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甘肃省鹑阴古城始建于西汉,因战事多,易主频繁,军事因素较强,其旁鹑阴古渡口更是控制中原与河西的咽喉要道。在浓重的军事氛围下,古城形成的文化是多元化、多层次融合的,有极深的人文价值。因此。保护和开发鹑阴古城对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鹑阴古城始建于西汉,因战事多,易主频繁,军事因素较强,其旁鹑阴古渡口更是控制中原与河西的咽喉要道。在浓重的军事氛围下,古城形成的文化是多元化、多层次融合的,有极深的人文价值。因此。保护和开发鹑阴古城对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大鹏所城的建筑文化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鹏所城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海防卫所城池的典型代表,选址随形就势,将儒家强调的礼制建筑巧妙地安排在城池建设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池规划思想、古建筑文化和传统城市营建制度,表现出建筑与文化、政治、军事之间有机融合的特征.所城的海防军事防御作用虽不复存在,但是所城及其建筑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则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是维系古城个性与特征的基础,基于大鹏所城的发展脉络,古城应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保护与利用,以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为主线,通过规划整治,依托"山、海、古城"格局,开发建设具有观光、生态旅游、科普及爱国教育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把优秀的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之中,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并梳理其渊源,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以"丽江古城形象"为研究个案,作为纳西文化研究的文化窗口。东巴象形文字、丽江古城标志性景观、丽江古城明信片、丽江古城影视作为"丽江古城形象"的凝视对象,对少数民族形象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视觉凝视与文化中,既有游客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影像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也有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与碰撞。视觉文化研究应该阐释与破译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赋有的文化符号与意蕴,揭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深入理解该民族的生命、生命与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5.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仅保存传承儒家传统民俗,还与白族、彝族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多集中于生态观光与民俗风情展示,对城市旅游文化开发重视不够或深度不足的现状,以四川松潘古城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学、规划学、旅游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及旅游资源优势:特殊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独特的古城形制;“和而不同”的人间家园;历史中争夺王权的古战场;茶马古道上的物资集散枢纽等。研究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历史名城,它因集聚民族独特文化景观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应该注重从“文化”与“精神”两个层面深度剖析古城开发思路,遵循延续历史剖面与探寻共生空间两大文化理念,从人与自然共生、历史与现实共生、区域文化共性与城市个性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生等几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发展与地区保护之间的“共生空间”。  相似文献   

7.
契丹民族曾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它曾经强大一时,建立了北方的辽王朝。虽然它统治的时期仅200多年,但它促进了北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沈阳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从契丹民族对沈阳古城雏形的建立、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古城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两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平遥古城历经各朝各代,由最初的军事据点发展为功能完善的城市,且完整保留至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县城孤本,它严格遵守了古代建城规制,完整地保留了城池形状、城市格局、街区形态等古城特征,是发展遗产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麟州故城为唐宋边关古城,其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存良好,对研究古代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史有着重要的价值。麟州故城城墙遗址为少数现存唐宋城墙.其保存的完整性,为我们研究古代夯土城墙和展现我国古代军事提供了重要依据。麟州故城古城墙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做好古城墙的保护,不仅是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中华精神文化的保护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地名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翼城的地名承载记录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翼城近900个地名的分类探讨,可以发掘出这座千年古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宗族文化、军事文化、经济文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11.
凤凰古城在清初开始实现由单一的军事重镇向商业城市自我转型,是以县内日益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和江西移民的积极参与为契机的。这种契机最根本体现在新的经营理念上,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新的商业社会转型,它通过对商品文化的变革而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由此奠定了此后凤凰古城早期民族经济的基本模型和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主要表现在形态异化(文化失真与破坏)、生态异化(文化资源过度转化利用)和能态异化(文化资源依赖)等方面。以大研古城和喜洲古镇为例从市场扰动(商业化、利益驱动和短期寻租)、文化挤压(外部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内部失调(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的症结。最后,提出从持续(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认同(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和管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民族文化资源异化和流失)等角度应对民族文化资源化陷阱。  相似文献   

13.
正定新区是石家庄重点发展区域,依托正定古城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正定新区建设和古城文化开发与传承的全方位对接与融合,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发展环境的关键.正定新区设计与建设融入时代元素多、古城文化元素少;古城文化开发和传承考虑老城多、思考新区少;新区和古城文化教育层次偏低和缺少高等层次教育,是正定新区建设和古城文化对接与融合的主要问题.需要发展教育,依靠群众,大力开发古城文化资源,在新区建设中融入古城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广西第四届民族美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交流近年来民族美学研究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迎接民族美学现代化挑战的“广西第四届民族美学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4日~26日在风景秀丽的文化古城广西宜州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广西、西藏、陕西、贵州等省市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共一百一十六人参加了这次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河池地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州市一中、广西美学学会等十家单位联合承办的学术盛会。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入研讨民族审美意识、传统习惯和民俗风情,探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熟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因此,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文化观念。军事熟语是涉及军事文化内容的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总称,它是我国几千年军事战争经验的总结。军事熟语的来源可分为源自古代文化典籍和源自民间口语两类。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白庚胜教授认为,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构成了国家安全的基本结构,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阆中古城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保护资金短缺,影响古城保护;保护手段有限,效果不佳;以及古城内居民的生存问题等诸多原因,制约着古城的保护,使古城阆中的保护成眉睫之势。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应在坚持古城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阆中古城的环卫风水意向、古城文化、古建筑等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的民族与国家思想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民族与文化的关系;二是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他很重视确定胡族的种族特征,但进一步提出,胡汉之分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胡汉之分的文化内涵表现为政治之分、经济之分、军事之分诸面相。在胡汉融合中,民族观发生了从血统到地区再到文化的转化。民族与文化、地区与国家的不断互动,加速了民族的重新融合,孕育了国家的重新凝成,造就了隋唐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9.
古城、古镇、古村是建筑艺术与民族文化高度整合的产物,是历史风貌的最直接载体,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与山水相结合,具有古朴、灵秀、精致等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近10年来,我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逐渐兴起,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湖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省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极具开发价值,特色旅游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现存两处彭阳古城遗址。何处是西汉时期的彭阳县址,两座古城各建于何时,在历史上有何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有关考古、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知,镇原彭阳古城始建于汉代,是西汉彭阳县治所在地,隋唐及宋代继续修复使用,地面遗迹现在仍有残存。古城地处西北边陲,西通西北边关,东连董志塬,南接关中,为历代边关要地。除作为县治外,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边城。宁夏彭阳古城始建于宋代,遗迹至今尚存。宋夏战争期间,由于地处宋夏之交的镇戎军经常受到西夏的侵扰,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北宋设置了彭阳城作为县级军事建置,隶属镇戎军,以加强这里的军事力量,故此城是一座纯军事城寨。从镇原彭阳古城到宁夏彭阳县城这条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及中原王朝抗击入侵的军事要道,两座古城均处于这条道路的关卡位置。然两座古城因何同名,在历史上有什么联系,因材料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