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晚清的一位重要人物,曾国藩受到了民国学人广泛的关注。其中,梁启超和钱穆是值得注意的两位。他们二人都认为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学问精深且躬行实践的人物。但关于曾氏的学问渊源、为学取向以及古文成就,彼此意见多有不同。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极尽正面,这与他一生敬重曾氏密切相关。钱穆因其本人的民族观念、当时的国难背景、考据学风以及"曾国藩热"而对曾氏的态度较为复杂:既钦佩曾国藩的学问造诣又批评其忘却"民族大义"。这些不同反映出民国学人对曾国藩的观感与其本人所处之时代及所持之观念有着极大的关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读书善识大体,是经世之学。其整体成就属于通识的范围,归属士大夫之学。曾国藩对学问的认识始终以"事"为中心,在礼学经世思想蕲向下,一宗宋儒,不废汉学,嗜好辞章,使学术的本质转化为学术的功能,使得事功实践与知识阅读融通起来。曾氏所学不是出于著述,而是作为事功和德性开启的前提条件,一切学问的认知与实践最终指向理想实现和人格提升的总判断。  相似文献   

3.
1863年春,黎庶昌因前一年应诏上书万余言切论时事,为清廷“加恩以知县用,发交曾国藩军营差遣委用,以资造就”.曾国藩很赏识黎氏之才华,“接庶昌延入幕”,即优礼待之.从此,黎庶昌与曾国藩朝夕相处十余年,受曾氏“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僚友劝”思想言行的浸染和熏陶,成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俩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师生加父子般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4.
<正> 王船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学者、爱国主义者,一生著述宏富。由于他是明朝遗老,清朝又大兴“文字狱”,因此,直到他死后十年之久,其子王敔才对父亲的著作进行整理注释,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先后刊行有《周易大象解》、《四书稗  相似文献   

5.
<正> 王船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伟大人物。他一生坎坷,抱反清复明之孤愤,而志不得遂。四十以后,潜心著述,“衰其所败,原其所剧”;“极物理人事之变,以明得失吉凶之故。”其皇皇大著,当时未能付梓。待百年之后,遗书始陆续刊布,并日益成为显学。在近代中国,由于他毕生坚持民族大义,“爱同胞而惎仇虐”,其遗书遂被奉为晚清排满革命的理论源泉。在现代,由于他的著作中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内核,至被推崇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渊源于程朱理学,具有一定的守旧性与落后性,然而由于曾国藩长期治政,治军的实践,和受到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又带有注重实际的理性特点,其中不无值得重视的内容。今不揣谫陋,就曾氏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天命”问题。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  相似文献   

7.
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维新———立宪派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杰出学者的梁启超,在传播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方面,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研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以其涉猎之广,著述之多,影响之大而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中国新闻史上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8.
翔云 《兰州学刊》2008,(7):162-165
曾国藩为政上被誉为“成同中兴第一臣”,为文上被称为“桐城古文的中兴大将”。曾氏去世后,清廷以国葬之礼厚待,当朝权贵文士撰文盛赞其不朽功业。清末反满革命浪潮迭起,曾氏受到革命党人斥责在所难免,但文学成就仍受后人称颂,再传弟子林纾光复湘乡文派。曾国藩的丰功伟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毛泽东救国救民伟大抱负,蒋介石也以之为效法榜样来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虽然一生主要活动在湖南地区 ,但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决不只限于湖南 ,甚至不只限于中国 ,他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梁启超在讲到王船山的哲学贡献时 ,指出他不仅重视本体论 ,而且不同于一般理学家 ,能够从认识论的角度来为本体论找根据 ,注意探讨“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那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等问题。“这种讲哲学法 ,欧洲是康德以后才有的。夫之生在康德前一百年 ,却在东方已倡此论了。”① 这—比较就把王船山在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10.
“勤”字不仅是曾国藩的兴家、发家、个人谋生,强身健体之根本,而且还是修身、齐家、治军、用人、为官之准则。当然也是曾氏创建理想和谐家族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王船山逝世二百九十五周年,湖南省电教馆和衡阳市电教馆准备联合摄制历史科教片《一代哲人王船山》。本片将以翔实的史料向观众展示船山先生的生平,思想,著述及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目前,该片的部分镜头正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拍摄。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家教开启了曾氏家族的繁荣局面,但这个家族在曾国藩之后尚能绵延数代且代有人才则得益于以郭筠、刘鉴为代表的曾氏家族女性,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和理论体系,扩大了曾氏家教的范围,拓展了曾氏家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一生的六十二年里,其在仕途上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二十八岁上即中了进士,三十七岁上"越四级而超升",由从四品而骤升为二品,这在"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的湖南,确实少见;对于"五六百载曾无人与科目秀才之列"的曾氏家族来说,门第可为之增辉. 但值得研究的是,曾国藩中了进士后,"服官三十余年",政务繁忙;又带了二十年的兵,打了十多年的仗,戎马倥偬.尽管这样,他在学术研究上,留下的著作却特别多,涉及的面亦十分广泛,他的诗歌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他在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贽和王船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但是王船山对李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王船山与李贽思想异同之点在哪里,下面略加论述,并探索其所以存在分歧之原因。李贽一生极力反对道学,大声疾呼,“发道学之隐情。”(袁中道《李温陵传》)他鉴于道学家言必称圣人,因而他对六经、语、孟持否定态度,企图以此摧毁道学基础。他说:“六经、语、孟,……大半非圣人之言,纵出圣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王船山学术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过去虽然有一些学者曾从宏观方面进行过综合归纳,但毕竟已跟不上王船山学术研究的发展,现在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一、王船山本人的学术研究王船山本人的著述是其学术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他的著述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王船山的学术研究范围。王船山的著述共一百余种,四百余卷,最早据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王敔的《姜斋公行述》、《湘西草堂记》,蒙之鸿《蕉畦先生传略》等文献载,王夫之次子王敔先后整理刊刻《楚辞通释》、《庄子解》、《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  相似文献   

