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面“两孩政策”效果低于预期且“三孩政策”落地的背景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尤其托育服务成为迫切、刚性的民生需求。以福建省内1 030名0~6岁孩子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该群体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福建省家庭入托率为29.61%,未入托家庭中存在入托意愿的超过63.17%,入托机构类型主要为民办幼儿园托班,孩子带养地和孩子数量影响婴幼儿家庭是否选择送托;家长送孩子入托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主动送托,家长在选择托育机构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园区环境和硬件配备,在托育服务形式的选择上大部分家长偏好日间托形式;打算送孩子入托的家庭中,87.78%的家长希望托育费用在每月3 000元以内,83.26%的家长希望送托距离在2km以内;部分家长不愿送孩子入托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顾虑。政府应在科学发展婴幼儿家庭照护的基础上,对托育服务挖潜增量,通过多种途径优化监管,不断提升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质效。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新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支撑。基于六省12个城市共计10 455个青年家庭托育服务获得感和需求调查的Kano模型分析发现,青年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获得感不高,近一半家庭表示入托难,且面临收费高、离家远、优质资源少的困境;超过七成家庭有托育需求,2~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服务需求最迫切,全日制托育最受青睐,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远高于照料。当前托育服务存在着高额托育服务费与普惠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优质托育的需求与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之间的矛盾、供给服务单一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亟需尽快推动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精准把握青年家庭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 要: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7所婴幼儿托育机构的39名托育教师指导家长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托育教师有较高的指导家长意识,但指导过程缺乏反思;面对面个别指导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指导家长方式,集体指导更便捷,但指导效果较差,存在“形式化”现象,过程缺乏连续性;指导内容以培养婴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为主,婴幼儿游戏方面的指导还有待提高;托育教师指导家长现状主要受其专业能力水平、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情况、托育机构制定的教研活动和评价体系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胎政策背景下,农村家长的生育需求是否增加与托育服务满意度有很大联系,了解家长的需求有利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早期教育发展。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80名农村家长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家长托育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得到112个初始概念、10个范畴、3个主范畴,构建了农村家长托育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家庭层面和机构层面,其中家庭层面是影响托育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社会对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巨大,而我国托育人才供给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发现托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托育人才总体数量严重紧缺,专业背景欠佳、学历层次较低、专业能力薄弱;人才队伍稳定性差、资格证书混乱、职后培训缺乏。提出增设不同层次托育相关专业,制定托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多措并举提高职前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薪酬体系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面临着托育市场化变革风险、多层级政府管理体制弊端、高质量早期教育国际化推动,开始了新一轮的托育改革。此轮改革通过扩大资源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出台国家质量标准、实施人员发展战略来确保托育服务的可获得、能负担、高质量。当地托育政策以社会发展为前提,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注重政策制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坚持弱势优先原则,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彰显政策定位的全纳性和公平性;以“去家庭化”为取向,多筹财政支持并举,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以质量评价为支撑,发挥监管的激励效用,保障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为我国加速推进0-3岁婴幼儿托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新时期,我国政府应坚持托育服务的公益普惠原则,完善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优化督导评估制度,促进托育服务质量提升;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我国的低生育水平难以改善。生育率的高低与生育意愿息息相关,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幼儿的托育困境作为制约广大群众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亟需得到关注。运用武汉市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群众因素、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与家庭托育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孩子年龄、影响工作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托育市场的经济性、便利性和质量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会显著影响家庭的托育需求。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托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托育服务规范化发展,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提升托育服务便利性,增强家庭抚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式托育是家庭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机构式托育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家庭式托育的重要性与需求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家庭式托育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的管理制度,启示我们如果要解决0~3岁婴幼儿托育难题,就要转变单纯发展机构式托育的思路,大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家庭式托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使之规范化;加强技能培训,使之职业化。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家庭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过程中,科学的托育课程对婴幼儿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是实现幼儿保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07 年韩国政府颁布首版0-3 岁标准化 保育课程以来已历经四版修订,形成了完善且规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在经合组织OECD 国家托育服务质量评估中位居前 列。本文对韩国2020 年最新颁布的第四版托育课程(제4차어린이집표준보육과정)的出台背景、基本方针、课程目标、课 程实施原则、组织与评价五个维度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借鉴其有益经验,助力我国托育机构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规范 性,推动托育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托育服务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有利于把握其内在演化规律,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政策经历了发端与断裂、重构与转向、发展与深化三个阶段的变迁历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结构观和历史观梳理建国七十 余年以来托育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分析政策背景、相关变量、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如何影响政策的发生、发展和变迁。