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加坡《联合早报》1990年5月份在“人物追踪”栏内载文介绍蒙古人民共和国驻美首任大使宁木道时写道:宁木道离开大草原,到华府担任第一位蒙古驻美大使,他的赴美第一任务是要物色一间房宅作为大使馆之用。美国在1987年与蒙古建交。随着55岁的宁木道破天荒地出使美国,蒙古已不再那么孤立了。同样可贵的是宁木道不象一般外交家那般拘泥虚礼,因此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宁木道希望美国能给予他的国家更多的认可,尤其希望能通过蒙古外交部长与美国国务卿贝克的  相似文献   

2.
司徒双教授是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完永祥的夫人,她于1987年作为驻摩洛哥大使馆一等秘书随同丈夫一起赴北非拉巴特就职。司徒双女士在摩洛哥积极开展外交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传播,掀起了摩洛哥的“中国热”,引起了北非各界人士强烈反响:“中国大使夫人以秦代兵马俑征服了整个摩洛哥。”驻摩洛哥印尼大使更是不无羡慕地说:“中国真幸运,在摩洛哥有两位大使,一位政治大使,一位文化大使。”  相似文献   

3.
中国原驻英国大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顾问陈肇源先生于2005年6月8日在北京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7岁。陈大使1938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1950年在八路军、解放军任职,曾担任川西军区组织部副部长。1950年起在外交部历任:西欧司专员、国际司副司长、第二亚洲司司长、驻瑞典大使馆参赞、印度大使馆参赞及临时代办,曾先后出任驻缅甸、西班牙、印度、英国大使。在此期间,他作为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出席过保卫世界和平会议,访问过许多国家。陈大使是我协会创立时的元老之一,1991年担任副会长,1998年担任顾问,为…  相似文献   

4.
章家有女初长成中国第一位驻比利时女大使章启月1959年10月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的父亲就是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曙先生。即使在新中国外交部建部初期,章曙大使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章曙是最早跨进外交部街33号那幢德国式建筑的新中国外交官之一,年仅24岁的章曙就担任外交部共青团第一任总支书记。自那时开始,章曙从科员起步,正常而缓慢地渐次升至科长,他在人事处、人  相似文献   

5.
萍聚 《山西老年》2013,(9):26-27
青春年华献给驻非外交事业许孟水今年67岁,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4年,一个机遇降临到即将高中毕业的许孟水头上。当时国家急需外语人才,许孟水幸运地被国家选拔为留学生,公派到摩洛哥王国穆罕默德五世大学学习法语。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外交部非洲司工作。1982年,许孟水首次被派驻非洲担任大使翻译。使馆当时办公条件十分简陋,他的办公室是一个旧车库改造的,室内潮湿闷热,当地又缺水少电,许多时候,他都是穿着小裤衩,汗流浃背地写东西。那时候,驻在国没有报纸,他每天早中晚要三次收听广播,把听到的重大新闻记录下来,汇报给大使。驻非洲期间,最让许孟水发怵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後,柴泽民有许多“首任”头衔:首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首任北京市体委主任,中国驻泰国和美国大使。他还先後任过中国驻匈牙利、几内亚、加纳、马里、埃及大使,为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突出贡献。春节後的一天,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报房胡同的国际关系研究院,笔者采访了年近八旬的柴泽民大使。他已办了离休手续,却又离而不休,依然政务繁忙,社会活动很多。本来,想详实地采访一下柴泽民的人生经历,但由於时间所限,笔者只得就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的一些内幕,请教于他1979年3月1日,中美两国互派大使,互遁国…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获悉秘鲁拉利伯塔德省省长阿雷尚德罗·陈(中文名陈汉威)先生率友好代表团到山东访问,并代表该省与山东省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一喜讯不禁勾起了我与陈汉威先生交往的一段往事的深深回忆。陈汉威失生多年来一直与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平时只要有时间,他都要走访使馆领事或拜访大使。他说中国大使馆是他最亲近、最可信赖的朋友1993年9月,我结束驻古巴大使任期後随即转任驻秘鲁大使。11月1日,家住秘鲁北部重镇特鲁希略市的陈汉威先生专程来首都利马拜会大使。这次会见虽时间不长,但席问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和他的彬彬有礼、和蔼可…  相似文献   

