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消息传遍中国,中国震惊了。人们最初的反应是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随后不少人痛哭失声。刘雨田的母亲不停地呼喊着:“儿呀,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体验?!”正在厨房里烧菜的朋友放下刀铲,不顾一切地将收音机音量放大,睁大双眼呆立一旁。刘雨田曾经工作过的新疆铁...  相似文献   

2.
小平同志永远活在各族人民心中文/本刊记者李小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天山雪域同悲,草原河川呜咽。一代伟人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他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热情和坚毅融入了历史,把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留给了世界,把他对56个民族的巨...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网上冲浪,发现休斯顿得克萨斯州大学有个叫吉恩的人居然说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来源于非洲!又听说这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地球上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这个发现确实让我很惊奇,并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无根之谈。但是,这却引发了我对“地球村”不断发生的种族仇杀的痛恨和厌恶。科索沃、中东、南亚、非洲,还有印尼……人类文明进程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却仍然战火不断,而且多为种族冲突。为什么?为何要仇杀?答案无一例外地都能归到这里:历史积怨。历史积怨也成为仇杀的理由,这是很奇怪的。既然老天…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维吾尔族社会活动家包尔汉·沙赫德拉辞世已4个月了。包老虽已归真,但他那父辈般慈祥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我的课桌上永远留下了他的《维俄汉词典》、《论阿古柏政权》、《新疆五十年》等著作。我初见包老并有幸聆听他教诲时,他已是位八旬老人了。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作为会议工作人员见到了包老。他亲切地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告诉他是学历史的。出乎我所料,次日我得到了他赠送的《论阿古柏政权》的历史文集。包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青人只有学好祖国的历  相似文献   

5.
我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中国的,好像是某一天突然间对中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刚刚开始使用ICQ,渐渐地对上网聊天入了迷。很快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我带出了国界——能够从网络上探寻异国文化的奥秘真是很奇妙,只要在键盘上敲敲字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人作为我的第一个网友,也许是从他身上我发现了中国人的友善、好奇,从而对了解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吧。我潜意识里觉得中国和意大利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就好像是我的“第二故乡”一样。很快,我的中国网友越来越多了。我的首次中国之行始于2…  相似文献   

6.
无奈与期待     
当良知能拒绝权力的诱惑,能排除金钱的腐蚀,赤条条地高蹈阔步,万难逃脱“常戚戚”者的扑杀。在没有终极的历史中,倘有幸在某一历史的瞬间,试去污垢,成为庄严喜剧角色,被赋予了理论上的崇高,或许能给陈旧命运轨道上的新的生命以慰藉,以激励。逝者长已矣。谁又能真正体验到他吞嚼着什么苦涩,闭上无奈的双眼。意大利作家帕拉采斯基在《我是谁》中写道:我,或许是一名诗人?不,当然不是。我的心灵之笔仅仅描写一个奇怪的字眼──“疯狂”。我,也许是一名画家?不,也不是。我的心灵的画布仅仅反映一种色彩──“忧愁”。那么,我是…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别迪力欣喜地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由他自筹资全,一手策划、组织、实施的“多民族、多画种、多种文字少儿书画长卷”,已被收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别迪力成了中国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位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铁木真, 经过16年的征战,统一了草原蒙古部落,建立了强盛的蒙古汗国,各部首领推举他为蒙古可汗,称为成吉思汗,使蒙古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统一的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吉思汗仙逝于六盘山下的行官,终年66岁,他的灵柩移至鄂尔多斯供奉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成吉思汗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业,赢得了无尚的荣誉。因此散居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民众,都把向他顶礼视为一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钟敬文:永远的诗人文/黎子“少数民族文学就象海洋一样宽阔。”———钟敬文“我死后,墓碑上不要写民俗家,也不要写其他的头衔,只写‘诗人钟敬文’就可以了。”本世纪中国最知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他的书房中对几个与他相隔整整两代人的年轻人这样笑谈生死。其语...  相似文献   

