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例近年来不断出现,但目前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尚未被法律承认。很多学者已就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进行了很多的分析,但是对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原告问题却缺乏充分的研究,也即行政公益诉讼可以由谁提起。  相似文献   

2.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呼唤福利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变革。我国行政法学者普遍认为福利行政的表述源于英美法,但缺乏对美国法中福利概念与福利行政概念的深入分析,从而出现了一些对福利行政概念的误解。从《布莱克法律词典》、美国成文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经典判例等资料来看,美国法中的福利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福利通常指公共救助,针对经济上的贫困者。广义福利除包括公共救助外,还包括社会保险与其他福利。不同类型的福利,有可能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切不可忽视福利与福利行政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当前已是势在必行,文章考察了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制度,结合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可赋予检察机关、公益组织及公民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4.
受领迟延制度是大陆法系一项传统的债法上的制度,我国民法虽然有相关规定,但也未形成系统的制度.受领行为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受领迟延责任的定性,即迟延受领是否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我国法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受领行为的性质,透过学说和外国立法例的分析,受领实质上是债权人的权利,而在一般情况下,受领迟延系对权利的放弃,债权人不承担违约责任;意定或者法定情况下,若违反相关义务,债权人则要承担迟延责任.  相似文献   

5.
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主体划分为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第一层级和以公民、公益代表以及其他诉讼主体为主体的第二层级,进而通过立法、法律解释等方式明确不同主体的原告资格,理顺不同层级主体原告资格之间的关系,是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受领迟延制度是大陆法系一项传统的债法上的制度,我国民法虽然有相关规定,但也未形成系统的制度。受领行为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受领迟延责任的定性,即迟延受领是否要承担违约责任。主要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我国法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受领行为的性质,透过学说和外国立法例的分析,受领实质上是债权人的权利,而在一般情况下,受领迟延系对权利的放弃,债权人不承担违约责任;意定或者法定情况下,若违反相关义务,债权人则要承担迟延责任。  相似文献   

7.
行政相关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法理论和实践都将着眼点放在“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上,忽略了另一部分人———行政相关人的存在。行政相关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指向的对象,但受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现行立法、司法实践对其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使其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应切实加强对行政相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公民行政公益诉讼中泵告资格的确立与规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行政行为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为此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我国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有法理基础、又有现实依据,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公民可以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以保护公益、防止滥诉、有利监督为基本原则,在立法、律师援助、鼓励措施、滥诉制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自动化行政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行政任务开始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变为机器处理,行政正当程序的应有功用在自动化行政中难以有效发挥。其主要表现为:算法的不透明遮蔽行政公开原则;数据和算法偏见动摇行政公正原则;自动化行政系统的封闭性架空行政参与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自动化行政需坚持最低限度公正行政程序标准,秉持自动化行政过程中对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护水准不能低于人工执法的理念。自动化行政下行政正当程序可从三方面实现:加强卷宗阅览权的保障实现行政公开;排除数据和算法偏见实现行政公正;基于决策流程的开放性实现行政参与。  相似文献   

10.
虽然城市环境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环境治理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部分基层人民政府仍会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面对因行政机关的乱作为或不作为而引发的环境公益损害,立法只明确承认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而忽视了其他主体的起诉权。实践中,即使村民委员会以环境公益受损为由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院也主要适用行政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公益救济缺失、行政机关行为失范以及普通矛盾升级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赋予村民委员会主体资格既符合司法实践的需求,又具理论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同时,为防止滥诉,可在时间、空间、事实三个维度上限制村民委员会之诉权。  相似文献   

11.
责任伦理是责任行政的核心要求。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存在、伦理规范的模糊性以及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和伦理性,使行政人责任伦理建设显得日益重要。必须通过行政人格的提升、良好环境的生成以及机制的健全等使行政人摆脱责任伦理困境,从而构筑一个行事以公益、正义为中心,内省以责任,外达于服务,和谐为实践基础的行政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吸收《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了作出征收决定所须遵循的正当程序性内容,取消了政府自行作出强制拆迁决定的规定,并禁止暴力等非法方式搬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征收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搬迁中程序规定的缺失又使实施征收工作陷入僵局,暴力搬迁卷土重来。为此,有必要在搬迁中引入正当程序,通过增加中介调解程序、被征收人陈述申辩程序、回避制度以及检察人员监督检查程序,来保障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确认以行政主体为标准,违背了行政诉讼的目的、混淆了实体和程序问题、造成权利救济的范围狭窄、导致被告的确定复杂化,因此亟需进行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确认应当以行政公权力行为为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使行政公权力的其他组织甚至船长、机长等均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  相似文献   

16.
"正当性"一如"正义",是许多学科所共同关注却又难有定论的概念。从行政决策角度而言,正当性的构成应当至少包涵决策目的正当、决策程序正当与决策结果正当三个方面,这是一个兼具实体性与程序性的评判标准。正当的行政决策表现为决策目标增进民利、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决策目的与归宿是为人民谋福利,故若对权利有所减损、义务有所增加时应合乎比例原则。正当的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要素。正当的行政决策结果要求决策均衡各方的利益诉求,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以及建立必要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承揽工作物的受领,在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民法"没有认为是定作人的义务,在"政府采购法"上虽然有规定,却因为契约约定将受领与验收画同等号,常有定作人迟迟不办理验收情况.又欠缺德国民法及VOB/B第12条第2项,承揽人得请求定作人就部分完成之工作,分别受领之约定,使承揽人暴置于现金流量不足的风险.从比较法的角度,讨论德国、瑞士及FIDIC新红皮书之规定,作为解决困境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由于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在诉讼中由谁来提起诉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而言,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在公民权之司法保护的语境下,结合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应赋予我国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以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是贯穿于整个公法领域的重要法律概念,为所有国家行为提供合法性理由。但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在解释其内容时往往要诉诸于行政裁量。当今宪政国家要求行政裁量行为遵守内外界限,而此种界限映射到公共利益上即表现为法定性以及合理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行政法理论强调行政活动的正当程序,而行政听证正是行政程序的核心部分。人本法律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理念,从这一新视角出发,来探究行政听证的价值功能以及行政听证的人本法律观基础,将助益于解决目前我国行政听证理论基础薄弱,又难收实际效能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