未来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可探索“托幼一体化”的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体系,完善托育服务综 合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摘 要:2019年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开展工作。本研究基于需求理论分析不同城市托育服务的需求差异,促进地方托育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通过文献研究,明确需求在政策沿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总结X市的托育服务需求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基本需求、品质需求、选择标准以及政府作用期待方面,城市间具有明显异同表现。基于不同需求特点及需求变化讨论政策沿革,提出合理化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标准规范建设进程较快,当前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由于长期以来标准规范建设比较缓 慢、推进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制约,当前婴幼儿托育服务在通用基础标准规范方面整体滞后,婴幼儿安全照护和权益保障标准 规范方面仍存短板,监管和人员标准规范方面较弱等问题。根据托育标准规范体系现状,结合托育服务发展需求,当前亟需建立 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快通用基础标准规范研制,促进服务提供标准规范的健全,补足支持保障标准规 范的短板,进而完善标准规范框架体系,推动各类标准规范的兼容,进而为婴幼儿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了解家庭的育儿需求能有效提高早教服务质量,优化婴幼儿生存环境,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采用问卷法,从早教的模式、课程、目标等方面对陕西地区531名0-3岁婴幼儿家长的育儿需求调研发现,家长期望幼儿园附设早教班,以亲子课程为主要形式,关注早教的师资等方面。据此分析,可通过幼儿园附设早教班,与社区合作等建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家长需求导向,发掘社区本土资源等提高亲子课程的实效性;通过招募有育儿经验的志愿者,持双证上岗等加强早教的质量保障,进而建构适宜于该地区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托育服务对缓解我国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现实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运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采用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模型,对我国2020—2035年人口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科学合理测算我国托育适龄人口供求潜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托育服务各项资源配置中短缺和浪费的现象。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托育照护服务各项资源需求量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至2035年左右开始缓慢上升。就供需差异而言,我国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供给缺口量较大。主要政策建议:应建立托育服务动态人口监测系统及资源匹配机制,准确把握托育服务资源供需差异;扩宽托育服务人力资源供给有效途径,破除托育服务发展瓶颈;完善托育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体制,扩充托育服务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影响婴幼儿发展及家庭养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完善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对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提出要 求。文章结合国际范围内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的经验,从空间环境、服务内容、实施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建设婴幼儿友好社 区的基本需求。同时,基于国内已有的儿童友好城市或社区相关政策及现状,提出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的三点建议:国家政策 引领,完善相关制度及规范;城市因地制宜,提升儿童友好意识;社区普惠亲子,善用内外资源;以期通过多方协作促进更多婴 幼儿友好社区在我国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16.
协同治理理论倡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引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组织,进行跨组织机构的整合提供多样化服务,这一理念与“增加生育政策包容性”“普惠托育服务扩容”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通过协同治理视角分析南京市托育服务的多元供给路径后发现,托育服务呈现出社区嵌入式、幼儿园下延式、育幼合作式、协作联盟式等多种形式。但是也存在着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有待理顺、托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协同供给的整合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完善托育服务政策体系、理顺多元托育主体协同关系、有效提升托育资源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0~3岁婴幼儿托育教养人员是保障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研究运用问卷法,通过随机分层抽样对我国华 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的1116名托育教养人员进行调查,探究托育教养人员 生存状态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在地 区、工作年限、机构类型、机构性质、专业、学历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为改善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主要建议:明晰责任, 赋予政府保障力;打造环境、增强机构管理力;破除固圈,寻求个体生长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低出生率、少子化问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公共托育服务。保育所在日本0-3岁公共托育服务体系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几十年来随着政策推进,保育所在公共托育服务领域的内容得到不断更新与完善。保育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 势对儿童监护人开展育儿支援,严格规范保育士的准入机制与职后培养机制,不断加强区域协作,并通过政府财政支持获得公 共托育服务保障。其系列政策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缺陷。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0-3岁公共托 育服务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子化时代托位总量不足与空置率较高并存的现状倒逼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基于X市的调查、利用Kano模型分析了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的供需状况。研究发现:现有各项支持政策的实际享受率均不高;主要的12项支持政策对机构而言均不是必备型政策,机构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招生难”,希望政府能加大托育宣传;机构对各项支持政策仍然有需求,尤其是房租减免政策。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的完善策略应重点考虑:提高现有支持政策有效性,树立行业信心;鼓励探索需求型支持政策,培育消费市场;建立用房支持长效机制,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托育机构管理事关婴幼儿身心健康、托育机构服务质量与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本研究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视角,以托育机构负责人为叙事主体,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探讨了6所托育机构面临的管理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发现,在机构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教师招聘困难、教师流失率高、场地选择繁难与户外场地缺失的管理困境;在家庭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祖辈认知消极与家长诉求矛盾的管理困境;在社区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与资源使用分歧的管理困境;在政府场域下,托育机构面临管理标准粗放与资金补助延迟的管理困境。同时,不同场域下的困境交织作用,加重了管理负担。对此,托育机构的管理者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内外兼修,对话反思”为核心理念的管理困境破解策略,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思想。此外,托育机构管理模式逐渐朝着去中心化、意义生成与解释情境的方向转型,这对托育机构乃至托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