10.
金秋,北京友谊宾馆颐园。女主人黄浣碧开门,她热情招呼并引导我们进入客厅。客厅不大,陈设古朴。84岁的爱泼斯坦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他笑迎道:“一个代表团呀!”当他知道了我们几个来访的年青人都是少数民族时说:“我们都是少数民族。我是中国最小的少数民族……”大家笑作一团。我怀着惊奇的心情,望着这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老人,想从他身上寻找非凡的影子。眼前的他平静如水,平凡如初;笑得那么透明,说得那么平和。是中国革命使我留在了中国爱泼斯坦1915年生于波兰,犹太人。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天津。15岁进入英文《京津泰…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马甸回民小学文/彭年1992年初春,在北京市民族联谊会一次理事会议上,我结识了舒乙先生,交谈中提及民族教育问题,他告诉我76年前老舍先生帮助回族聚居区马甸开办公立回民小学的历史,对此我很感兴趣。会后不久我即收到舒乙寄给我的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即...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民族论坛》2007,(3):54-55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创立者秦始皇。秦始皇13岁继承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秦始皇的万世皇帝梦只存在15年就破灭了,可他创建的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长久以来,不仅秦始皇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坐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有着诸多未解谜团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龙翠梅  石素莲  黄娟 《民族论坛》2006,(8):F0004-F0004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样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  相似文献   

14.
一这本书到手的时候,我已经对马良骏阿訇神驰心往,想象许久了。那几年,只要我一脚跨入甘肃南部,就不禁默默地思索他的事。他背过身一去不返的家乡——张家川上磨乡的风景,就平铺在我的视野里,青山绿水的长条梯田,包裹着庄子,像一幅黄绿模糊的淡彩画。不用说,若是赶上一个光阴,他会破例接纳我这五功不勤的瞎汉,一如在他以后,在西海固,在甘青新一样。他不单是个念经阿訇,而是罕见的文人。那时候我弄不到这本《考证回教历史》,仅仅见过他翻译的《穆罕麦斯》。瞎汉臧经,我也留着一册。赠书的是川里弟的老父亲,译文是经堂语,滋…  相似文献   

15.
主席先生,非常感谢您邀请我在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致辞。根据历史记载,郑和,这位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在15世纪中叶发现了世界的很多“新大陆”。他率领了7次伟大的航行,访问了东南亚、非洲和阿拉伯的37个国家。这些史诗式的远航标志着中国曾经在航海科学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郑和是云南穆斯林,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赴麦加朝圣。那么云南的穆斯林是怎样形成的?700年前的元朝时期,云南省的一位平章政事为中国尤其是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及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他仍然活在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们心目中。这个人…  相似文献   

16.
回教史研究在中国史中出现得最晚,其原因主要是史料不足。岩村忍曾在《民族学研究》杂志上提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可以断言,对中国伊斯兰的系统性的历史记载几乎绝望。”其理由是,缺乏有关中国伊斯兰的内部记录(中国回民自身的记录)和外部记录(中国的传统记录中有关伊斯兰的记事)。另外他还断言:“我并不否认对中国伊斯兰史学研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要从文献角度补上有关这一不同性质的伊斯兰共同体的史料,那么有关清朝以前的史料则没有复原的可能性。”他在喟叹中国历来的史书(正史,方志之类)无不具有一定的模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钟漫天(中国服装集团秘书长),有 着30多年收藏中国各民族鞋饰的经历。在他收 藏的2000多双珍贵的各民族的各式鞋中,有 200多双少数民族的绣花鞋。令人惊叹的是,这 些鞋子中有三个民族竟有“三寸金莲”。它们记 录了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一段历 史。收藏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有着“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作为舶来品已经传入国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成为音乐教育中极具影响力的乐器,在我国教学、研究、演奏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促进了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其他外来乐器相比,钢琴民族化的程度并不高,如何加强中国钢琴民族化内容的学习、如何全面推进钢琴教育的民族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的农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足水稻。自从中国人在一万多年前学会了种植水稻以后,中华文明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的水稻不但养活了全人类50%以上的人口,而且还将先进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以及西方人引以自豪的近代文明和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种子在西方土壤上绽开的花朵。“中华文明来自西方”的论调、被一些历史学家颠倒了的中华文明史,必须把它更正过来。为此,林河先生又提出了“中华文明一万年”和“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观点。由于他的基本观点不同于历史教科书上的观点,为此,我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近代西学的源流为主线,叙述了学科的“大历史”。作者将人类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他者’及其与我们之间的关联、对我们有启迪的学问”,把“他者”界定为“非我”或“非己”,指出这个概念超越文明的我他之别,不仅指人,还包括“物”和“神”。接着文章追溯了从“后中世纪”的科学到19世纪人类学,及其在“两战”之间、战后人类学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变化。漫长的学科史的追溯表明西方人类学也是世界观的历史显现。本文也评论了西方人类学对近代世界格局的回应,述及中国的“三个世界”理论和“南方人类学”的兴起,最后落脚到“我们对世界人类学会有什么贡献”这一问题。本文开篇强调了非西方人类学史和区域民族志史的价值,结语部分则指出中国人类学能否为世界提供思想,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