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魂》2007,(9)
拥军优属,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刚开始时叫"拥军优抗",后改为"拥军优属")的口号的简称;拥政爱民,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军队人员"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口号的简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民主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保卫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和严峻形势。在全面总结我党我军前期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初期先后成立负责军队保卫工作的各种组织机构,确定其职能和政策方针。负责军队保卫工作的各种组织机构主要开展了情报侦察、锄奸保卫干部培训、案犯审讯、安全警卫等工作,并初步开展了城市公安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延安时期党的军队保卫工作,对于指导当前我军保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气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苏区的财政事业也开始产生、发展起来。从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党的财政工作经历了由军队筹款自给到建立各种税收制度的转变过程,形成了不同时期财政工作路线和政策。本文拟就土地革命时期党的财政工作政策的演变及特点,作一简要叙述,以就教于经史学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主席在三十年前为批判当时党內的一种悲观思想而写的一篇通信,是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历史时期里,指导中国革命力量重新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文件。在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献中,毛主席深刻地分析了政治形势;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規律,是依靠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引导全国革命胜利的規律;指出了革命高潮到来的必然性,从而奠定了党在革命转变时期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研究的开拓创新离不开对党史文献的开掘和利用。"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是一部侧重于中共早期历史的档案文献汇集,虽在党史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挖掘,但新闻史研究领域甚少关注。这套文献主要由中央分局、省级机构的政策文件以及地方和基层的日常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等构成,对于探索中共早期新闻宣传制度、政策"顶层设计"以及革命日常活动的微观实践都具有重要价值。历史空间意义上,"地方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呈现了中共早期新闻宣传的"在地化"运作,涉及中央与地方的交互关系以及新闻宣传方式、成效等方面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隔和联动。时间意义上的新闻宣传关联着"日常性"过程,从中共组织史料中把握中共早期宣传部门及新闻机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的"日常性"机制,有助于展示新闻宣传实践过程的历史经验,呈现中共早期新闻史的丰富面相。  相似文献   

6.
在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瞿秋白提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党指挥枪、进行土地革命;必须建立"农民政权"--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萌芽.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是开拓性的贡献.瞿秋白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到抗日战争前夕为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了解决行政经费和战争经费,在根据地设置了农业税制,农业税是根据地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对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的稳定和军队的供给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土家族革命歌谣的思想内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土家族聚居的湘、鄂、川、黔四省毗邻的山区,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属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并领导根据地军民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尤其是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历时达6—7年,斗争更为激烈残酷。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党的杰出领导人周逸群、贺龙等的率领下,红四军辗转武陵崇山、清江河畔,同广大土家族人民及其它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英勇战斗,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及其它各系旧军阀的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围剿,狠狠打击了地方封建势力,开  相似文献   

9.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邓小平在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其主要思想和实践有: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组建一支以贫雇农、少数民族优秀分子为主体的党员队伍;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重视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初步形成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原则,为充实、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何挺颖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是红军初创时期政治工作的元戎,为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历史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三湾改编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议者与拥护者;二是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军事民主改革的支持者与执行者;三是三湾改编中毛泽东的党对军队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我党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与当时党所面临的特殊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为了打破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化、利用,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纠正、批评国民党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解救于水火之中的少数民族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稳固的西北革命大本营;解决、协调根据地民族、社会关系的现实需要;推动根据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形成,对于团结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声誉,加强西北边陲的稳固,改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各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于我们党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党的性质,对于必须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建设和发展党,对于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就已经提出了很多明确的思想并进行了光辉的实践。今天,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井冈山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于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评价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争鸣和探讨。通过对不同学术观点及其立论依据的汇集、梳理,从东固革命根据地及其斗争经验对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升华的启迪、对中央苏区形成发展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等多维视角,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又被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赣东北人民,经过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斗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闽浙赣的党组织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勇敢探索,并开辟出了一种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的根据地发展模式,其党组织和军队建设也是成功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和原则的典范,为今天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率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由于他对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估计较客观 ,特别注重正规革命军队的保存、建设和发展 ,并预先谋划了起义万一失败的退路———上山  相似文献   

16.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海陆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其成立后建立的一系列机构及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及财经政策,都是中共初期进行的有益尝试,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由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组成,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各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它创建  相似文献   

18.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抗战局面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根据地政权,发展人民民主,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运转有效,在组织、政策、运作等各方面都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和实践,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和认识这一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抗日根据地是整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展阶段与组成部分。这里,我们仅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党史界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20.
1930年7月红十军诞生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3月发展到五千余人,成为巩固和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红十军是在农民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前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农民革命团时期。农民革命团“以贫农为主干”,①既是农民的武装组织,又是乡村的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