分,宪法权利的间接水平效力是宪法权利发生水平效力的常态.根据宪法权利对私主体之间法律关系影响的强弱程度,宪法权利的间接水平效力包括弱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强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和混合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如果以宪法是最高效力的法律为基础,将宪法权利适用于普通法,法院不审查普通法的合宪性,则属弱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如果宪法权利通过审查法律或司法裁判的合宪性影响私主体,则属强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如果混杂强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和弱间接水平效力模式,则属混合间接水平效力模式.中国宪法权利属弱间接水平效力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宪法中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人权条款具有直接效力是当代世界宪政运动的一个趋势,亦是宪法自身的要求.承认人权条款的直接效力是中国宪政运动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宪法的法律性应予重申,且法院的使命在于实施宪法;由于宪法人权条款的"具体化"中存有诸多疑问,故应使宪法人权条款具有直接效力;赋予法院解释宪法的权力是人权条款发挥直接效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中的“居住权”规范蕴含着浓厚的宪法元素。宪法社会主义原则和基本权利条款是民法居住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民法居住权解释的背景规范。遵循基本权利处分、基本权利限制、基本权利冲突等宪法原理,居住权的处分受到除当事人约定之外的一定限制和宪法“济弱性”的保护。法院在处理公民居住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冲突的民事案件和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对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行政案件中,应从宏观层面上培育宪法意识,并在微观层面上区分宪法在“裁判依据”和“裁判说理”中的不同效力定位,准确地以宪法基本权利原理解释和指导民法居住权规范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宪法文本观察,基本权利的发生、成长和实现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逻辑。宪法文义所体现出的人权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与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乏一种内在的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恰性,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相关条款与宪法适用的逻辑存在落差。如何弥补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逻辑缺失将成为宪法适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在私法秩序内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基本权利具有防御国家的主观性权利和客观法规范的双面性,其效力亦扩散于私法领域.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围绕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不同特性与法理联系,司法适用过程主要从三个结构层面上展开.但对于我国在私法领域中直接适用宪法权利规范的合理性需要进行反思,确定宪法介入私法领域的方式,在本质上是要明确宪法价值的取向.针对我国法治进程,主张应在司法实践中致力于通过对私法概括性条款的合宪性解释,来促进宪法基本权利规范在私法领域的生效与遵行,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社会权作为基本权利,不仅具有主观权属性,也具有客观法属性,这为社会权可诉性的"司法与准司法"路径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诉讼是社会权在宪法层面可诉性的本源路径,我国宪法诉讼应采用"最低限度主义",通过运用宪法明示性条款直接保护社会权、通过审判发现宪法中的默示性社会权等方式缓慢稳妥地促进社会权的司法保护。宪法解释是中国语境下社会权可诉性的路径,我国宪法解释宜采用"原旨主义"解释方式。在宪法层面,通过对宪法条文涵义与国家政策的宪法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民法层面,通过对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的解释来保护社会权;在行政诉讼法层面,通过肯定性行政救济手段与扩大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来保护社会权。  相似文献   

14.
德国宪法法院用案例法的形式规定了宪法进入民事领域的四种情形:即当民事案件涉及民法一般条款;涉及普通法律无法规范的基本权利;现行民法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私主体权利实现需要国家积极作为等。这不仅从规范层面上解决了宪法第三人效力问题,更从实践层面上解决了宪法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同时也约束了民事法院法官的法律解释权。在我国,宪法与民法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分为规范和实践两个层面:在规范层面上,探讨宪法基本权利效力、宪法与民法在法律体系上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上,探讨民事立法中的宪法标准问题、民事司法中的宪法适用问题。宪法与民法在法律体系上的关系指导民事立法中宪法问题的解决,宪法基本权利效力指导民事司法中的宪法适用。以案例为基础,更能了解中国与德国在民事司法中宪法适用的差别,更能理解为何我国宪法并没有能真正调控民法,但在现实中,相关案件的审理却又呼唤宪法对民法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重要的民事法律渊源,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应当获得私法救济.由于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司法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等种种原因,在中国法制环境下适用宪法直接效力说存在实践疑难.应当以一般人格权制度为桥梁,合理构建宪法间接效力的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是宪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宪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作了很多研究,归纳起来有:有无效力说、直接效力说、间接效力说。我们从效力层次的维度解析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对整体意义上的私法主体、强势私法主体、弱势私法主体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意在厘清"效力"、"适用"、"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证明效力的均衡性、适用的差异性和个案效果的特殊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诉讼是宪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同样具有对诉讼的直接效力,宪法诉讼在范围上不仅适用于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还应当包括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侵权行为,也即传统的私法领域.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的宪法观念认为宪法乃通过控制国家而达致保护基本权利的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权利有扩及私法领域的诉求,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相应的表现.文章即先对德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介绍,接着对美国的"国家行为"予以述说,并对它们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中国时下宪法的窘境的形成原因予以分析,并在对宪法规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宪法在规范层面应有的状态,由此推出应将宪法严格予以实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宪法效力的问题,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理论与实务中均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就我国而言,宪法仅在违宪案件中具有直接效力;通过概括性条款的灵活运用,宪法在民事案件中具有间接效力。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955年批复与1986年批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公民宪法权利从最初非可诉性到当今的司法适用,是现实的迫切需求,是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人权宪政理论的本质要求。传统上宪法权利的司法适用分为间接适用和直接适用,但都是针对公权力而言,而兴起的"对第三人效力"理论则对该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