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特有的语流音变现象,普通话轻声词是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对数以千计的普通话轻声词进行梳理归类,定性分析普通话轻声词的韵律类型、构造类型、语意类型,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帮助人们多角度认识和学习普通话轻声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循化汉语的“是”与撒拉语[sa/se]语法功能比较马伟“循化话/是指流行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地方话,它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和西宁话、乐都话(包括民和话)一起成为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三个次方言①。后两种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  相似文献   

4.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粤语作为一种方言,在词汇上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许多粤语词语写成书面语时,与一些普通话词语同形但意思却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使用中易造成较大误解.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普通话与粤语"同词异义"现象的语言材料,具体分析一下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于母语为无声调语言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声调是非常困难的,但由于汉语的声调有辨义功能,因此学好声调又是非常重要的.安多方言就是藏语中一个无声调的方言.本文以使用安多方言的15位藏族学生作为考察对象,对他们的发音材料进行了实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是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成语教学是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让蒙古族学生认清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难点,为使他们正确运用汉语成语,对蒙古族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以期对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居住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友谊,同时使民族文化亦互相影响。表现在语言上不仅汉语对于各少数民族语言产生较大影响,各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藏语)对于汉语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本文仅通过汉藏语言比较分析,就青海汉语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作一些说明。“宾一一动”句式“宾——动”式是青海方言的一种基本句法格式,它不象在普通话里作为“变例”出现。所谓基本句法格式,首先是说这种格式应用的范围极广,概括的句子极多。陈述句如:毛…  相似文献   

9.
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月会 《民族论坛》2006,(1):10-13
为了整合华语表达方式,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市除了允许沪剧、越剧、滑稽剧等方言戏曲存在外,禁止报刊刊登上海方言文章,禁止电台广播传播上海方言,不准发行上海话歌曲磁带,不准讲上海话的电影电视片播出和方言话剧的演出,也不组织专家审定方言用字。无独有偶,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也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通告指明一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播出了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有违广播电视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很大,各地方言繁多,为了交流与行政的方便,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官话”。普通话作为新中国的官方语言,在宪法中已得到明确规定。国家从1955年开始推广使用普通话,迄今已有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在全国几乎所有的方言地区,人们都接受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并努力学习它——方言与普通话基本“和平共处”。但时代跨入了21世纪,一方面人们的自我意识、地域意识以及由此延伸的方言热情不断被激发,如方言电视节目屡创收视新高;另一方面,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在广电总局一次次地对各级传媒下发限制使用方言的有关文件之后,人们开始感到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越来越凸显的矛盾。到底是方言重要,还是普通话重要?二者是否水火不相容,能否并行不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