16.
<正> 《船山全书》——王船山全部著作的新中国版,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经组织了《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了全国知名学者多人担任顾问,开始工作。三百年来,对整理出版王船山全部著作曾经有过四次重大的努力。第一次在清康熙年间,由船山次子王敔分批刊刻船山著作十余种于衡阳。现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老子衍》等五种著作,封面总题曰《王船山先生书集》,并镌有“湘西草堂藏板”字样,就是当时集印的遗存。第二次在清道光年间,由湖南学者邓显鹤、邹叔绩等汇刻船山经部著作十余种,称为《船山遗书》。数年后又由俞焜补刻子、集部著作五种。合计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七卷。第三次在清同治年间,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更大的规模汇刻于金陵,仍称《船山遗书》。数年后又在湖南补刻六种,共收著作六十二种,二百  相似文献   

17.
<正> 湖南船山学社是我国近代闻名中外的学术研究团体。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湖南人民为了纪念明末清初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思想家王船山,由刘人熙经手,创办了这个学社。一、船山学社的前身思贤讲舍同浩五年(公元1866年)、湘人于长沙省城小吴门正街曾国藩祠侧(现长沙市中山东路湖南省图书馆和长沙市第十四中学旧址),建造王船山祠。湘阴郭嵩焘、平江李元度倡议于其中创办思贤讲舍,研究讲述王船山学说。郭嵩焘还亲笔撰写了颂扬船山学术思想的对联,悬挂于船山祠堂墙壁上,上联为:“笺疏训诂,六经于  相似文献   

18.
梅乐 《船山学刊》2022,(4):105-114
从1906年的日记到1960年致友人的书信,胡适在多处对曾国藩进行了评述。在胡适笔下,曾国藩是修身之模范人物,是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大将”,亦是带来清王朝短暂“中兴”的著名将相。胡适视曾国藩为修身之模范,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修身角度。实际上,他从早年起即不甚在意曾氏那些理学意味极浓的修身名言,对其理学成就更是忽略不提。关于曾国藩的古文,胡适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功能,对曾氏在古文上的具体造诣却论述不多。胡适固然认为曾国藩是使清王朝“中兴”的关键人物,但明确指出曾氏的中兴事业并未长久,并加以批评。总之,胡适以他自己的标准描摹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曾国藩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一生著述丰厚,集中体现其治学宗旨的是其历史哲学著作:《黄书》《噩梦》《宋论》《读通鉴论》《搔首问》。在这些著作当中,前四部学界研究较多,《搔首问》则较少被关注。从“朝政”“吏治”“学术”“士大夫”四个方面对《搔首问》进行解读,可得出以下要点:其一,《搔首问》是王船山整个历史哲学的“一斑”,不能反映全貌,且理论系统性不强;其二,“一斑”内容之间只具有现实关联性,理论系统性、逻辑关联性不强;其三,所问为“人问”而非“天问”;其四,所论为“治道”而非“政道”;其五,所论“治道”非常详细、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