8.
大使日记     
一九八零年6月15日。我接到外交部干部司的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任命我为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并且要我开始准备在7月底或8月初到任。在5月初,外交部领导曾征求我的意见,到驻外使馆担任大使,我表示同意。我曾多年担任过驻联邦德国大使,德文还能用,而且听说现任驻奥地利大使将要离任,所以我建议到那里去工作。不久,党中央批准我担任这个职务,外交部立即向全国人大呈送了请求任命的报告。建国时我在新华社工作,1951年10月第一次出国到朝鲜的开城采访朝鲜停战谈判,后来到南亚、西非、拉美、西欧任常驻记者。1972年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后,我…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末的一位开明士人、外交官,钱恂从早年随使海外,到担任驻荷、意大使,从投身张之洞幕府办洋务,到支持维新与革命,一直在探求国家之自强.但其救国理想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晚年意冷心灰,闭门著述.由积极"入世"转入消极逃避,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厌倦,折射出近代士人救国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诗歌史、诗歌理论史和经学史上,林昌彝都是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他的《射鹰楼诗话》在保留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诗篇方面更是意义重大。郭嵩焘更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第一位驻英大使,同时在军事、政治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林昌彝与郭嵩焘之间有过两年的交往,学者对此有所忽略。虽然二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对各自的研究,还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是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前任主席,曾任美国驻印度大使,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金获得者。他的主要著作有:  相似文献   

12.
孔令钰 《今日南国》2014,(12):46-46
驻比利时大使,236万美元;驻西班牙大使,112万美元;驻英国大使,231万美元……这正是奥巴马政府的“卖官”价格——在选举中捐得多,总统就会给个外交官职位,重点是,这种“卖官”行为是合法的,据统计,奥巴马任期内,至少已有23位捐款逾50万美元的金主获得驻外大使这一美差,累计金额至少超过1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她的一长串姓名中全是象征着权势和财富的姓氏,她在大西洋两岸举行的奢华晚宴的参加者全部是达官贵人,她下嫁的男人不是政坛要人,就是名流闻人。如此耀眼的背景使得她在担任美国驻外大使的四年中显得游刃有余,周旋自如。他就是去年去世的克林顿第一任期内的驻法国大使帕米拉·丘吉尔·哈里曼。 嫁的尽是名人 帕米拉是享誉欧美政坛一位极富魅力的传奇人物。她的全称是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公关》2012,(1):70-71
前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的太太温迪。保尔森,是一位热衷自然生态环保的女士。她是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同学与好友;她随丈夫多次访华期间,更与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夫人稔熟,可见她的学识及人脉关系不亚于其丈夫。最让人敬佩的是她将其在政经界的影响力带到环境保护议题上,在刚过去的博鳌论坛上,爱德曼公关公司负责安排瑞尔保护协会首个媒体见面会。温迪·保尔森向媒体及众多参与论坛的企业介绍了其成立的瑞尔保护协会。  相似文献   

15.
柴泽民是我国首任驻泰国大使、首任驻美大使,也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首任会长。如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已经走过整整20个年头,我们在缅怀柴泽民的同时,不禁赞叹他为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在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中,能够处理好国际事务,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16.
李发奎是山西五台人。他生于1921年4月,1937年9月参加革命,离休前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世纪70年代曾先后担任我驻尼日利亚使馆和驻柬埔寨使馆经济参赞,在他自己的人生之旅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记。首次担任外交官“文革”前,李发奎任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材料设备局局长,对外兼任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总经理。“文革”中被下放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1973年,李发奎回到北京。有一天,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找他谈话告诉他,外交部准备派他去尼日利亚担任经济参赞。李发奎一听,感到有些意外和为难,说:“…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留学国一样.留学新加坡也需要申请学校和签证。但是,与其他许多国家的不同情况是,前往新加坡私立学校.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可受理学生准证.但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馆并不直接受理。那么,究竟怎么办理赴新加坡留学呢?为此,本刊记者向上海华侨国际教育服务有限公  相似文献   

18.
7月21日,一个炎热的夏天,《国际公关》杂志的记者首次登门拜访了柴泽民。柴老是中国首任驻美大使,也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第一任会长。当柴老明白了记者此行采访的用意时,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为记者讲述了他所理解的公共关系。柴老已经是89岁高龄,但依然是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早在柴老担任驻美联络处主任期间,他就注意到公共关系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年柴老与可口可乐公司接触时,他曾向他们发出邀请,希望可口可乐公司能来中国发展,以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和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9日,来自中国香港的陈冯富珍女士,以绝对优势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是第一位担任这一要职的中国人,也是至今为止在联合国担任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脸色     
我的一位同学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副总,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次我到他的办公室,发现他正阴着脸训斥一位员工。我出来经过一个大开间办公室时,听到几位女士正在议论:一天到晚板着脸,难看死了。每天看到他这个面孔,一天心情都好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